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庭都把“家庭不是讲理的地方”当成了一个尚方宝剑,一个堂而皇之的万能理由。这也是有些家庭教育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家庭成员没有规则意识,没有理性思考,一味的凭自己的感觉做事,认为小天地是自己的,不用约束也不受约束。老人说,大人做,孩子效仿,随之而来的就是孩子情绪不稳定,心理扭曲多变,叛逆形成习惯。
三代人对教育的认知要基本在一个层面上,交集越大越有利于孩子的教育,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针对教育的问题,三代人要有共识,要积极努力向上,同向发力,而不能各干各的,不统一、不协调、不同向。很多时候是因为家庭关系复杂了造成孩子教育复杂了,家庭关系处理不好,孩子就很难得到好的教育。甚至有的家庭关系矛盾直接间接的就转移到孩子身上。
太多的家庭因个人情绪喜好感性认知问题,在孩子面前说自己父母的不是、父母的不孝、父母的种种,无形中制造了三代人之间的隔膜,这都不利于孩子教育。现实生活中什么样的家庭都有,因为什么样的人都有,社会是现实的,人也都是比较骨感的。不管家长们自己如何,希望经过接受再学习再教育,提升下一代受教育的水平。
唤醒孩子的内驱力
现实生活中很多画面往往在很多家庭中都会发生,只是时间段不同罢了,父母和孩子在处理问题上的思想和使用的方式方法不同罢了。
孩子需要良好的习惯,大人更需要良好的习惯。大人习惯的养成,能够促使孩子习惯的培养。孩子的模仿是从家庭生活中的小事开始的,例如:卫生深度清洁,床铺被褥整理,衣帽鞋收纳,书柜字台整洁,穿衣戴帽的搭配,等等。孩子的模仿力是极强的,大人日常生活的习惯都会在无形中烙印在孩子的脑海里,从而孩子形成了对生活或事物的初步认知,这种认知有可能会影响其一辈子。好的习惯,好的逻辑,好的思维多数是由大人给予,怨不得孩子,更怨不得别人。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能单纯的头痛医头,脚疼医脚,我们做父母的要系统的分析,找到问题的根源,多与孩子深度的沟通、交流。而不是每天问问学习怎样,考试如何,吃的如何,老师如何,类似于这些的询问,都称不上交流和沟通。久而久之还可能造成孩子的反感,性格的沉闷,厌学的情绪,甚至还会有防备的心理。出现这种现象,说明我们家长同理心欠缺,不会说话,更不会沟通,那就更谈不上欣赏和赞美了。
解决孩子的内驱力问题,我们要了解自己的孩子,了解自己的孩子首先要了解自己,从孩子的玩伴,孩子的老师,孩子的同学,孩子的学校处了解自己的孩子,不能局限于自己对孩子的了解。只有真实的了解自己的孩子,才能避免适得其反,才能让自己的孩子快乐健康的发展。特别是心理健康问题,一旦心理不健康或有扭曲的迹象,家长要及时的心理、物理干预。
孩子的内驱力需要家长有意识的制造一些相关的环境氛围来感染和熏陶,例如:节假日仪式感,学习环境布局,与双方父母饭局对话,参加公益组织活动,听国学史记,看新闻正能文章。很多时候,一句话、一件事就能够让孩子触及身心,感悟人生,在孩子的认知世界里就会多一道光芒。多让孩子自己做,自己悟,自己讲,自己写,自己评。孩子是主,家长只是辅。凡事都要给孩子时间,特别是思考的时间。今天的事情可以预热,明天再与孩子深度交流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