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且还在大金国那处,领到了很多封赏。
属于典型的卖主求荣。
而当辛弃疾听闻这个消息之后,顿时怒火中烧。
随即便在军中振臂一呼,想要带领耿京原来的追随之士,随他一起前往金军营帐当中,去为他们的大哥耿京报仇,将张安国杀掉。
可是当时的大金国,其势力实在是太大太大了。
即便辛弃疾依然在耿京的队伍里,有了不小的号召力了,可最后答应跟辛弃疾一起,前往大金营帐当中刺杀那个叛徒张安国的,却仅仅只有五十余人而已。
倘若这种事情放在别人那里,估摸着十有八九都会放弃了。
毕竟那大金铁骑的彪悍战斗力,可不是闹着玩的。
再加上这次,还是在那大金营帐里面,追杀叛徒张安国。
如此难度,定然可想而知。
可最后,辛弃疾还是凭着一腔的热血,仅仅只带了麾下的五十人,便直往金军大营而去。
而那时候的禁军大营,又有多少人呢?
可是有着足足的五万大金铁骑!
以五十对五万,这般战斗莫说打了,即便是光在脑袋当中想一想,都觉得绝对不可能成功的。
可最后呢?
辛弃疾就仅仅凭借着这几十人,利用着自己的聪明与武勇,不仅成功地潜入到了金军大营里面,而且还将那叛徒张安国的脑袋,直接割了下来。
而后,更是全身而退。
如此战绩,放眼整个大宋历史上,怕是都无出其右了。
当然,辛弃疾个人的精彩演绎,至此,也仅仅只是开了个头而已。
而后,亦更加传奇。
后来的辛弃疾,终于通过自己的努力,坐上了朝廷命官。
既然他本人是武将出身,那么在对待大金铁骑大军压境时的首要应对策略,自然就是主动出战了。
可朝廷当中的那些文官呢,几乎无一例外的,都想与那金人合谈。
至于其原因嘛,若归结起来也简单得很。
因为朝廷方面一旦与外敌打仗的话,那么必然就要消耗掉许许多多的钱银。
一旦那些钱财银两,十有八九都拿去与敌作战的话,那么这些当文官的,其自身利益也必然受损。
久而久之,那些文官们,非但无法从他处捞取更多的银钱利益,没准到时候还会从自身的腰包当中,往外贴钱呢。
如此这般,却正是那些文官们不愿看到的。
正因为朝廷每次打仗,皆能与那些文官们的利益挂钩儿。
所以久而久之,便使得那些文官们,每每从他处听闻打仗,其脑海当中的第一反应就是:
与敌议合。
至于如此做法,到底会不会损害大宋朝的国家利益,则完全不在那些文官的考虑之中。
而对于朝廷当中的那些主战官员呢,那些文官们,也几乎都认其为眼中钉肉中刺。
如若将来某日,能够将那些主战分子灭之绝之的话,那么那些文官们,便绝对会毫不手软的将之从朝廷当中,剔除出去。
所以那个辛弃疾,一旦在大宋官家那里传达的主战意图传达的久了,那么便必然会受到那些文官们注意的。
可这次,那些文官们,却并没有一上来就表示否定辛弃疾的主战提议,反而却破天荒的赞同了辛弃疾的意见。
而当时辛弃疾心中所想,还挺开心的。
毕竟朝廷方面,终于同意了他的主战想法。
可他哪里会想到,这,却正是文官集团给他本人设的套。
虽然在表面上集体赞同了他的主战想法,可是到时候,一旦辛弃疾在组建自己军队与敌军打仗之时战败了,那么文官集团立马就会将战败之责任,统统推到辛弃疾本人的身上,进而将之罢免官职打为庶民。
而且那文官当中的一众官员们,也根本不相信那个没怎么名气的辛弃疾,只靠自己能力所组建出来的军队,便能将金军等人打退。
然而事实呢,却狠狠的抽了那文官集团一嘴巴子。
辛弃疾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仅组建出了属于自己的嫡系队伍,飞虎军。
而且还把那支飞虎军打造得,极其厉害。
到了最后,甚至就连那大金铁骑见闻之,都得畏惧三分。
当大宋朝堂当中的那些文官们,听闻此事之后却也明白,他们妄想通过这件事构陷辛弃疾的谋划,已然失败了。
于是毫不甘心的朝中文官们,很快便又想到了另外一个,处置辛弃疾这个眼中钉肉中刺的办法来。
那就是通过不停地蛊惑大宋官家,进而将辛弃疾这么一个武官,贬去一处穷山恶水那里,让他去当父母官儿去。
同时那处,还长年饱受附近土匪强人的骚扰,当真是一处十分险恶的境地。
可让那些文官们没想到的是,辛弃疾在去了那处之后,不仅把危害乡里的土匪强人们绞杀殆尽,甚至还通过自己的智慧及能力,将那处的穷山恶水经营的,越来越富庶。
没错!
辛弃疾本人,不仅上阵杀敌十分之厉害,吟诗作对信手拈来。
哪怕是处理民生方面的问题,却也堪称行家里手!
若那个时期,有六边形战士这个说法的话……
没准儿这辛弃疾,便定然能排在天字第一号上。
正当辛弃疾等人,在偏远之地经营得越来越好之时。
朝廷当中的文官们,竟还不肯放过他。
没过多久,便又将他本人调走了。
纵观辛弃疾这辈子,前前后后加在一起,竟被频繁调职四十多次。
在一个地方任职,最短仅仅只干了几个月而已,然而最长的,却也不超过两年。
当真可谓就是,不是在被调任就是在被调任的路上。
若换作一般人的话,被朝中的那些奸佞之臣如此折腾,怕是没过几年,整个人儿都得疯了。
可是那辛弃疾呢?
即便面对境遇如此,却依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