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奴的首领鸦巴海是个镶白旗的拔什库,他还带着一个汉人阿哈。 这个汉人阿哈已经是奴二代,名叫章东,十六岁,母亲、妹妹、两个弟弟前几年连饿带病陆续死掉了,只剩下父子俩苟延残喘。 拔什库是建奴牛录里的小官,家里有几个阿哈不足为奇。 建奴等级森严,他们的八旗制军队有可能是十七世纪最有战斗力的冷兵器部队。 八旗的兵力、战斗力并不均衡。 上三旗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人口最多,装备最好。 崇祯二年的镶白旗其实是老奴努尔哈赤时的镶黄旗,战斗力可见一斑。 鸦巴海来蒙古公干带上章东,不仅仅能够为家里省下一份口粮,回去时还能够多带些牛羊。 杀人抢劫是建奴的本能,他们还最爱抢劫汉人。 因为蒙古人不仅仅穷还不好打,汉人家里总会有钱粮,一打一个准。 残忍暴虐的鸦巴海其实不喜欢来大草原,他更喜欢去祸害汉人。 他在咔嚓固特的部落里如同太上皇般,愈发不可一世。 咔嚓固特部答应出人马替哈尔巴拉部找回场子就是得到了鸦巴海的支持和肯定。 原因很简单,建奴不仅仅是咔嚓固特部的主子,还是他们的胆子。 鸦巴海一直想着寻找到不肯归顺的赫丹巴特尔部,杀个鸡犬不留以儆效尤呢! 现在好了,哈尔巴拉不仅仅知道赫丹巴特尔部位置,还能率领二十几骑协同作战。 鸦巴海知道抢掠比收税更加容易发财,他琢磨着带着六个麾下督战,命令哈尔巴拉部的人马率先冲击,命令咔嚓固特部人马随后掩杀。 估计一个冲锋就能击溃赫丹巴特尔部,这一回坚决不能再让该部头目跑掉。 最后的结果,鸦巴海等等七个铁甲女真全部出发。 此时的建奴军队跟大明官兵截然不同。 这些通古斯野蛮人好战、敢战、渴望作战!越打越强!因为他们是一个胜利接着一个胜利,打仗就是搞创收,仗打得越多日子过得越好。 大明朝廷的兵马恰恰相反,他们是消极怠战、是一触即溃、是一败再败,越打越弱。 明军除了主将们的家丁外,绝大多数军士吃不饱穿不暖,在辽东打仗相当于白白送命,或者是送去给建奴做阿哈。 故而总丁口才几万的建奴先是拿下辽东,继而席卷亿万人口的大明,上演了现实版的蛇吞象。 咔嚓固特知道打下赫丹巴特尔部虽然不能独吞战利品,必须给大金国好处,收获也不会少了。 他派遣长子率领部落中挑选出的六十青壮年精锐,集中了部落中的最好装备,交于鸦巴海指挥。 哈尔巴拉部仅存二十七骑。哈尔巴拉早就跪在鸦巴海面前发誓从今往后效忠大金国。 鸦巴海率领了咔嚓固特部的一大半人马,而且是精锐,率领叫嚣着拼命的哈尔巴拉部残存人马,可谓胜券在握。 他算得上久经战阵,知道兵贵神速,制定的计划是突袭、洗劫赫丹巴特尔部。 为了保证行军速度达到一天二百里,所有人都双马骑乘并且备足三天的干粮和马料。 赫丹巴特尔部迁徙的路径哈尔巴拉很清楚,只要方向错不了,就不会找不着。 如今的赫丹巴特尔部人口翻了三倍多,大车、牛羊、坛坛罐罐更多,队伍庞大比较容易被发现。 鸦巴海原本就知道赫丹巴特尔的底细,之所以没能灭了赫丹巴特尔部,是因为人家逃得快。 他知道赫丹巴特尔的基本力量无非是本部落的几十个骑士,新归附的十有八九是墙头草,战斗力可以忽略不计。 按照鸦巴海的设想,咔嚓固特部驱使愿意拼死一战的哈尔巴拉部二十七骑一个冲锋,赫丹巴特尔部就应该崩溃四散奔逃。 大有可能用不着他的人马出手。 想要在弱肉强食的大草原立足,不仅仅需要勇猛,还要小心谨慎。 黄毅没有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想法,他还想着利用领先近四百年的见识改变历史呢! 他一直在思考如何能够建立起一块根据地。 大草原足够大,只可惜部落之间的互相攻伐无休无止,没有谁肯建设。 想要在大草原上获得一块地方种田、炼钢,难度太大! 这时黄毅深刻理解了为什么汉人要修筑万里长城。 建设费时费力,破坏旦夕之间。 汉人得不到安定的环境就没法安心种地、生产。 黄毅知道历史走势,他可不想因为今天过得浑浑噩噩,导致明天死在被突袭中。 因此他每天都在练习骑马,都要登高搜索四周,夜里还要巡查。 所以鸦巴海率领人马接近到迁徙中的队伍十五里之时,就被黄毅发现了。 赫丹巴特尔得知将要被一百全副武装的骑兵袭击,立刻集结队伍严阵以待。 他知道黄毅骑术太差,没指望黄毅随同他跟来袭之敌对冲,让黄毅负责保护妇孺、牛羊。 黄毅有自知之明,服从了安排。 骑马冲杀是他的短板。必须解决这个问题! 短时间内没办法提高马术,那就想办法让敌人也没法发挥长处! 冷兵器时代骑兵为什么可怕? 那是因为骑兵冲过来仅仅是巨大的撞击力都能让步兵吐血而死。 只要做得到让骑兵的速度上不来,骑兵的优势就不复存在。 于是乎,黄毅指挥部落里的老弱妇孺用大车设障,人可以在大车之间穿行,马匹肯定过不去。 蒙古部落里的大车确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