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坐两到三个人,剩下的空间用来装载货物。
四个部落共七八十号人,近三十叶小舟划开水面,浩浩荡荡地驶过芦苇荡,驶入田田的莲叶中。
入秋后,荷已经衰败,荷叶仍然彼此紧密依靠,像一张绿色的幕布覆盖在水面上。
莲子也是大雁部落的特产,同样是很受欢迎的货物,但在本地的语言中却没有藕这个词,想来大雁人还没有发现荷的根茎也可以食用,甚至比莲子更加美味。
为了以后能吃上莲藕排骨汤,张天提醒道:“等我们回来,可以把这些荷的根茎挖出来炖汤吃。”
“荷的根茎可以吃吗?”
雁羽略显惊讶,荷的根茎他们不是没有挖过,一来埋得太深了,挖得费劲;二来挖出来黑黢黢的一坨,且不说有没有毒,吃进肚子里能不能消化,光是这卖相就足以劝退人了,因此没能入选大雁人的菜谱。
“当然可以!荷的根茎叫莲藕,适合炖汤,非常美味!”
听天空祭司说得言之凿凿,众人都动了心思,决定回来后尝一下鲜,假使真如天空祭司所说,那他们用来交换的货物就又多了一样,这无疑是件大好事!
水流的速度不快,但毕竟是逆流而行,船速比步行还要慢,好处是不必背负重物,一身轻松,回来时顺流而下,省时省力。
这条水路大雁人经常走,因此心里有数,一点儿也不着急,全程悠着划船,傍晚则在岸边停靠,回陆地上过夜,途中还有闲心捞点河鲜吃。
三天后,终于抵达河流的源头。
初来乍到的桃源人都忍不住站了起来,放眼眺望那摄人心魄的风景。
小舟相继驶入巨龟湖,辽阔的湖面平滑如镜,宛若大海,湖中芦苇轻轻摇曳,倏然从芦苇荡中飘出一叶扁舟,激起层层涟漪,就像吹皱了柔软的丝绸。
在此之前,桃源的水镜湖是族人们见过的最大的湖,现在不是了,巨龟湖远比水镜湖辽阔,一眼望不到尽头!
从芦苇荡中飘出的小舟缓缓驶近,船上坐着两个黝黑壮硕的青年,人未到,声先至:“呀,牛娃!你们怎么坐船来了?没赶牛吗?”
来者是巨龟部落的阿苇和阿洲。
双方在湖中碰头,牛娃说起前因后果,免不了又要聊到天空氏族和桃源。
阿苇和阿洲一边为客人们引路,一边听牛娃滔滔不绝,时不时朝张天等人投去惊讶的目光。
巨龟部落是河西排得上号的大部落,他们的祖先在很久很久以前来到这片水产丰富的湖泊,用芦苇和香蒲建造起一座座浮岛,在这里定居下来,繁衍生息直至今日。
船只逐渐多起来,不仅有巨龟部落的船只,也有先他们到达的其他部落,久别重逢,所有人都很高兴,问候声、大笑声、打闹声……不绝于耳。
人们都发现了人群中的生面孔,但没有往心里去,秋季集会是河西一年一度的盛会,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有不认识的人很正常。
由上百座浮岛组成的“陆地”遥遥在望。
远望去,成片的香蒲草叶连成一排,在略带凉意的微风中徐徐轻摆,给湖岸镶上了一条素雅的滚边。因质地坚韧,浮力出众,它成了当地人扎编小船、蒲席,建造浮岛和房屋的上好材料。
小舟稳稳停靠在岸边。
登上小岛,有一种踩在秸秆垛上的感觉,软绵绵的。
头一回登岛的桃源人显得格外的小心翼翼,好在他们已经学会了游泳,不然怕是要提心吊胆一整天。
张、林二人仔细观察着脚下的“地面”。
这种用芦苇和香蒲建造浮岛的手艺,巨龟湖的原始先民不是独一份,远在秘鲁的乌鲁族人,他们也在“的的喀喀湖”上泽水而居,而且一直传承到现代。
脚下的芦苇大多扎成直径约30公分、长60公分的圆柱型苇捆,再将数百个苇捆紧密连接形成岛基,在岛基上铺上干芦苇,最后扎锚固定,以防漂移,一座浮在湖面上的小岛就建成了。
这并非一劳永逸的法子,长久泡在水中的苇捆会变软腐烂,因此两三年须更换一次岛基,上面的芦苇每月也须补铺两次,好在湖中多的是芦苇和香蒲,取材方便,也不必担心会耗尽。
阿苇带他们登上的是主岛,大概有一百平米,岛中央有一片开阔地,阿苇说这是小岛的“广场”,也是秋季集会的主会场,只有最受欢迎的货物,才能在这里展出和交换。
张天看见一群孩子正拿着半圆形的芦苇卷,将广场划分成不同的区域。
“那牛呢?”他问,“牛应该上不了岛吧?”
用芦苇和香蒲扎编的小舟可承载不了牛的重量。
阿苇说:“岸上有供你们住宿的营地,大多数货物都在岸上交换,包括一些大型的货物。”
见阿苇说得不是很清楚,牛娃告诉天空祭司,这座浮岛不是用来居住的,而是巨龟部落最重要的祭祀场地,对他们来说意义非凡,因此只让最尊贵的客人和最珍贵的货物登岛。
张天恍然,朝浮岛上唯一一座建筑看去,那座建筑想必就是巨龟部落的祭坛了……嗯,怎么造得跟一头乌龟似的?
牛娃笑道:“因为巨龟部落崇拜巨龟,他们认为巨龟是神兽,拥有无穷无尽的寿命。据说最长寿的那头巨龟,熬死了他们好几代人,现在还活蹦乱跳的呢!”
说到这,牛娃趁阿苇不注意,悄悄发出一声嗤笑,不以为然道:“巨龟除了能活,别的什么也不会,怎么可能是神兽?要我说,牛才是真正的神兽!”
张天轻轻一笑,不接茬,心想在桃源人眼中,黑白熊才是神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