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矫情书院>女生耽美>面人儿精> 第8章 学徒更不济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章 学徒更不济(2 / 3)

着工作的机会减少。

载汇原本还觉得实在不行,自己给人抄抄写写或者干脆卖字画,也能换来几个钱。

结果市面上根本没人要雇记室,至于卖字画,笔墨纸砚投资下去,但成品却乏人问津,载汇百思不得其解,自己的字画虽然不是名家手笔,但幼年开蒙下过功夫,是不差的。

后来去了趟琉璃厂才晓得是怎么回事,还是因为民国成立停了铁杆庄稼,许多旗人家庭过不下去,于是纷纷把家里墙上挂着的,桌上摆着的,乃至箱子里锁着的,都三钱不值两钱的送到古董行或者当铺里,真货大泛滥,载汇这手玩意自然就更乏人问津。

于是原本在家里享福的旗人大爷们,纷纷放下架子,为了吃食四处奔走,被雇的多,开店的少,这工作可不就越来越难找了么。

于是讲好的全家福照相也就不再提起。

金溥佑这边呢,随着年纪的增长,也开始自食其力,或者说是努力给家庭减少些负担。

这些年他干过的活儿可太多了,和大杂院的小伙伴一样。冬天挎着篮子卖半空儿,半空儿其实是没长饱满的花生,是大商铺专门挑拣出来的次品。

于是南城穷街陋巷的小孩子们就花点小钱买来,然后提着篮子走街串巷叫卖,至于买主也都是穷人,喝二锅头时缺点下酒菜,可又不愿意嗦盐罐子里的铁钉,于是花五分钱买一小把。

虽然仁儿小,可还是有仁嘛。

而金溥佑这样忙活半宿,也能赚个一两毛,能让家里多买两片白菜帮子。

然后就是捡煤核,让冬天家里不至于冷得像冰窟窿

到了夏天去什刹海的冰场,同样是花小钱,买些大店不要的碎冰块,冰渣,装在碗里,盖上盖,然后放到续满棉花的篮子里,继续沿街叫卖,所得收入,同样也就一两毛。

或者看到个下雨天,别人都猫在家里,不上街。

对于孩子们又是个赚钱的机会,花一毛钱去市场上买那撮堆儿的豌豆,回来后把那坏的挑走,放锅里后加个八角增香,然后用盐水煮熟,沥去水分放凉后,盛到个大碗里,盖上盖子,在把碗放到破篮子。

看看外面雨大,咬咬牙穿上破蓑衣,带上破草帽,拎着篮子就去吆喝“牛筋的黄豆哎”。

这种天气,一般人家大人孩子在家里都觉得闷,而普通走街串巷的小买卖人多半也不营业了,听到有人叫卖零食,连忙开门,花几分或者一毛钱,买点盐水黄豆,小孩有了新鲜吃食也就不闹腾了。

这钱不好赚,回到家莫说脚上的破草鞋就是身上衣服都湿了,可没办法,只有这时候上街,才有生意。

或者天冷了,还是大碗,碗盖子,破篮子,出门先去王致和,用两毛钱买十块臭豆腐,然后走街串巷零吆喝,赚个两三毛的差价,这日子真是难以言述。

时间一天天过去,家里开始坐吃山空。

载汇急得都想去拉洋车,可就他这体格胚子份儿,车行老板见了,非但不敢赁车,还赶紧劝他回家,生怕他拉车拉一半吐血死半道上。

关键时刻还是裕泰的王掌柜帮忙牵线,给找了伙计。

就是说出去不大好听。

这年头,有钱人家办丧事,讲究个排场,按理说到了民国样样都得维新都得改良。

可就像茶馆跑堂李三说的,改良改良,越改越凉。

老北京的丧礼原本就以铺张浪费见长,民国了,原本那些一样没动,反而是加了洋马车游街,洋乐队奏乐,幸亏天主堂的洋和尚洋尼姑不接这买卖,否则喇嘛道士和尚尼姑队伍里还得加几个高鼻深目,一身黑的外国人。

至于载汇干什么呢?

就是万人迷《白事会》相声里所谓的“童子法鼓,子弟文书”。

载汇喜欢唱戏唱曲儿,戏是文武坤乱,曲则是子弟书,这玩意说起来也就百十来年历史,有据可查是乾隆年间出现的,主要是旗人演唱,所以才叫(旗人)子弟书,弹个三弦或者打个八角鼓唱。

文辞典雅,曲调悠长,男女老少都喜欢听。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兴起的规矩,大户人家治丧,必须要有人在棺材游街时跟着唱子弟书,以显得排场阔绰。

无奈载汇只能应下来,他得给家里挣窝头钱。

说起来,此时的载汇就和面人儿李装棺材时,冒充和尚唱焰口掉的穷哥们相仿佛,无非是更“体面些”,他唱一回能有个块儿八毛,毕竟眼下会这个的不多了,属于稀罕玩意,不像后者在穷巷子扯着嚎半天可能才挣两毛,还是别人扔地上的。

可惜这行当也不好做,京城别的没有,断文识字又手无缚鸡之力的八旗老少爷们有的是,而且子弟书便是这些人的专属,所以载汇这买卖也很不均匀,一个月最多落上两三回。

至于前边的童子法鼓,那就是金溥佑的职司了,背着个大鼓,三步一轻锤,五步一重锤。

父子二人在别人的送葬队伍里来了出《逍遥津》。

在前清这可是丢了大人,现了大眼,被族人知道了,死后连祖坟都进不去,宗人府得派衙役带着棋牌来锁人的,等于是给人接丧打幡儿,就差没改口叫爹了,八旗兵丁乃国之根本,这怎么可以?

可民国了,王爷能去拉洋车,大伙儿还有什么是不能干的?

就说北城,可有几个半掩门,据说里面都是当年的格格呢!

乌雅氏也不闲着,出门给人缝穷,一家三口日子过得磕磕绊绊。

后来,金溥佑觉得这样零碎实在不是办法,于是自己跑到一家石印铺子当学徒去。

这是西洋传进来新式印刷法,比原本木刻雕版省力,而且印刷出来的文稿书籍也更加精美。

最要紧的是,石印套色印刷,可以印刷出精美的彩色图片来,上面人物楼阁,可比各种绣像本上的线描人样子好看多了。

金溥佑没有太多别的想法,只是觉得既然捏不成面人儿,学学精美的石印技术,也算个替代,三年学徒期满后,就能转成正式伙计,据说一个月也能有个四五块大洋,一家三口光吃窝头的话是是绰绰有余,到礼拜天还能包顿白面饺子解馋。

哪儿知道,才第四天,他就跑回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