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那两名士兵急得到处寻找沈文月的时候,沈文月继续在二五一团驻地四处观察着。 她很享受这种作为自由人,以个人角度,自主走访暗查的过程。 因为她始终相信,作为一个敢说实话、敢证实事的良心报人,通过这种暗查走访,更能亲眼见证事实的真相。 民国记者多风骨,沈文月自然也有敬仰的记者前辈,一派正气,满身傲骨的那种。 比如她最敬佩的黄远生先生,曾主编过梁先生创办的《庸言》月刊,担任过上海《申报》《时报》《东方日报》特约记者等。 以“远生通讯”闻名,被称为“中国第一个真正现代意义上的记者”,也是近代新文学的首倡者之一。 被称为: 名噪一时的记者,文学革命运动的先驱。 他以敢于批判时政、不畏权贵而闻名,因此招致杀身之祸,虽死无悔。 沈文月在学生时期便立下志向,要以积极入世的心态,做一名敢于参与重大政治、军事社会活动的自由报人,为了民族的命运,为了国家的命运,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这或许能够解释,她为什么不顾父母的反对,舍弃富裕的家境,毅然投身到记者这一行业,而且经常活跃许于抗日的前线。 她想作为民众的眼睛,替百姓们见证在前线的将士们是如何奋勇杀敌,与日寇作战,保卫家国的。 她更想将这种大无畏精神传递下去。 让百姓们知道,在前线依旧有这样一批批前仆后继的勇士们,在为了国家的命运而努力奋斗着。 所以大小姐出生的沈文月身上,同样不乏类似女侠的豪迈和大胆。 比如眼前借着去茅厕,甩掉监视自己的士兵,在二五一团暗中走访。 沈文月现在想要到士兵们的通铺去看看,问一问参与过太原城作战的士兵,当时的情形究竟是怎样的。 就在这时,不远处传来一道声音,叫住了她。 “沈记者!” 听见这声音的沈文月,心里忍不住咯噔了一声,暗道糟糕,被发现了! 她扭过头来,是一张没有见过的陌生面孔,像是这二五一团的某个士兵。 “你好,请问找我有事吗?” 沈文月笑着问道,她心里快速地思考着一会儿该如何应答,比如对方问自己怎么会出现在这里,在这里做什么,还有之前跟着她的那两兵士兵在什么地方,诸如此类的问题。 谁曾想,这陌生面孔的士兵只是四下看了看,不见有其他人,然后快速地将手中的某物朝着沈文月塞了过来。 愣愣地将东西接在手中的沈文月,还有些没能回过神来。 那士兵却是说道:“沈记者,有时候眼睛看到的未必是真的,因为那只是别人想让你看到的,你作为大记者,这点道理应该是明白的。 这是有人让我交给你的一些胶卷。 你拿回去之后自己私底下洗出来,里边的内容我想你会感兴趣的。” 沈文月怔了怔,但很快回过神来,这种事情也不算罕见,这些年新闻报社逐渐发展起来之后,倒是也有不少来送情报的,暗中递送消息之类,可以称之为报社线人。 想到这里,沈文月眼疾手快的将握在手中的胶卷塞进了衣兜里。 “对了,你知道士兵们的通铺怎么走吗?” 那士兵道:“记者同样需要注意自身安全,沈记者,你还是先回到你该去的地方吧!” “还有,我给你胶卷这事,希望你不要告诉其他人。” “当然。”沈文月道。 那士兵点了点头,接着就转身离开,这自然是独立团敌工部方面潜伏在二五一团的同志。 士兵离开之后,沈文月隔着衣服,紧了紧衣兜里的胶卷,若有所思之中,转身朝着先前的农舍返回。 远远的,沈文月便注意到在农舍周围,正四处张望着的之前陪同自己的那两名士兵。 沈文月走过去之后,两个士兵连忙就问了。 “沈记者,你到哪儿去了?可吓死我们了,我们还以为把你给弄丢了。” “就是,沈记者,你要是想到哪儿走走,也和我们说一声吧!” “我们团座可是再三交代,要让我们陪着沈记者的。” 沈文月笑道:“抱歉,给你们添麻烦了,我就是觉得屋子里有些闷,出来随便走走,并没走多远,走吧,我们回去,这外面的确挺冷的。” “哦,对了,如果我私自离开这事,让卢团长知道了,你们两位免不得要受罚。” “我就当自己没有离开过,反正也没有其他人看到,到时候怎么说就看你们自己了。” 沈文月主动朝着屋舍返回,两个士兵在后面跟着,心中一动,这的确是个好主意。 又在屋子里待了小半个时辰之后,卢多贤装模作样地带着队伍回来了。 沈文月照例表示,希望可以采访参加过太原城战斗的士兵,自然又被卢多贤找借口拒绝。 沈文月倒是也没有坚持,笑着表示,等下次时机方便,再来采访。 之后,卢多贤带着军官们亲自送沈文月离开。 返回之后,卢多贤找到了看守陪同沈文月的两名士兵,板着脸问道:“中途这小娘皮没到处乱跑吧?” “是的,团座,沈记者一直待在屋子里烤火呢!” 一个道。 另一个士兵连忙点头。 卢多贤这才松了一口气,笑道:“那就好!” 却说沈文月返回报社之后,果然没有向别人透露收到胶卷的事情,而是私下里找到一家朋友开的照相馆,将那些胶卷洗了出来。 就这样,怀着期待的沈文月,从照相馆出来的时候,脸上早已经没了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