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者到来的消息之后,深恐郭元振出卖他。于是乎,马上带着心腹部下三千余人脱离了郭元振的掌控,往洛阳方向而
来。
郭元振当然可以带人去追,但是,万一论弓仁误会了,双方发生一场火并可怎么办?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地方官员也不敢拦。
好死不死的是,那使者得知消息之后,怕回去之后,吐蕃赞普责罚,也带着从人飞马去追论功仁。
所以,郭元振只得派遣心腹,以最快的速度,前来报信,请武则天定夺——这论功仁到底是留下,还是交给吐蕃使者?
现在,无论使者还是论弓仁,距离洛阳都只有半天的路程了。
对于是否庇护论弓仁,朝臣们争论不休。
大周朝廷经过几年的休养生息,倒也不是怕吐蕃。但是,为了一个论功仁,值得吗?
再说了,兵凶战危,谁敢言必胜?万一大周战败了,丧师数万,百姓流离失所,谁来担这个责任?
还有最关键的,要是论功仁弃暗投明也就罢了。很明显,他就是个丧家之犬,没办法才投大周的,这种投降的标杆必要也罢!
所以,很多朝臣对收留论弓仁持反对意见。
当然了,支持论功仁的人也是有的,比如女皇陛下自己就非常热心——吐蕃要人朕就放人,那朕岂不是很没面子?另外,现在吐蕃经过一场内战,元气大伤,他不来攻打朕,朕还想会会他呢!
就这样,双方争执不下,武则天灵机一动,想起崔英上次的献计,才招他问对。
武三思介绍完毕后,问崔耕道:“对于收不收论功仁,不知崔查访有没有什么两全其美之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