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徒俩一个愿意教,一个真心学。
加上两人也都是聪明人且艰苦的生活让他们足够的早熟,金溥佑的教徒弟的方法固然是破天荒,好吧,其实是和面人儿林学的-让徒弟放手施为,师傅只讲基本的方法,然后徒弟随便捏,捏坏的捏错的可不准团巴团巴重来,而是一个个都放在桌子上,自己对着琢磨,那些手法是对头的,那下一个继承,那些是错误的,那改掉……
听起来是很简单,可在这年头,几乎没师傅敢这么来。
原因很多,一来,手艺行当都是师徒相传,当初怎么学的就怎么教,从这个角度说,金溥佑就是想回归传统教学法也没法子,毕竟当初面人儿林就是这么“硬来”的,而以他现在的江湖地位,也实在是不好意思去问其他艺人当初是按部就班学的,毕竟这属于人家的秘密,虽然在金溥佑看来,这些所谓的秘密完全是不值得一提的。
其次,这些手艺人都基本都是文盲,眼界也极其狭窄,完全无法也不敢跳出师承教导,他们自己的能耐也就这点,一辈子都没达到乃至触摸到最高技巧,所以也只能人云亦云,在这点上面人儿林就完全不同,常年在码头城市天津做买卖,让他见识了太多新鲜玩意,也培养出了高阔的眼光,加上他本人的技艺已臻行业巅峰,自然有六经注我的底气。
如果说,这两条都还挺玄乎的话,最要紧的还是第三条理由,不管是当年的面人儿林还是现在金溥佑,有个共同的特点:有钱!
当然,这个有钱也就是小康水平,可以做到在不吃棒子面儿的同时,还能隔三差五下馆子,在京城算是很不错了,尤其是和同行比起来,那真是天上地下。
所以,当初的金溥佑,现在的林德安都可以放开了捏……
家里材料管够,不就是白面和江米面么,要多少有多少,不够了随时去粮店,论袋子往回扛!
金溥佑一开始就和林德安说了,“面粉管够,你捏完100斤,肯定能出师!”
当时把林德安吓得一哆嗦,心说这可是有点难为人了……
而他的同行们,这么说吧,一个礼拜能吃顿白面疙瘩汤或者手擀面,那就说明买卖做得兴荣。师傅日子都过得那么惨淡,对于徒弟的用料,自然是格外的“用心”,毕竟要是按照金溥佑这个教学法,能用掉这家人三年的白面口粮……
所以,只能是师傅啰里啰嗦讲一大段,然后徒弟照着去捏,捏坏了,就赶紧团巴团巴重来,如此原面是省下来不少,但对于学艺却是负面的,哪儿像他现在这样……
林德安对着20多个奇形怪状的孙悟空,甚至都不用金溥佑说话,他自己对照着就能知道错在哪儿……
接下来是,20多个奇形怪状的猪八戒,20多个奇形怪状的胖娃娃,20多个奇形怪状的老寿星……
说也奇怪,似乎门槛就摆在那里,林德安只要捏到30个左右后,就自然而然的像模像样起来。
金溥佑乐得清闲,现在晚上收摊后,两人约好了找个小饭馆。
比二荤铺或者大酒缸要上档次些,更加干净卫生,做的都是普通人的生意。
菜品的可选数目不多,但比光买凉菜的大酒缸或者只买寥寥几个炒菜的二荤铺可好多了。
金溥佑当了师傅后,似乎也有了成人的样子,进去后,要二两黄酒,一碟香肠,一碟松花蛋作为下酒菜,每盘只要一毛钱。
然后再叫个热菜,诸如溜里脊,鱼香肉片,炒牛肉丝等,每盘两毛,
再来个大碗,所谓大碗指的是,非热炒类的荤菜,特点是一次加工大量加工完后,盛入蓝边大碗里存着,顾客点的时候,放到蒸笼里顶上气五分钟就好,尤其是天气凉的时候,一碗热乎乎的米肉粉,四喜丸子,扣肉,实在是最能抚慰人的心肠。
再每人来俩馒头蘸着汤汁,就是完美的一顿饭,或者白坯的面条趁热往扣肉汁或者溜里脊的汤水里一倒,和弄和弄匀了,也是极其美味。
这样一大碗,四毛。
一块钱就能让两人吃得顶肚子,实在是物美价廉至极。
去的多了之后,与跑堂和掌柜的都熟悉了,更是有额外关照,比如今天后厨房新进了好羊肉,用来葱爆或者蒜爆是最好的,同样也是两毛,有时候跑堂还笑眯眯的劝两人多点个绿叶菜,说是荤素搭配才是最好的。
金溥佑当然是照听,小账给的格外爽气。
有时候他买卖火爆,比如一天卖掉两套细活儿,那就把大腕换成更高档的“大件”,比如一整个红烧肘子,或者一只红烧整鸡加一大碗肉汤,这要价一块钱。
这份手面豪阔在同行里真是没话说,一块钱,不少同行出摊三天也就赚这些,金溥佑倒好,每天吃饭都不止……
吃完后,两人抹抹嘴,一路小跑回家,到家后,林德安去烧水,等水开后,两人先擦把脸,把一天的辛劳都给抹掉,然后,喝足热水。
接下来洋油灯下,两张大马扎摆开,各人做各人的。
通常是个把小时候,金溥佑伸着懒腰从马扎上站起来,喝口水上个茅房,然后在房间伸胳膊伸腿的蹦跶一会儿,以活动活动血脉,毕竟大马扎是硬木材质,坐久了屁股是真疼。
林德安就趁着这机会,向师傅请教些自己一时半会想不明白的问题,或者能想明白,但手上搞不定。
随即金某人笑笑,开始指着那些奇形怪状的玩意儿,再结合之前提出的问题,耐心讲解,别看他平时爱说爱笑,但在讲专业的时候,惜字如金,哪怕是让林德安感觉天都要塌下来的问题,他回答起来也不过一两分钟。
然后就让徒弟继续琢磨去,琢磨不出来,那就再捏,反正厨房里白面管够……
当然,金溥佑也不是只盯着自己的细活儿。
他非常关注林德安的手法,如果发现有不对的,便记在心中,也不立刻说出来,而是等他因为手法错误而导致的毛病出现后,再一并指出,这样的教导方法,也是当年面人儿林的独门心思,看起来挺慢。
是的,面人儿林事后曾经颇为懊恼的向金溥佑发牢骚,他原本以为这种方法适合打基础,但缺点是前期会比较慢,如果说传统的教学方法一个礼拜就能让徒弟捏出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