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矫情书院>武侠修真>大清话事人> 第165章 作为一个品德高尚 精通大清律的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65章 作为一个品德高尚 精通大清律的(2 / 4)

都能自产。”

胡师爷非常震惊,感慨道:

“贤婿,中原逐鹿,你可以的。”

“你攒下的这份家底,比老夫预料的要强数倍。不简单呐。”

李小五自豪的抬起头:

“义父之才,诸葛亮来了也不如。”

过了一会,走到另外一处山道,胡师爷才小声问道:

“贤婿,你年纪轻轻的就做义父了?”

“咳咳,义子大约有一二百个,义女没算在内。可有不妥?”

胡师爷摇摇头:“草创期,没什么妥不妥的,实用

这个话题很快就岔过了,俩人聊起了最关心的一件事。

仪征运河,到底何时能疏通?

……

“钱峰启用了钦差印信,调动了江北 12个县,5万多民夫。漕运总督把家都搬到仪征县城了。”

“进展如何?”

“我过江时看了一眼,已经筑起了临时大堤,阻挡江水倒灌,所有人都在忙着排涝。贤婿,你手够黑啊。”

“却不知淤积程度如何?”

“预计会很严重,河岸都塌了,河道只剩下个轮廓。哦对了,老夫为你抄写了5万多字的漕运密档,想必你会感兴趣的。”

李郁随手一翻,就惊喜无比。

其中就有一份仪征运河的历年清淤情况。

哪一年不清理,1000料以上大船就无法通过。

“若我是皇帝,就把漕运改成海运,省钱省事。”

“嘿嘿,贤婿你大谬。不论谁坐金銮殿,都不敢废漕运。”

“百万漕工衣食所系?”

“何止。文武百官会在金銮殿如丧考妣,集体反抗。”

翁婿开了个玩笑,接着话锋一转,

李郁突然问道:“如果民夫们从河道里挖出一尊石像,会怎么样?”

“你说什么?你埋的?”

李郁忍住了骄傲,双手叉腰。

在湖风吹拂下,格外的英俊潇洒。

咱就是让谭沐光带着漕帮的人,在摧毁水闸之前,扔下了一尊800斤的弥勒佛石像而已。

弥勒佛的背后,又不小心刻了六个字而已。

河道里的石像会被淤泥掩埋,然后又被清淤的民夫发现~

作为一个艺术生(落榜),要在社会上混,掌握一些谋生技能不是很正常吗。

打工是不可能的,没学历哇。

双手一摊,那就只能创业了。

……

回到李家堡,

胡师爷见到了自己女儿,甚美,感慨便宜了李郁这小子。

“爹爹,评价一下您择的婿如何?”

“唔,他的儒雅,连巅峰时期的老夫也要退避三舍。”

“真的吗?”

“怎么,爹爹的话都不信了?”

“女儿错了,实际上女儿是想问,他的兵法韬略?”

“野的很。”

胡灵儿傻了,这什么评价。

野?这算褒义词吗?

提标前营游击署参将,梁凤业表示不服。

先是隔河之战损失了100多号弟兄,和主力汇合后又是急促的行军。

提督南云升是员老将,发了狠要拿下这笔军功。

“军门,这股流贼邪性的很,标下总觉得这里面有古怪。”

“哼,是人是鬼,围住就能真相大白了。”

“抚台大人怎么也亲自来督战?”

“嘘。”

此时,李大虎指挥的船队堪堪减慢了航速。

“前面那条河是?”

“吴淞江。”引水的漕帮弟子立马答道。

(吴淞江,又称作苏州河,发源于苏州吴江,长度100多公里,最终汇入了黄浦江。)

李大虎展开地图,义父给他推荐了3处决战的位置。

“全速前进,拖死这帮官兵。”

坐船行军,比陆地行军舒服多了。

清军一路疲惫不堪,跑的叫苦不迭。

提标的3500兵丁,福康安又带来1000多号兵,还有地方上临时征募的乡兵1000多人。

这支高达近6000人的大军,早就是骂声一片。

……

提督南云升的胡子都白了,他曾经以千总身份,参加过平定准噶尔的战争,以军功拔擢。

作为一个汉人武官,他已经到达了职业天板。

如今他最大的愿望就是为子侄、心腹们铺路。

“禀报军门,流贼袭击了一处集镇,并安营扎寨。”

“何处?”

探马报出一个地名,旁边的亲兵立即展开羊皮地图。

南云升看了,哈哈大笑:

“此乃死地,流贼不知兵。”

“走,随我去请示抚台。当速速发兵,围住他们。”

大帐中,福康安也露出了轻松的笑容。

“南军门,集中所有的骑兵连夜赶到此处,不必进攻,监视流贼,等待大军抵达再发动攻击。”

“末将也有此意。”

既然俩人的想法高度重合,那就没啥好说的了。

提标麾下有300多骑兵,除了撒出去当探马的,还也200骑。

加上索伦,巡抚亲兵,一共凑出了300号骑兵。

在夕阳下,离开了大营。

而此时,王六正在劝谏李大虎:

“此处是死地,三面环水,不可久留!”

“六哥,我就是准备背水一战,才会有胜算。”

“那若是清军水师赶到增援,咱们就是四面受敌。想背水都靠不住。”

李大虎示意王六,跟随他出来。

进攻集镇时俘虏了30多个汛兵,还有十几个税吏。

江南承平,汛兵们几乎是毫无准备。

镇子里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