斐迪南大公遇刺之后,不只是奥匈帝国在询问德国的态度,协约国国内,也在互相确定着自己盟友的态度。
对于奥匈帝国来说,这是一次合适的宣战借口,也是随时挑起同盟国和协约国大战的契机。
奥匈帝国国内在进行着准备,而协约国四大列强,已经开始着手进行战争准备。
1914年7月4日,距离斐迪南大公被刺杀过去了六天。
在这一天,阿瑟收到了来自尼古拉二世和乔治五世的询问,两人都在询问阿瑟是否做好了战争的准备。
而阿瑟给出的答复是,澳大拉西亚的军队已经随时准备战斗,也能够保证在任何时候都拥有足够的物资供应。
得到了阿瑟较为坚定的答复之后,尼古拉二世这才松了一口气。
如果奥匈帝国想不开对塞尔维亚宣战,那么俄国势必要下场,同奥匈帝国进入战争状态的。
这时候,俄国和奥匈帝国双方的盟友的态度就变得十分重要。任何一方获得了盟友的支持,都至少能够在战争中保持均势。
但也有个不太幸运的消息,如果奥匈帝国和俄国双方的盟友都对这次军事行动表示支持,那么一场欧洲大战就势必会爆发。
7月4日,也正好是斐迪南大公夫妇安葬的日子。
作为奥匈帝国的继承人,哈布斯堡家族的成员,斐迪南大公的葬礼却显得比较简朴。
一来,奥匈帝国国内目前正忙于事件的调查和战事准备,二来,英俄澳这样的君主制国家,因为彼此之间的敌对关系,并没有国家高层前来。
而德皇威廉二世本来打算参加好友斐迪南的葬礼,但因为首相贝特曼禀报说,有十几个刺客正由贝尔格莱德前往维也纳,准备刺杀他本人的原因,这才无奈放弃了前来。
威廉二世对于塞尔维亚这样肆无忌惮刺杀他国王室成员的行为表示愤怒,并且大骂道:“那些刺客是该死的杀人犯,匪徒,弑君者!”
虽然没有王室和政府高层参与,但英法俄澳四国,还是派遣了驻奥匈帝国大使参加斐迪南大公的葬礼。
澳大拉西亚驻奥匈帝国大使奉阿瑟的命令,向德国和奥匈帝国转达了阿瑟的话:“不管这个事件朝着怎样的局势发展,澳大拉西亚会在最后,给予所有刺杀者严厉的惩罚。”
肆无忌惮的刺杀王室成员,这对于想要继续维持君主制的阿瑟来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
虽然被刺杀的并不是他和家人,但像奥匈帝国和德国这样的君主制国家如果越来越少,澳大拉西亚又怎样能够独善其身呢?
在战争后审判刺杀者,就是阿瑟向德国和奥匈帝国做出的保证。一来,这样做能够让曾经签订的欧洲王室联合宣言继续生效,不至于沦为一张废纸。
二来,也能让其他国家在谋划刺杀欧洲王室之前,好好思考这样的行为会给他们带来怎样的后果。
至于英,法,俄方面,阿瑟已经和他们达成了约定。在不威胁到塞尔维亚的政治权利的前提下,对于所有参与刺杀的人进行审判。
在协约国四大列强紧密联系的同时,德国也接到了奥匈帝国的询问。
德国最开始向奥匈帝国表达态度,是德国驻维也纳大使警告奥匈帝国不要采取轻率的行动。
但这其实是德国首相的观点。德国首相认为要避免战争,以较为和平的手段争取塞尔维亚的让步。
但德皇威廉二世对于这样的观点嗤之以鼻。威廉二世得知德国驻维也纳大使的警告之后,略带愤怒的批评道:“现在是千载难逢的时机,谁让他这么做的?这真是糟糕,这件事情与他无关,应该怎么做是奥匈帝国的事,他没有任何资格指手画脚。必须尽快和塞尔维亚人把这件事情搞清楚,越快越好,这才是简单明了的道理。”
批评完自家的外交大使还不够,威廉二世又转头对奥匈帝国驻德国大使说道:“德意志帝国等待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采取的重大行动。如果贵方认为对塞尔维亚采取军事行动是必要的话,那么放弃如此有利的机会是可惜的。我知道俄国的立场是敌对的,如果俄国和奥匈帝国之间发生战争,那么德国将履行自己的同盟义务,加入到俄奥之间的战争中。”
说着,威廉二世将目光扫视了一圈,略带深意的看向了以首相为首的主和派,说到:“奥匈帝国想与塞尔维亚之间来个一劳永逸的彻底清算,要么现在就清算,要么永远也不清算。必须消灭塞尔维亚人,而且就在现在!”
似乎觉得口头承诺并不过瘾,威廉二世还给约瑟夫一世写了一封信,信中清楚地写道:“在任何情况下,德意志帝国将根据同盟义务和与奥匈帝国之间的传统友谊,坚定并且忠实的站在奥匈帝国一边。”
不过这封信却遭到了国内政府的反对,在政府的坚持下,威廉二世被迫删去了在任何情况下这几个字。
德国和德国政府的态度很快传到了维也纳,大大地激励了奥匈帝国国内的主战派。
有了德国的支持和鼓动,奥地利政府首相和奥匈帝国外交大臣贝赫托尔德态度变得十分强硬,在内阁会议上直接了断的询问参谋总长康拉德:“康拉德将军,是否到了用武力解决塞尔维亚危害的时间?”
作为主战派之一,康拉德的回答自然毋庸置疑:“解决塞尔维亚问题的方式有两种,一种使用和平,一种使用武力。目前的情况来看,除了使用武力解决之外,我们别无选择。”
协约国和同盟国之间对于盟友的坚定支持态度,让欧洲战争阴云很快来到。
1914年7月7日,俄国紧急向澳大拉西亚下达了一批订单,这其中包括十万支步枪,500门火炮,5000万发子弹等武器装备,和价值超过100万英镑的医疗物资。
英法的海军也开始提前调动,防备着随时有可能突然爆发的战争。
从7月10日开始,奥匈帝国的军队开始频繁调动,这让欧洲的战争疑云更加密集。
7月23日,正当澳大拉西亚将物资全部运送到海参崴港口之时,奥匈帝国也正式向塞尔维亚政府下达最后通牒,提出了十项苛刻要求,包括:
禁止塞尔维亚国内所有仇视,蔑视奥匈帝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