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普鲁士战役进行的同时,俄奥边境也没有闲着。在德国的催促下,奥匈帝国集结了三个集团军,共计48个步兵师和11个骑兵师,准备向俄国发起进攻。
而俄国方面,也囤积了
如果说东普鲁士战役是俄国在英法的压力下,不得不发动的一场仓促的战争。
那么俄奥边境的遭遇战,就能看出奥匈帝国和俄国在这场战争中的野心。
奥匈帝国想要击败俄国,顺路南下成为巴尔干地区唯一的列强国家,并且接管所有巴尔干国家。
而俄国,自然想要吞并加利西亚这片肥沃的土地,同时缩小奥匈帝国在巴尔干地区的势力。
俄国和奥匈帝国在边境地区投入的军队数量高达上百万,准确的来说是接近两百万。
这也让东线战场的士兵人数比之西线战场丝毫不弱,如果单从双方士兵规模来看,东线战场或许还更多。
但实际上,这也只是虚假的繁荣而已。所有人都知道,奥匈帝国和俄国军队的战斗能力远远逊色于法国和德国,如果德国军队的主力在东线,俄国根本没有还手的余地。
从军事的角度来看,尼古拉大公的提议是完全正确的。
俄国军队也乘胜追击,占领了加利奇和利沃夫。
虽然俄国军队不缺少士兵,那在战争中消耗的武器装备,子弹炮弹等等,仍然是一笔巨大的开支。
虽然德国东普鲁士地区的守军加上援军,也不会超过50万。但就这50军队,就足以拖住俄国接近200万的军队,甚至还能给俄国军队造成大量的伤亡。
德国也不能不管腹地和盟友的危险,因此只能从西线调兵加强东线,暂时拖住俄国人的攻势。
虽然不至于让人们重新正视沙俄帝国,但至少人们也应该感叹一句,死的骆驼比马大,再腐朽的顶级列强,也不是一个小小的末等列强能够比拟的。
毕竟俄国国内的体系太过腐朽,这个古老的敌国能够爆发这样强大的战斗力,也算是不容易了。
想到这儿,阿瑟也觉得不能坐以待毙。正好皇家军工厂新的武器装备已经生产完成,也是时候运送一部分给俄国,加强俄国军队的战斗力了。
而这次大战爆发之后,俄国在战争开始前几个月没有任何建树,甚至总动员进度迟缓,士兵武器装备差,后勤运输体系差等问题,让欧洲人直呼压路机已经老了,腐朽了,退化了。
俄国军队前线的主力,目前已经大量装备了产自澳大拉西亚的军事武器,也无形中提高了俄国军队的战斗力。
尼古拉二世的胃口可不止一个小小的加利西亚地区,如果有可能的话,匈牙利,东普鲁士等地区,也都在尼古拉二世的考虑范围之内。
而没了俄国的协约国,实力也要下降相当一部分。虽然英法澳三国联合起来也有战胜德国的实力,但协约国战胜德国所付出的代价,肯定也会高很多。
更重要的是,俄国国内的情况并不是那么稳定。如果因为德国增援东线,导致俄国国内出现危机,恐怕俄国相较于历史上会提前内乱,甚至爆发出更大的危机。
2月1日,奥匈帝国
决定士兵战斗力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士兵的武器装备和后勤补给情况。
特别是面对岛国这样一个缺点明显的新生国家,俄国差不多才打了个平手,足以证明俄国的衰弱。
当然,让整个沙皇政府都比较高兴的原因还有一个,那就是俄国在这次战役中功劳巨大,德国人甚至还被迫派遣了更多的援军,缓解了西线战场的压力。
这也代表着,无论怎么样,俄国国内的稳定和东线战场的稳定是很重要的。
更重要的是,俄国直接占领了整个加利西亚地区,这种土地面积上的直接扩张,可要比战役的胜利都值得高兴。
但俄国军队的战斗能力相较于奥匈帝国军队来说逊色许多,经过一番激战之后,俄国军队被成功打退。
不过,对于更加考虑政治因素的俄国官员来说,尼古拉大公的提议就有些纯属扯淡了。
还有一个更加直白的因素尼古拉大公并没有提到,就是目前沙俄帝国国内频繁爆发的起义和内乱。
阿瑟看着从欧洲方面发过来的战报,也不由得有些咋舌。
而功劳,也是在战后分配利益的考核。对于沙皇政府来说,现在所获得的功劳越大,战后所能获得的利益就越大。
这样的战果对于奥匈帝国和同盟国来说都是巨大的打击。俄国占领加利西亚之后,对于德国的西里西亚和奥匈帝国的匈牙利都构成了威胁。
面对着这样的险境,奥匈帝国无奈,只能向德国求援。
得益于尼古拉大公的亲自指挥,俄国军队爆发出强大的战斗力,逢敌必战,逢战必胜,很快就占领了整个加利西亚地区。
是看看俄国每年的人口出生数字就能够明白,每年光是新生婴儿数量,就高达上百万甚至数百万。
1915年2月17日,俄国,圣彼得堡。
俄国能够分担德国相当一部分军队,目前的战争局势来看,英法澳三国都不能承受俄国退出战争。
这样一来,俄国几乎占据了大半个东欧地区,再加上间接控制的巴尔干地区,欧洲有一半的土地被俄国掌控。
反正俄国从西线调集军队已经解除了法国的危机,德国也算完成了法国的要求,没有必要和德国军队继续消耗下去。
俄国为什么参加战争?就为了在土地上面获得扩张,同样也是增加政治权力和地位吗?
打了一场胜仗就满足了,这还让政府怎么去争夺更多的政治地位和权利?
还没等尼古拉大公进一步解释,现任沙俄首相伊万·戈列梅金就立即打断,笑着反驳到:“总参谋长先生,计划也不能全从军事方面考虑。从政治角度出发,我们不得不战,并且必须要再来一场大型战争,获得胜利,才能稳定我们在协约国中的地位,以及谋求在将来利益分配中的更多。”
同时,
这也代表着,1000多万的军队需要协约国其他三个国家来填补,除非澳大拉西亚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