秦昊提起往事,心头一片唏嘘。 这一路行来,如履薄冰,踏错一步,便是万劫不复! 万幸的是。 自己九死一生,终究是闯了过来! 才有了如今的大夏盛世! 然而,打江山难,坐江山更难! 如今的大夏,虽然已有盛世气象,四海升平,百姓们的生活蒸蒸日上。 可是,海外却是强敌环伺。. 倭寇、洋人... 就算漠北蛮族举国搬迁,解决了游牧之患,北方依然有罗斯人。 西面有奥斯曼人。 当然,最让秦昊耿耿于怀,夜不能寐的。 还是百年屈辱... 历史是有惯性的。 种种迹象表明,秦昊若不想办法力挽狂澜,那么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百年屈辱迟早要到来! 除了外敌之外。 还有朝堂中的各方势力,需要秦昊去制衡! 这也是秦昊为什么将诸葛云叫到御书房,道出这一番肺腑之言! 世人都说,圣意难测! 无论是朝堂,还是后宫,都流传着一种说法,就是皇上心思如渊似海,不可测度。 哪怕是皇后苏晴儿,以及静公公,都不明白秦昊的心思。 久而久之。 谁敢擅自猜测圣意? 更何况那些大臣,只需要循规蹈矩,完成皇上吩咐的事,就自认为高枕无忧。 等于说,大夏的江山社稷,亿万黎民百姓,所有的重担,皆压在秦昊一人肩膀上! 朝堂之上,衮衮诸公,皆成了行尸走肉! 若是秦昊有一个三长两短。 大夏的江山社稷,顷刻之间,就会毁于一旦! 这一次,秦昊要再下南洋,朝堂之事,要托付给宰相诸葛云。 秦昊自然要掰开了揉碎了,解答诸葛云心头迷惑,让他明白,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 诸葛云蹙眉道:“皇上,您一路行来,极其不易!可是,如今权臣已除,您为什么还要重用宦官?” 秦昊解释道:“此乃制衡之道!权臣虽然被朕铲除的差不多,可是朝堂之内,还有清流,还有文臣,还有勋贵士族!” “虽然朕设法,屡次打压文臣集团。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朕要治国,不可能仅凭一己之力!” “朕所能依靠的,唯有文臣集团!” “那么如何制衡文臣?” “一靠勋贵,二靠宦官!” 诸葛云听了这么多,心中已经明白了许多,可是他依然有不解的地方:“皇上,您要依靠宦官,去打压文臣。” “臣倒也明白。” “可是,文臣势弱,除了王孝儒之外,再无像样的领军人物。” “这一次,您让王孝儒和一众大儒,率领三千门生下南洋,更是让他们离开了权力中心。” “这个节骨眼上,您再任用宦官。” “权力的天平,会不会彻底失衡?” 秦昊摇了摇头,笑道:“诸葛云,你错了!儒门下南洋,并非惩罚,而是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 “南洋诸国,还处于荒蛮时代,根本谈不上什么文明可言!” “儒门下南洋,属于降维打击!” “顷刻之间,就可以横扫诸多学说,以及佛门,让南洋诸国独尊儒术!” “从此以后,南洋纳入儒门文化圈,会被慢慢同化,成为大夏的拥趸!” “而王孝儒趁着这个机会,将会立下天大的功劳!” “立功!立言!立德!” “成就不朽!立地成圣!” “除了朕之外,当世儒门,将会再添一位圣人!” “那些大儒们,也会跟着沾光!” “此乃儒门大兴之兆!” “朝堂之上,文臣们扬眉吐气,必定声势大震,甚至重提旧学!甚至影响朕提倡的新学!” “到时候,谁来制衡文臣集团?” 诸葛云听完,震撼到无可附加的地步! 都说皇上布局深远,可谋万世! 诸葛云本来还不信,认为这是吹捧之言,有人言过其实,拍皇上的马屁。 现在。 诸葛云才意识到,皇上的布局,何其惊人,已经在谋划数年之后的事。 未雨绸缪,防范于未然! 秦昊缓缓开口,道:“当然是宦官!朕发明热气球,成立龙威军,江离等人,必定可以趁机崭露头角,立下赫赫战功!” “王孝儒教化南洋,立地成圣,有功!” “江离剿灭倭寇洋人,也有功!” “朝堂上的格局,才不至于失衡!” “而且,文臣和宦官,一文一武,虽有交锋,却终究是不同领域,不至于朋结党羽,党政误国!” “这就是朕的权谋之术,制衡之术!” “你现在明白了吗?” 诸葛云心神震撼,深深鞠躬行礼:“皇上深谋远虑,未雨绸缪,臣佩服的五体投地!” “不过,您将精忠报国四字,赐给太监,会不会太过了?” “此事如果传出去。” “只怕天下的热血儿郎,心中不忿啊!” 秦昊笑道:“太监又如何?太监就不能精忠报国了?你说天下男儿不忿?朕就是要他们不忿!” “你想想看。” “朕对太监,都如此重用,甚至将精忠报国这四字赐给他们。” “大夏的热血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