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矫情书院>女生耽美>锴金战记> 第44章 深海一号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4章 深海一号(1 / 1)

在南京基地,EGA一边继续派出无人探测器对目标海域进行详细采样探测,一边开始载人潜航器的测试,并将潜航器命名为“深海一号”。

这个贝壳状潜航器的运行原理与普通的潜水艇有所不同,它通过扇叶产生的推进力和浮力控制系统来操控。

这种控制系统与船体形状完美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流线型设计。

通过扇叶产生的推进力,贝壳状潜航器可以在海水中迅速前进。而浮力控制系统则可以调整潜航器在水中的姿态和深度,让潜航器可以自由地游动和潜入更深的海域。

同时,贝壳状潜航器还配备了先进的声呐和雷达系统,以感知周围的环境。它可以通过声波和电磁波信号来捕捉海底地形、生物和其他物体的信息,从而实现精准导航和探测任务。

第一次潜航的区域是大陆架内,上海外侧,无人模式很顺利,潜航器的各种指标都非常优秀,锴金一号面对最多几百米深的海水压力,根本没有感觉。

第二次、第三次都很顺利,没有发生过意外。

随后,试验逐渐扩大到深海区域,在10公里海底发现,由于海水密度变化导致通信设备异常。经过研究,发现锴金一号的屏蔽能力太强再加上变质海水的阻断作用,无线通信基本被隔绝!

于是,通信小组对设备进行改装,在潜航器外壳上留下一些传音梁,然后在潜航器外安装了一个震动监听装置,再将舰体的震动翻译成无线电信号通过海缆传输到漂浮在水面接收器,再转成无线电波发射到监控中心。

也就是艇内需要安装一个震动发生器,利用震动的不同频率来传递信息,但是这样的结果就是传输带宽不大,数据传输很慢,只能主要用来传递潜航器控制类信息。

而各种海洋数据,只能依靠安装在潜航器之外的各种传感器来采集数据,再通过海缆传输到海面浮标,转换成无线电信号。

一些无法传输的潜航器内部数据,就只能等到潜航器回收时,再读取,同时提取出采集的样本,来进一步研究该地区的问题。

是每次潜航都根据实际参数进行了舱内布置的微调,增加或者减少外置的传感器,以及改进动力装置。

捷报一次次传来,积累的经验越来越丰富,海洋各定点的参数也越来越详细。

数据基本确认,西太平洋已经被核废料严重污染,水质呈现出一种奇特的状况,越靠近日本的海沟深处的水越重,而离得越远的地方海水越轻,过了夏威夷之后的太平洋东部海水基本没有太大异常。

这导致西太平洋海底的水基本不流动,甚至其中出现了一些有机质层。

因为在海水中大部分生物不能生存,这里已经已成为生命禁区,几乎在海底无法找到任何生物存活的迹象。

海水中濒临禁区的地方生物大量死亡,有的被分解,也有都无法分解,堆积在一起长时间的海浪挤压后形成类似胶原蛋白质的果冻一样的区域。

这个区域大概位置在离福岛1500公里半径外的地方,宽度30到100公里不等,深度3公里左右,胶质一样的海水的浓稠程度呈现两头薄中间稠的状态,深度很深,有的直接贯通海底,也有的悬浮于海水中。

在海水质量更重的地方,胶质层就漂浮在海水中间,因为这里深海海底水质比重大,但是一些比重略小的地方,胶质层沉淀,甚至可以贯穿到海底海床。

这个发现,让深海一号继续改造,增强推进装置,上核动力。

经过多次改进,深海一号已经演进到深海12号,已经有过数次脱离缆绳的小距离自由航行,而且外形基本没有改变,还是一个波浪形贝壳状,像一个大砗磲。

这种设计在真正下潜时,也可以作为仿生隐藏!

潜航器成扇形贝壳展开,按照扇形分成三个舱室,一个驾驶室兼生活作息、一个动力加装备储藏,一个通信室,以及后备空间。

通信室和驾驶室中间隔着动力室,以阻隔辐射的干扰同时平衡整个潜航器的重量分配,舱室也做了密封隔断,以防万一出现潜航器破损的情况,当然这种可能性极小,因为潜航器是由现今地球上可以发现的最强合金--锴金1号合金制造。

便携式高能粒子加速器当然需要一套,现在这设备可以做到很小,和一台对开门冰箱差不多大小,可以用来进行深海物质识别和通信。

紧急时刻,甚至可以用来作为量子飘移诱导装置,来对破损的部位进行量子焊接。

动力系统毫无疑问是核动力,小型堆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同时量子通信也需要强大的电力支撑,同时也可以将整个潜航器变成一个带电体,或者发射定向电流来应对潜在的威胁或者攻击。

南京离云城海洋中心也就是4个小时路程,闲暇之余,章锴也会回去和顾薇薇幽会,或者看望妈妈和妹妹,并没有让大家太担心。

但是,南京毕竟濒临海洋,随着探索数据都清晰,更感觉到海洋地震海啸的威力来自哪里。

当东太平洋的海水产生波动,却无法撼动东太平洋深处的重水,那么就会对浮在表面的比重比较轻的海水产生更大冲击。东太平洋3米的海浪,传递到日本就可以掀起数百米的巨浪,直接吞噬整个列岛。

而重水压迫海床导致海底火山和地震更加活跃,每一次震动,引发海底重水的震荡,产生的冲击全部被海水吸收,再传递给表面浅层海水,形成滔天海啸。

这就导致西太平洋的海啸非常频繁,也是一次又一次侵蚀中国东部海岸的主要原因,虽然有大陆架阻隔,但是余波也有百米高度。

所以,谁也不能保证南京就能一定固若金汤,虽然都已经藏于地下,但是生活条件艰苦,生产作业还是有巨大的风险,有限制令都人是不允许涉足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