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矫情书院>历史军事>亮剑之老子是孔捷> 607 何其讽刺 死了都能被气活的山本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607 何其讽刺 死了都能被气活的山本(1 / 2)

至六月二十三日。

日军尝试性掀起的铁滚扫荡战术落得惨败,各方扫荡部队在八路军部队的一路追击下,终于冲出泥潭,重新缩回各处防守严密的县城、重镇。

日军此次损失惨重。

战地观摩团,包括服部直臣这个少将在内的一百多号军官全军覆没。

日军扫荡部队撤回县城之后不久。

日军情报部门终于确认,山本特工队在偷袭陈家峪的时候,遭到八路军方的火力覆盖,全部阵亡。

得知爱将山本的死讯,筱冢义男有些沉痛地闭上了眼睛。

继而从他心底涌出的是对八路军部队,尤其是对八路军独立团的不死不休的怒火。

除此之外,独立团趁着日军主力扫荡太行根据地期间,渗透,潜入日军各大县城村镇,还成功地斩首了两百多号军官。

守卫严密的县城村镇依旧保护不了日伪军军官的性命。

独立团的这一次潜入,让其周边县城村镇里的日伪军军官们是人心惶惶。

死亡的镰刀似乎时刻在他们的脑袋上悬着。

随时有可能砍下去似的。

独立团此次的斩首行动,就每一次的斩首目标来讲,根本上不得台面。

有时针对的只是日伪军基层的一些军官。

但是,其斩首行动成功之后带来的一系列恶性效应,却是让日军始料未及。

因为突击连对周围县城、村镇日伪军治安军官的斩首。

造成了周边不少县城、村镇的基层治安军官的突然缺失。

继而群龙无首的各处县城、村镇的治安,开始出现了相当大的动荡。

不少县城、村镇的百姓们抗日情绪高涨。

有大胆者甚至私下里在大街小巷张贴抗日的一些宣传单。

日伪军头疼不已,却又找不到始作俑者,只能每日里派士兵在街道上刮掉那些狗皮膏药。

……

太原城。

日军驻山西第一军司令部,筱冢义男召开第一军军官军事会议。

会议的主题围绕着“太行根据地八路军的实力变化”、“后续如何对八路军根据地进行扫荡?”等问题进行。

在不久前,参与铁桶大扫荡的第九旅团长率先开口表示:

“司令官阁下,太行根据地的八路军部队在装备上已经悄悄地发展了许多。”

“此次铁滚扫荡,我军因为情报搜集上的不足,严重低估了八路军的装备之精良,部队损失很大。”

“我以为,八路军的装备变化,再不复往日我们情报搜集中的那样,装备落后,弹药稀缺。后续扫荡应当相对应的调整我军进攻方略。”

“并提前收集有效且准确的八路军相关情报。”

“若是没有这些信息,在八路军最擅长、熟悉的区域与他们作战,我们多半是要吃大亏的。”

一旁的第四旅团长深有同感道:“司令官阁下,我更认为,若是我们没有做好万全的准备,下定决战的决心,再不可贸然进入八路军根椐地范围内。”

“如今太行地区的八路军部队,已经远不是我们印象中的那支叫花子队伍。”

“更不是咱们带上几门火炮,随便派上一支大队,都能打得他们满山乱窜的时代了!”

两位旅团长先后发言,多么消极的情绪呀!

往日洋溢在所谓帝国武士们脸上的高傲,此刻是荡然无存。

有不少鬼子军官默默地低下了脑袋,对第四和第九旅团长的话表示默认。

筱冢义男心里压抑着怒火和不甘,可事实却正如眼前两位旅团长所说。

参谋长北川步实帮腔道:“将军,国军曾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眼下咱们面对八路军部队,倒也有这样的意思。”

“八路军的装备发展,实力增强,我们的确在不能贸然对八路军根据地进行扫荡。我们要严控我们掌控的区域,提防八路军根据地的继续扩大,另外整顿治安,积蓄力量。”

“待内部稳定,力量积蓄充足之后,再以一次决定性的大扫荡,一举消灭各方八路军的有生力量。”

筱冢义男听罢,缓缓点了点头,眼下也只能这样了。

此次的铁滚扫荡,加上观摩团和特工队,以及城内治安军官的阵亡。

筱冢义男的第一军,一方面要继续维持各处占领区治安。

一方面还要提防者晋绥军,和随时可能打回来的中央军。

暂时已经没有足够的力量去对付八路军部队。

正如之前的两个鬼子旅团长所说,接下来第一军怕是要转攻为守了。

日军无力对八路军根据地进行扫荡。

将严控其掌控的县城、村镇。

此外,日军这几个月来掀起的对八路军村庄的蚕食计划。

因为八路敌后武工队的无处不在。

因为八路军实行的七分政治,三分军事。

再加上八路军部队在军事作战上取得的多次胜利,致使抗日情绪高涨。

附属日军的伪军以及汉奸们,又是轻易倒戈的两头派,往往表里不一,私下为八路军做事。

……

八路军这一系列针对的反蚕食运动下来,日军掀起的蚕食计划基本上宣告破产。

会议上筱冢义男无奈表示:

为了减少进行蚕食计划中的部队损失,将暂停蚕食计划,稳固帝国已经占领的各处县城村镇,保证治安。

至于对八路军根据地的扫荡和对村庄的蚕食运动,则是转换为最后的遮羞布——时不时纠集一些兵力,去搞一些清乡运动罢了!

接着筱冢义男和一众军官们商议着,准备新调任一批治安军官。

以顶替因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