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原本对修建水泥路,抱有想法的大臣,回家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招来了府里所有的账房和工匠。
然尔仔细核算过之后,发现修建水泥路官道的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远高于预期。
毕竟别的不提,只说修路用的铁器,那可不是一时半刻就能凑齐的,再加上熟练工匠、材料运输等,各种隐藏成本,更是许多工部官员未曾核算进入修路成本当中的。
所以头一天还对水泥路抱有极大热情的官员,第二天就突然冷淡了。
自然也就不会再去争抢那个未来,比清水衙门还要清水衙门的路桥司主官。
再加上后来尚书省左仆射房玄龄和工部尚书的力荐,秦明顺理成章的便成为了,路桥司新衙署的主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