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勒尔和阿琪多兰这两个汉蒙混血儿成为黄毅的侍妾后日子过得舒心,伺候黄毅都是尽心尽力。 她们挑选了三百多会骑马的女人参与训练。 没几天就有十几个妇女受不了练习骑射的苦,退缩了。 根据地军法对于男子比较严苛,强调干革命不是请客吃饭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民兵胆敢消极军训会被处罚,辅兵、正兵无故缺席训练直接以逃兵处置,杀头! 但是对女民兵比较宽松,基本上采取自觉自愿的原则。 不仅仅不勉强因为吃不了苦退缩的,还主动劝退太笨,怎么教也学不会的。 最后的结果是淘汰了一半,剩下的一百六十个都是年纪在十六到二十五岁的,瞧上去都身强力壮。 一百六十女骑兵奔驰而过时也是如同一阵风,瞧上去还不错,应该有些战斗力。 但是谁知道呢!不经过实战的检验都不能肯定。 阿琪多兰和宝勒尔都希望随同黄毅一起出征,只可惜黄毅坚决不同意,无论她俩怎么乞求都不松口。 交给她们的任务是每天巡逻领地,甄别哨探缉捕盗匪。 根据地有汪柏山、张氏、齐大山、蓝进魁等等,民事不是个事儿,唯有军事差点劲儿。 所以黄毅还留下了黄大智和黄大全负责防务,指导辅兵和民兵参与训练。 他俩肯定希望跟随黄毅去战斗,不愿意留守,但是都知道军人必须服从命令听指挥,都不敢有异议。 黄毅叮嘱他俩,说不定到了年底,所有的辅兵都得转为正兵,骑术过不了关是要拖主力部队后腿的。 俩人立刻明白了,都立正敬礼大声表态,在大部队出征的这段日子里,肯定以正兵的要求训练辅兵,以辅兵的要求训练民兵。 会不会因为要求太严格物极必反? 应该不会,根据地属于军管,军事第一。 况且现在根据地的口号是当兵最光荣,只要是当上正兵,每个月都能按时拿到手一两五钱银子、五斗麦子的粮饷。 骑兵战士的待遇还要高于骑马步兵,每个月拿二两雪花银五斗麦子。 炮兵的待遇跟骑兵相同。 成为正兵战士,不仅仅全家都能获得尊重,根据地的好工作,军属优先挑选。 提拔民事官也尽可能是选军属子弟。 然正兵战士都是从辅兵中选拔,辅兵又是从民兵中挑选。 因此即便民兵参加训练一个月只能够领三斗杂粮的伙食补贴,根据地没有一技之长的青壮年还是积极踊跃报名。 原因很简单,有一技之长的就是工匠,起步的待遇跟正兵一模一样。 况且根据地一样的优待工匠,美其名曰工人阶级,是能够领导一切的阶级群体。 军队能不能打胜仗,取决于工人阶级能够贡献多少衣服、钢铁、火药,造出多少火枪、火炮。 根据地的妇女不仅仅纺毛线织毛衣,还在织羊毛毡、羊毛布料。 今年秋天,外层羊毛布料内层棉布布料,内衬鸭绒或者棉花的大衣就能装备所有的正兵、辅兵。 根据地没有种植棉花,这地儿也不适合种植棉花,都是李家商号从关内贩卖。 如今的根据地城池,哦不,根据地城池有名字了——兴和城。 黄毅犯不着为起名字这种无伤大雅的事情跟宣大总督、未来的双料老丈人拧着干。 不但认可了耿如杞的命名,还派遣汪柏山去宣府公干,献上自己亲自参与打制黄金材质的单筒望远镜表示感谢,并且请宣大总督书写兴和城这三个大字。 耿如杞得知黄毅是准备把他的字镌刻在兴和城四门很高兴,居然沐浴更衣后才挥毫而就。 合计也仅仅是做出来十支八倍距的单筒望远镜,纯金材质的只有一支,是送给宣大总督的礼物。 还有两支是白银材质,分别送给了耿章华和耿章光。 七支留作军用的都是黄铜材质,一支给了最早追随黄毅的虎啸川。 一支给了经常参与设伏逮拿敌军哨骑的毕大喜。 一支给了炮兵总教习兼把总镇抚官李万全,剩下的四支没有分配,由中军守卫总旗镇抚官鲍智德保管。 这四支单筒望远镜只能采取登记领用的方法。 没办法,望远镜太重要,数量太少,只能优先给执行任务的军官。 黄毅出征时没有带上三架固定式望远镜,这种望远镜放在堡垒内,用来观察熟悉的地点更加有效率。 兴和城东南西北四个城门楼子都完成了。 一般情况下,两架固定式望远镜都架在城门楼子最高层的望楼上观察西北、正北、东北方。 还有一架布置在离兴和城三十里的北山口,这里修建了一座碉楼式的烽火台,常年有一个百总辅兵轮换驻守。 能够派去驻守北山烽火台的辅兵就意味着最短三个月,最长半年都能转为正兵战士。 所以辅兵都渴望得到这个任务,都踊跃报名接受选拔。 黄毅的兵,哪怕是辅兵也都是骑兵或者骑马步兵,他们驻守绝不是每天躲在碉楼里看星星。 都是以两个小旗二十骑兵为单位不断巡逻。 有了固定式望远镜,就可以确立几十个骑兵探查过撒了生石灰做了标记的观察点。 望远镜是大家心目中的神器,镇抚官负责用望远镜瞭望也负责保管、维护。 在到了紧要关头之时,也是由镇抚官决定是不是把望远镜砸碎不被敌军缴获。 有了参照物,镇抚官只需使用望远镜每天循环观察几次那些醒目的标记,就能确定是否遭遇骑兵突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