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记者一同出现的,还有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奶奶。
“丫头,你救了我乖孙子啊,我老太太该怎么谢你这个丫头哟,以后,你就是我亲孙女了。”
“奶奶,您不要这么客气,救人是应该的。”
方晓青乖巧地喊了一声奶奶。
“看我这乖孙女,你们以后谁也不许欺负她”。
老奶奶看起来德高望重的样子。
方晓青扶着老奶奶进门坐下,然后出门接待记者。
“请问方女士,您是医生吗?”
记者的问题很严谨。
“噢,不,但我有赤脚医生凭证。”
“听说郑飞是来你店里执法的,你救他的时候,有过迟疑吗?”
“我当时什么也没想,生命大过天,救人是本能。”
“好一个本能,看得出来,方女士内心善良。”
“刚才村长说,你还救了村里一对难产的母子?”
“同志,是我,晓青妹子救了我们母子”。
张军媳妇抱着满月的儿子,挤出人群现身说法。
“我难产,闹了一天一夜,大夫说,就算送去医院也只能保住大人,晓青妹子给我做手术,才保住我们母子。”
“做手术?你确定,方女士给您做手术了?”
记者表示怀疑,通常农村赤脚医生是不敢动手术刀的。
“是啊,晓青妹子说那叫侧切术,她把伤口缝得又好又平整,一点也不丑。”
张嫂一个生了娃的农村妇女,也不害羞,对着镜头,竟然把伤口平整也说了出来。
围观的女人各怀心腹事,谁又不想身体恢复如初?农村人在家生娃,产道撕裂是常有的事。
因为羞于说给人听,女人们就任由伤口开放着过后半生,导致连夫妻间那点事也没兴趣了。
后面,有人把“救死扶伤,争分夺秒!”的锦旗挂在了墙上,就结束了采访。
“这就走了?一面锦旗又不能当饭吃,家属不出点钱表示感谢?”
“城里人就是抠,只会拿好话糊弄人。”
“瞎说啥呢,西风是军人,晓青是军嫂,能学你们这些眼皮子浅的妇道人家?整天就知道钱儿。“
“唉!村长,你这话不对,过日子能离得了钱吗?那古人还懂知恩图报呢?”
“快散了吧,别出去瞎说。”
村长呵斥着让长舌妇散了。
采访第二天,村长又来通知方晓青,让她去一趟乡里医院。
接待方晓青的是李院长。
“方医生,我昨天看了电视台采访,想请你来我们医院工作。”
“来医院工作?我?”
“是的,你来这工作,每个月有120元工资,但暂时没有编制,你看可以吗?”
方晓青正发愁没有机会展示医术,当即就答应了。
后来,方晓青才知道,这都是那位老奶奶安排的。
“大嫂,你去帮我看店吧,周末休息,每个月给你60元钱。”
“我,我行吗?”
杜大嫂当然是愿意的,她家那对龙凤胎儿女在高中读书,每月才回家一次。
“行,店里有计算器,很容易学的。”
有了杜大嫂看店,方晓青白天去乡里上班。
也不知是不是她上电视的缘故,乡里医院因为有了她,来生产的女人变得多起来。
这乡里医院技术都一般,尤其是缝合技术更差,自从她来了以后,产妇们都指名找她。
彩超室的王芳竟是赵桂枝娘家嫂子,方晓青不嫁给王芳傻儿子,王芳一直耿耿于怀。
这天,一个人称叶大嫂的女人生头胎,哭得呼天喊地。
方晓青看了检查单子,让叶大嫂重做超声影像,王芳却说仪器故障,做不了。
凭着经验,方晓青判断叶大嫂需要剖腹产。
“啥?剖腹产?不行?”
叶老大想签字,叶家老太太一口回绝。
“你不是电视那个女人吗,做那什么侧切就行,是不是做手术可以多拿钱?”
“不是的,大娘,您家这胎儿头围太大,顺产困难。”
“啥困难?谁生孩子不困难?我生了三个连医院都没进过。”
“啊......医生,我不行了,快帮帮我。”
叶老大听到媳妇喊叫,夺过笔,不顾老太太反对,快速签好了字。
二十分钟以后,一个粉嫩的小女婴儿被抱出来。
“怎么是个丫头片子?”
叶老太看到抱出个女孩儿,当场就不高兴了。
叶老大倒是很开心,他是油田工人,不在乎生男生女。
“我就说要顺产,哎哟,我的孙子哟!”
叶家老太太当即就哭闹起来。
“快,家属签字,产妇大出血。”
手术室里,方晓青用金针封了叶大嫂几处穴道,眼看着流血量减少。
几个医生心里嘀咕:她还会针灸术?怎么没注意她准备了针灸针?
“愣着干啥,打麻药。”
麻醉师反应过来,给产妇做了全麻。
产妇胎盘与子宫百分之八十粘连,引起大出血。
哪怕方晓青有后世的医术,抢救过程也进行了一个多小时。
“产妇安全了。”
从手术室走出的方晓青,一脸疲惫。
坐在长椅上的叶老大,几乎是冲过去,当场抱住她,又赶紧放开。
“对不起,太激动了。”
叶老大有些不好意思。
“我就说不要剖腹产,你们非让我们剖,弄这么一出。”
知道儿媳妇术前没做影像检查,叶家老太又开始闹开了。
“你这老太太,可真不知好歹,今天若不是我们方医生,你们家儿媳妇可能就没命了。”
助产师小郑看不过眼,对叶家老太太说话也不客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