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矫情书院>历史军事>亮剑之老子是孔捷> 1118 发展 大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118 发展 大兴(2 / 3)

方的航空专家,他重点播放介绍了P38闪电战斗机,但是也夹带私货。

他知道八路军没有自己的航空工业,不但想买战斗机,还想买运输机和水上飞机生产线,于是直接把C,卡塔琳娜水上飞机,甚至SBD舰载俯冲轰炸机都搬来了。

反正他们通过约翰和杜立特知道,八路军缴获了鬼子大量硬通货,很有钱!

这些飞机也不算先进,他们也有新飞机准备服役了,这些算不得先进的战机迟早都会被淘汰,不卖白不卖。

至于买给蒋军?

每次一想到这里,美方代表们是直摇头。

八路军刚刚在五一大扫荡击败了日军,浙赣地区就传来了蒋军部队一连挫败的消息。

就连浙赣地区的所有机场都被日军尽数的占领破坏。

真要是把这些战机卖给蒋军,说不定第二天就到了鬼子手里了。

这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是什么?

更何况太平洋战争依旧进行的如火如荼,猖狂的日军正打的美军苦不堪言,此时把战机卖给蒋军,不相当于间接的资助日本嘛!

至于最后登台的苏联人就低调多了,就给了拉五战斗机,里二运输机,价格便宜很多。

领导们看得新奇,心底更是止不住的感慨。

老话果然说的好啊,弱国无外交。

如今部队强大了,手头又有钱了,甚至能够在正面交战中击败日军。

这愿意帮助八路军,拉拢八路军的国际各国也多了。

看着孔捷热火朝天地拉着各国的航空代表们商讨具体的战机情况。

领导们自觉插不上嘴,这怎么买飞机,到底哪款飞机更好,他们估计自个儿了解的还真不一定有人家孔捷多。

那就交给这小子好了。

反正这小子是从来不会吃亏的,尤其是和这些外国佬做生意的时候。

台底下。

孔捷先是和英方的代表洽谈。

在孔捷的力争之下,外加上身边还有美方苏联等各国竞争对手,英方代表最终表示,蚊式战斗机配套生产线可以单买,全套技术也能转让,甚至私底下可以先送两个中队过来免费试用。

但是价格很高!

“这些英国佬估计也没有那么好的心思!”

事后李云龙开口骂道。

孔捷笑道:“这是肯定的,他们手头一定有更先进的航空技术,还有最先进的战机,至于卖给咱们的,不过是人家快要淘汰的货。”

“真他娘的气人,咱就只能捡破烂货?”

“有什么办法呢?目前咱们八路军的航空事业刚刚起步,这前期嘛总归是不如人的,但总比没有的好。

有了这些合作,咱们再迅速的抓紧时机发展创新,未必就不能赶上,甚至反超过去。”

孔捷其实很清楚,按照后来的历史推进来看,英国佬在这时期已经开始研发喷气式战斗机了。

至于这种蚊式飞机,也就是丢在中日战场上还能发挥一些作用。

以后将是喷气式全金属飞机的天下。

至于这些蚊式战机,后续根本就没有升级的可能。

于是,就连发动机技术,英国佬都非常大方的同意转让。

至于其他型号喷火和飓风这种先进战斗机,英国人自己都不够用呢,不可能连飞机带生产线搬来中国。

而美国佬就更会做生意了。

他们本就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原本就和国民政府走的很近,再加上是盟国,和八路军这边又有约翰和杜立特这两条线。

那自然不会放弃从中国赚钱的想法。

他们搞了一个捆绑包下来,战斗机,轰炸机,运输机甚至是水陆两用飞机应有尽有。

想要生产线也没问题,作为世界最大军火胜,美国佬表示,要多少他们美方有多少。

反正大多都是落后的一些生产线,顺便在中国捞一笔。

美国佬打着小算盘,八路军如今越发的强大,甚至是让日军都疲于应对,再帮着八路军将航空力量打造起来的话,这八路没事了就利用航空部队偷袭日军的港口和运输线,肯定能够大大的牵制在华的日军。

这对于他们美方在太平洋战场的作战是有相当大的助力的。

老话说的好,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嘛!

苏联人就更简单了,淘汰货全都给他卖了,反正也有升级版了。

至于以孔捷为代表的八路军方面,对于盟军各国的航空领域的帮助,不管是无偿的帮忙,还是有偿的生意,那是越多越好,来者不拒。

孔捷可太了解这各国代表们的心思了,他们无非就是看着八路军崛起,想顺势借助八路军的力量压制日军,同时为己国谋取利益罢了。

如今,他们尽可以摆出高高在上的工业强国的姿态,拿这些所谓先进的技术和战机卖给中国。

一方面是因为强敌日军在侧,另一方面他们压根儿也不相信,八路军能够凭借着这仅有的一些战机和生产线就追上来。

这也正是孔捷为八路军争取的机会。

就是要趁着各国轻视和大意之际,大力向国内引进技术和资源,越多越好。

鬼知道什么时候,随着八路军的进一步壮大,引起各国的忌惮之后,这些外国鬼子们就开始抵制中华的发展了。

当然,为了忽悠住这各国的代表们,孔捷还请着领导们帮着演了一出戏。

会场上。

八路军领导们看了这么多飞机型号,都说钱不多,只能买一部分,激烈讨论中似乎都很喜欢,却不知道买那个。

有的说买英国人的,于是美国人和苏联人立马急了。

有的说买美国人的,于是英国人和苏联人跟着急了。

后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