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见陛下!”
等刘辩回到嘉德殿时候,荀彧,钟繇,荀攸,刘虞,司马儁四人齐齐见礼。
刘辩走上台阶,看着四人,习惯性的背起手,道:“你们商议的如何了?”
刘虞抬起手,道:“陛下,臣等以为,南方之事迫在眉睫。北方在稳固的基础上,抽调五万兵马,加上曹操,刘备等,总数十万,分别从山阳郡,颍川进军,半年内,足以讨灭董卓!”
刘辩不置可否,转向荀彧等人,道:“你们尚书台也是这个意见?”
荀彧沉吟片刻,道:“陛下,事关重大,不宜拖延,臣请发雷霆之兵,震慑天下宵小。”
刘辩的目光在荀彧,钟繇,荀攸,司马儁脸上扫过,这些人毫无情绪外露,刘辩根本看不出什么。
按理说,他们说的也没错,但这无疑会破坏刘辩的‘新政’,至少会严重阻碍进度!
而在刘辩看来,‘新政’的重要性,是超过所谓的南方叛乱的,‘新政’才是他皇位稳固的根本,是他中兴大汉的希望!
显然,除了司马儁,其他人都不能体悟他的心意。
刘辩没有绕弯子,挺直胸口,道:“朕说几件事。”
荀彧,钟繇,刘虞等人躬着身,心神暗凛,作聆听圣训状。
之前刘辩走的时候,神情十分不好,隐约带着杀气。
可回来之后,眼前的陛下,似乎少了煞气,但更为坚定了。
刘辩心里斟酌再三,声音低沉有力,道:“
“臣,领旨。”荀彧抬手应道。
对于铸造新钱币,早几年刘辩就有计划,只不过碍于国库空虚,一直流于表面。
刘辩注视着荀彧,静了片刻,淡淡道:“
话音一出,几乎所有人变色。
现在荀彧兼任户曹尚书,荀攸兼任吏曹尚书,按理说,在他们进入尚书台时就需要不缺,但刘辩出乎意料的,由他们二人兼任。
可现在又要遴选,只有一个原因——刘辩对他们不满意了!
刘虞不动声色的看了眼荀彧等人一眼,暗自凝神。
司马儁则不动分毫,仿佛没有听见。
荀彧,荀攸,钟繇三人神情动了又动,最终还是强压不安的抬手,道:“臣等领旨。”
刘辩嗯了一声,注视着他们的表情,道:“
可以说‘军政分离’,是刘辩坐稳皇位的根本,也是推行‘新政’的基础,没有兵权的分离,地方上的州牧,太守,县令,那都是一方诸侯,圣旨对他们来说,还不如擦屁股纸有用。
这项政策同样推行了多年,但因为种种现实困境,无法完成。
现在北方各州基本平定,有了从各主官手里分夺兵权的机会。
荀彧,刘虞神情都面露异样,并没有接话,而是沉思起来。
‘军政分离’,从刘辩继位不久后就被提了出来,但因为各处叛乱不休,需要当地官员募兵镇压,是以被迫停滞。
但即便现在,北方各州远还不到太平的时候,各种纷乱层出不穷,如果分了主官的兵权,不止会引发叛乱加剧,这些主官,也未必会配合,反而会生出更多的事端!
刘辩面带威严,道:“有困难?”
荀彧刚要说话,刘辩又道:“有困难就克服困难,禁军大营那么多兵马,不是养着看的。给朕做好全面准备,朕会派黄门北寺狱的内监督察。”
刘虞顿时色变,立即抬手道:“陛下,臣等勠力而为,明年一定给陛下一个交代,无需派驻内监。”
‘内监’这个词,对士族来说,如同一个噩梦。
‘党锢之祸’的梦魇至今还萦绕士林心头,十二常侍并未走远,‘内监督察’这四个字,令刘虞心惊肉跳。
荀彧,钟繇,荀攸等人也不敢大意,同时抬手,沉声道:“臣等勠力而为,请陛下宽心!”
刘辩冷哼一声,道:“朕决意,加袁绍为后将军,领刘表,公孙瓒,刘备,曹操,孙坚,共六路兵马讨董。”
“陛下,”
刘虞闻言满脸惊愕,急急的道:“陛下,袁绍是叛逆,将……”
刘辩面无表情的摆手,道:“这件事就这么定下。尚书台与大司马府要全力推行既定计划,不要被干扰,关于董卓的事,朕会亲自出手。”
不止是刘虞接受不了,荀彧,荀攸,钟繇,司马儁都难以接受,面对董卓的公然反叛,居然是加封袁绍!
四人刚要说话,刘辩又是一摆手,道:“另外,刑曹与御史台的‘京察’,从今年开始,到明年底为期,要考核所有官员的品行、能力、忠诚以及为官的态度、作风,朕要看到所有详细的调查结论!十月份的联考,要继续扩大规模,孔子曰,有教无类,朝廷录士,也不应拘泥,明年要完成郡一级的改制,为县一级夯实铺垫……”
荀彧的话被刘辩堵在喉咙里,听着刘辩一大长串的‘旨意’,些许老成的脸上,凝色越来越重。
刘辩说的这些,是‘新政’的计划,也只是一部分,或者说这些不过是前期的。
本质上,还是冲着‘土地’二字去的。
‘土地’是刘辩‘新政’的核心,也是大汉朝中兴的根本所在。
钟繇,荀攸都听明白了,刘辩还是要求朝廷将注意力集中在‘新政’上,并且没有以往那么宽容,直接给出了时间。
加上前面的‘内监督察’,补缺吏曹、户曹尚书,还有‘京察’,这是明摆着对尚书台的不信任!
或者说,对‘颍川党’的不信任!
钟繇与荀攸悄悄对视一眼,彼此眼神里写满了凝重。
帝王的疑心,对朝臣来说,无疑是最致命的!
刘辩将他的要求罗列的清楚明白,背着手,盯着荀彧,漠然道:“丞相,有困难吗?”
荀彧在刘辩的眼神里看到了坚定,冷冽,警告以及某种只可意会的眼神。
荀彧心里充满了困难,还是抬着手道:“臣领旨!”
刘辩寡淡的点头,侧过脸与刘虞道:“曹操进京了,卿家将他叫到大司马府,商议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