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72章 轰动(1 / 2)

旱鸭子小钱面无表情:“哦。”

“可是怎么办,人家明黛还没来报道,你今天希望可能要落空了。”

一击即中!

“什么?”母亲大惊失色,又忍不住开始碎碎念,“要不然明天我也请假过来?万一明天也没来怎么办?哎乖崽,你们学校报道截止哪天来着?或者要不你干脆帮妈妈盯着,等黛黛来了通知我好不好?”

小钱很想拒绝,斩钉截铁地说“不好”。

可是看到老母亲那期待满满的样子,便忍不住心软。

“要不……”

话刚起头,面前母亲突然兴奋往后张望起来。

沿着母亲望去的方向,能看到很多人一路小跑着过去,而校门口更是以最快的速度聚集起了几十号人。

小钱的

她妈妈也是这么想的,笑得合不拢嘴:“哎哟,肯定是我黛黛来了!我要拍照发给群里的姐妹!”

小钱震惊,没想到她年近五十的母亲大人爱上追星不说,竟然已经新潮到会加粉丝群了!连她追星都没到这一步!

……不过她也想拍。

看着母亲已经踩着高跟鞋,举着手机跑出去。

小钱想了想,也摸着手机跟了过去。

其实在燕京电影学院,明星真的很常见。

有可能在学校的某位老师,就是曾经风靡大江南北的老演员,临老了退休便来学校教书育人。

也有不少老师在教书的同时,另外兼职拍戏,虽然不算大红大火的那种,却也是耳闻能详的戏骨。

并且,燕电定期会举办讲座,邀请知名校友回校参观,以及有学校出身的导演就把电影首映选在学校放映厅等等……

可以说,燕电上下师生,对于见明星这块儿已经属于见惯不怪。

偶尔在学校路上遇到,顶多多看两眼,就会迅速跑走。

没办法,上课迟到被老师点名,比看明星重要多了。

而就是这样一个见惯大风大浪的燕电,仍然为明黛的到来而颤动。

顶多就是,把狂奔改为小跑,以体现顶尖名校学子的矜持。

不过,等小钱母女抵达校门口时,这里挤着的人可真不少。

那些游手好闲、懒散无事的记者们,一个个全跟打了鸡血似的蜂拥而上,全都朝着一辆白色保姆车高举摄像机,咔嚓咔嚓快门声络绎不绝。

保姆车门自动打开,从车里走下来的果然是明黛。

她也被面前阵仗惊到了,下车动作明显犹豫住。

可是这几天开学,所有车辆都不允许进校,哪怕是校长都要把车停在学校外,然后步行进去,她的车自然不会例外。

这也就导致,明黛必须在校门口下车,接受记者的围堵。

一拥而上的记者非常热情,嘴里提问不断:

“今天开学心情怎么样?开心吗?”

“前两天作为电影人入选50亿票房名人堂,你是什么想法?”

“接下来作品计划是什么,有传你下一部作品是古偶大女主,请问是真的吗?”

“……”

这些提问还算常规,并不出奇。

直到有个男记者眼珠子一转,大声嚷道:

“沈清和决定退出娱乐圈有跟你联系过吗?你的看法是什么?有没有劝过他?他从此不当演员你会感到遗憾吗?你觉得这件事是不是跟你有关系?”

劈头盖脸一通问,字字尖锐难听、咄咄逼人。

周围瞬间鸦雀无声。

记者们看这位仁兄,心想真够勇的,另外也有些看不上。

围观的学生和家长们则是觉得不忿,认为这记者太过分。

凭借一己之力挤进前排的小钱和她妈妈,同时露出不满的表情。

小钱妈妈更是卷起袖子,暗恨道:“什么啊!这些记者会不会说话!”

竟有要冲出去把记者爆锤一顿的架势!

相比起来,明黛就要从容许多,连眉毛都没抬一下。

她先一一回答了其他人的问题,耐心十足:

“心情?当然很好了,我想你们都能看出来。”

“对于这份荣誉,我很感激,希望以后能够输出更好的作品,而非原地踏步。”

“目前的头等大事是上学,其余消息都是假的,谨慎吃瓜哦,唯一正牌瓜主就是我,认准啦。”

“……”

眼看她迟迟没有回答有关沈清和的问题。

那男记者很是不满,靠着大嗓门搏出位:

“明黛你不回答是不是心虚?”

大家看那男记者的视线,已经从不满到愤恨。

让人严重怀疑,下一秒这男记者就会被拖去遭到群殴。

哪知明黛仍然笑容不变,气度做派无一不是碾压这小心眼斤斤计较的男记者,跟他的咄咄逼人比起来,气定神闲的明黛简直大将之风。

“这位朋友不要着急,大家提问讲究先来后到,不能插队哦。”

语气虽温柔,但男记者总有种如芒在背的感觉。

听到身旁这些记者同僚嘀嘀咕咕附和明黛话时,这记者的感觉就更强烈了。

明黛不紧不慢:“你刚才问的什么?哦,有关沈老师的对吧?作为曾经的同事,我觉得沈老师是位非常优秀的演员,对他退出娱乐圈也觉得惋惜,不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而我尊重他的选择。”

回应了!

连那些旁的记者都没有想到,明黛真的会回应这男记者的过分提问!

有关沈清和退圈,尽管网络舆论烧到明黛身上那把火,被她的粉丝和好感路人硬生生摁熄了,但这不代表记者会放下那份追问的心。

可惜,从沈清和宣布退圈以来,没人能在公共场合从明黛嘴里得到答案,每次活动她都被护得严实,其余时候的提问更是筛选过,根本不会递到她面前。

今天明黛开学,身边人员肯定是精简再精简,所有记者都意识到这是大好机会,只是大家都有基本底线,不会像那男记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