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衍是在高湛离席不久之后被副官叫过来的。
花厅里就他一人,饶有兴致地欣赏着这房中的中原布置,书画和瓷器,随意摆挂在各处,日常经用着,不说不会以为是在关外陇西的武家,而是在某个文雅又出手豪阔的维扬豪族里。
此处花厅是高湛在内院的办公处,周衍明日要返程了,一去数万里,几乎是此生也不会再见的人。
到底是代天子巡授,日后在金陵朝中还是说得上些话。明处的事务都处理完了,朝奉的物品都也整装待发,为表诚意,永州军是要亲自护送到山阳关,但陇西高氏一向是方外势力,不便涉入太深,如今又有了柳域,便由他出面领队。
正想着,高湛已经叩门进来了。湿掉的衣服换过,穿了身半旧的月白常服,端方君子的模样,均已潇洒,很难和那个传闻中亲手嗜兄的高二公子联系起来。
来者进来示意周衍入座,苦笑告罪道,“家中小女娘还不懂事,今日让客人见笑了。”
周衍摆手,“女公子是性情中人,甚至可爱。可有伤到?”
最后这句本不必他说,哪想竟是脱口而出。
“小女娘们打闹,无碍。”高湛抿了口茶清口,眼前不知怎的又想起方才见阿梧的模样,一时间有些乱,抬抬眉收了心神,又接着说,“周大人启程后,永州军由沈士清领队,柳将军监军随行,高某就在永州遥祝周大人回程顺遂。”
照例客套一番,二人来往几个回合,又突然都沉默下来,高湛从案几深处取出一份礼单,终于说起了正题:“这是高某为大人备的,行装都有打点装好,礼单还请过目。”
周衍代家中族老涉朝堂以来,对官员世家们私下接触不少,对这场景也是有些预料,他是金陵今上的近臣,高家自然要看了高湛一眼,接过礼单大方端详起来。
波斯宝石,大食香料......高湛倒是会挑,陇西汇聚东西宝物,他独独挑了西边来的,完全不抢中原风头,唯独一件,礼单最后,略略隔开,写着一幅画。
前朝大家张丘的《寒夜入棹图》,这幅数年来在藏家们的口口相传中,愈发珍贵,因有先上批注和私印。
先上酷爱书画,本身也是名家,所以甚惜笔墨,且多在金陵宫中库房,偶尔赠与近臣,也都供在家祠中,今上登基后,因为重重避讳,中原再难公开谈及,私下藏家们经常议论可惜。偶有几件流出,也只能暗中竞价。
周衍看到那副画的名字,心中仿若被雷击,顷刻间辗转数个念头,万幸出发前,祖父与他叮咛过往事,面对高湛的突然发作,才能拿定主意。
今上主事后,政令推行受阻,世家名族都顾念先皇,又因当年这桩疑点重重,更是君臣互不信任,也就无法同心。
直至周家三年前做了表率,为大局计,推了小辈出来为官,这才稍稍缓和朝堂纷争。
然而高氏历代,只有这代,未亲自向金陵请新皇册封,又停了陇西都护府,态度也实在明显。
要么是不服了,要么是顾念旧情。祖父提醒过他,此事若高湛不提,便作罢,若一定要他周家表态......
“陇西荒惫,选了几样西边的小玩意,还请周大人笑纳,我于中原书画不通,只自小听说这是名家,便也选上,若是不喜,或者我被那中原客商骗了。”
先开口的事高湛,同时亲自取了笔,沾饱朱砂递与他。
周衍心中冷哼,高湛真是融通圆滑,便接过笔来,在那《寒夜入棹图》上朱笔一圈,笑纳了。
高湛接过笔,又转过礼单来,在最后又添了一份礼:织锦三成。周衍看着他笔落定收尾,二人心中已经了然。
江南织锦三层利,返与周氏。
问定了周家心向,便是江南各世家的心向。
织锦这趟由今上做主送与陇西,周家是全部让利,只求大局稳定,没想到还能还回来三成。三成利,世家大族冗余荣养众多,等闲推拒不得。
如此,为陇西养出一条金陵的助力。
高湛,果然是个商人。
礼单又徐徐卷了起来,高湛随意丢入一旁的香笼中。
周衍也有话要问,“天子有私问,西蜀茶盐,他取七成,陇西取几成?”
几成?
高湛与柳域明面上谈得是具数,几成实在不好说。
这也是柳域使了个机巧,许是想自己藏些。
但高湛心中早已算过,柳域前日也与他交了底,便答,一成。
周衍点头,柳域给今上的是七成,算来一路打点花销,也得要一成,自己只留了一成,倒是尽心。
高湛也不问,只是从他的神情知道,这般算法应该是合账了,回了朝中,周衍奉招应答时也能交差。
西蜀茶盐的利,是陇西和西蜀私下分,税,是金陵和陇西分,进的是今上的私库,支取不需经过政事厅,手头宽裕了,今上心情也好,对柳域实在满意。
然而,柳域私下许诺给高湛的是两成,今上若真拿了七成,柳域便是分文不取了。这一趟差点送命的苦心筹谋,年年岁岁可惠及数代的好收益,柳域一成都不要,高湛反而心下冰凉,没有根基的少年将军,不图养兵的钱晌,那图的是什么呢?
他隐约有些预感,这位新任都护府,如今,算是真正入了时局了,可与四方主事人同座了。
高湛和周衍前后脚回了座,柳域余光瞥见,心中了然,或会聊起的事,已经提前和高湛报备过,应是无事。
重建陇西将军府,其实是他周旋各方利益人心,精心攒起来的,谋的是一个躬身入局的机会。
今上得位有隐情,前朝军政受阻,后宫也没有根基,唯有以财帛赏赐开路,方能拢得些人做事。
从前做郡王时倚仗年岁赏赐,哪里有富国身家,经年下来,内库空虚,焦灼万分。
周氏为江南豪族之首,家中宗主,周衍的祖父,虽顾念先上,但亦有书生气,看年年战乱饥荒,地方各路节度使做大,掏空国本,才让嫡长孙出仕拥护,以正拥护皇权的姿态。
他起身的长安柳氏便是关中最有势力的节度使,早已不授江南节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