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会的素宴也是由郭家带来的长安厨子主理。
主君们一席,亲眷女公子分了另外一席。
郭明阅奉了沈夫人上座,长梧法会听经时跟在高湛身边跪得辛苦,宴席便跟着沈夫人座了,娇娇滴滴靠在身旁。
大家说的都是陇西官话,长安随侍的几个官妇坐在了沈夫人一侧。
殷勤搭着话,自然也少不了打量长梧,郭明阅在席间穿梭忙碌着安置。
“郭家娘子真是能干。才来没多久,今日法会一手操持着。”其中一人看着郭明阅,意有所指地说着。
沈夫人点头,“郭家女公子容貌出众,又如此贤惠。”
“庚帖也让师父看过了,十分合......”那妇人又补了句。
“且要永州的师父到了,看过才好作准。”沈夫人还是咪咪笑,绵绵挡了回去。
郭明阅的庚帖在长安时请大师父看过,便是让她婚嫁往西,绕来绕去无非就是说高家,也是借了这个话头,才牵线找到沈夫人的。
“谁的庚帖?”长梧听得迷迷糊糊,接口问道。
那妇人掩面笑笑,回了句,“往后就与女公子便是一家了。”
沈夫人赶紧打断,回身拉过长梧,轻拍拍手背,道,“等好事近了,再与阿梧说。”
怪那妇人多嘴攀附,此事高湛没最后点头,郭家也还在探问,是否平妻,安置何处,哪里有这么快。
长梧知分寸,没再多话,她今岁春日宴听了不少婚配示意,庚帖是明白的,听来说的事是郭明阅,难道是许了沈士清?但那妇人又说与自己一家,她是高家人。
......
有个不好的念头升腾了出来。长梧突然坐直了,目光越过花厅,看向那边的席面。
柳域和韩逢迎是法会结束后便离开了,要在日落前回都护府,便辞了素宴。
一行简从,都是骑行。
韩逢迎上了年纪,骑马慢悠悠,柳域便拉着马伴他。
走了一会儿,小老头突然开口,“郭氏今日这法会,算是宣告要在陇西登场了。高湛要娶平妻,若是从郭氏出,那未来中原又多了变数。”
“高氏经营陇西,无心往东,无非是生意便利罢了。”柳域不以为意。
“说来,将军领了都护职,三年五载也出不了陇西,总算是安稳下来,也该看看娶妻......”
柳域忙不迭摆手,“韩老不是向来厌恶这些世家联纵的事,难道是要我又去找郭家求亲,与高湛抢?”
他转头说笑,却看韩逢迎一脸肃穆,难得的认真。
语落一滞,似乎明白了他指的是什么。
果然韩逢迎开口,“郭家算什么,攀附之徒罢了。自然是求娶陇西高氏的嫡女,高长梧。”
“......”柳域叹了口气,“韩老,怪我多事,瞎凑热闹找你来看,陇西高氏嫡女,你也说了,岂是我一个白衣出身的花架子够得上的,别人不知道我这都护府外强中干毫无根基,他高湛可是一清二楚。”
“但她若真如我们所想......是......”韩逢迎摆手,他不是伤春悲秋的前朝元老,飞速算起了另外一本账,“将军是定要试试的。”
“高湛无心涉中原事,若是打定主意护着女公子身份不说破,也无意义。”
韩逢迎多长了几十岁,历经两朝,世家和新贵都见得多,见解却又不同,“她那张脸,将来,若有时......可天下归心。”
便又转头,急切说,“将军若是担心未来姻缘,大可如高湛般,娶做平妻。”
柳域也正了色,开口依然是回绝,他让韩逢迎来辨认,并非存了此心,只是想多明了些,后面陇西的迎来送往,心中更有数,此事做得已经欠磊落,虽说他也不是自诩君子的人,但总觉得有些对不住。
“韩老初到陇西,我是在永州滞留久了的,高湛对这位女公子宠爱得,只想留在身边,最好都不要出永州,就连婚事都耽搁了,岂会愿意嫁与我。”
他心中也有自己的桀骜,无意打破如今的格局,也想试试自己军功可以走到何处。
韩逢迎便没再说了,只抬头看天边红云接连翻覆,愿或不愿,几方都已经卷入这波橘云诡之中了。
寺中夕阳未落,上灯时分,各家纷纷套车上马告辞了。
郭可奕和高湛还在茶席上闲坐聊天,郭家大郎陪同着,偶尔说上几句。
一会儿侍卫来报,沈夫人和女公子已经等在寺门外了。
今日法会算是结束,郭家第一次在陇西的露脸,也是郭明阅的第一次。
郭可奕很满意,沈夫人和高家也是给足了面子。此中拿捏得精妙,须恭敬又不能丢了郭家的气势。
二人起了身,并肩走到寺门外。
“父亲。”郭明阅原本站在沈夫人边,见父亲出来,也迎了上去,又侧身向高湛行礼,“高将军。”
高湛未说话,退步扣手回了礼,是寻常青年男女的酬答。
在场的人都是知道些内情,今日这是二人第一次见礼,立于一处,实在璧人,即便不是父兄筹谋,也是极好的姻缘了。
说话间送到了马车旁,沈夫人要携长梧上马车了。郭可奕转头看了郭明阅一眼,后者会意,郭明阅赶紧上前,亲手从侍女托盘中郑重捧出漆盒,送到了长梧面前,“小小心意,还请女公子雅鉴。”
长梧面无表情,目光看向高湛,高湛点点头,示意她可以收,这才接了过来,转身先上马车。
沈夫人和高湛互望了一眼,也未想到,郭可奕如此玲珑,短短时日已经知道了高湛心中孰轻孰重。
要入高氏门,女公子这关是一定要过的。
两边说完话,就各自告别回程了。
沈夫人上了马车,看着长梧闷在角落,便逗逗她:“打开看看?”
“长安的时兴好东西呗。”长梧没好气,学着郭明阅的姿态道,顺手也打开了,是一套红釉的茶具。
“你这小孩。”沈夫人哈哈一笑,凑近了也看看,点头道,“江南窑,这釉色,郭家女娘是下了功夫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