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心西北大事!”
朱厚照这点倒不是在找客观理由,他是真的对西北那场看起来波澜不惊的巡防操心过度……
为了搞清楚张周这么做的目的,也为了推演张周是否有可能把战事做大的倾向,他最近没事就在绕着沙盘,整个东宫俨然就是个小兵部,连他身边那群常侍太监,张口闭口都是兵法韬略。
朱祐樘怒道:“胡闹!秉宽用兵与你何干?来人,将太子押回东宫,严加看守!”
“是。”
萧敬应了一声。
这差事有点复杂。
刚才我还是在为陛下长脸,讲的都是让陛下龙颜大悦的好事,先前也还是父慈子孝,怎么一扭脸又到这步田地了?
你们父子俩……一个现任君王,一个储君,非要一句话不和,就搞这种剑拔弩张的事?
“父皇,不公平!儿臣已经在认真学了!不就是一时没背默下来?”朱厚照见已有太监准备过来扛着他回东宫,不由大声抗议。
朱祐樘冷笑道:“没有秉宽收拾你,也有王学士他们。你放心,把你关在房里读书,每日都会有先生在旁指点和监督,学不会你干脆就别出来了!”
……
……
坤宁宫内。
朱祐樘好似在找倾听者一般,把孔家的事如实跟妻子说了,尤其是提到了如此对皇室威严的彰显,他更是志得意满。
张皇后则对此并不太关心。
她道:“陛下,太子年少,怎又关他了?一次两次还好,这总是关他,只怕让他心怀怨怼。”
夫妻俩的关注点显然不在一处。
以前朱祐樘的情绪,甚至是所思所想,都很容易被妻子摆布,但现在他却觉得跟妻子之间没什么共同语言了。
一个只在意宫门内那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另一个则是心怀天下,要成为旷古烁今的明君……
境界不同。
“太子是咎由自取。”朱祐樘板着脸道,“朕眼下没法好好教他,也准备着,等过一两个月,秉宽把手头上的事情处置完毕后,就将西北军务都交给总制三边军务的秦纮。到时他回来,继续留在翰林院中为讲官,给太子授课!”
张皇后道:“就算如此,那不能等到秉宽回京师之后再对太子严格要求吗?”
朱祐樘摇头道:“现在不抓紧,等秉宽回来还不知要等到何时。再想收拾太子的心境,到时便难了!皇后啊,关于如何教育太子之事,朕自有决断,你不必再多过问。”
“父皇,那儿臣呢?”
朱秀荣在一边,眼神很热切问道。
“嗯?”
朱祐樘这才意识到,自己今日从来了坤宁宫开始,好像把女儿忽略了。
朱秀荣现在已经是个五周岁半的大丫头了,朱厚照这年岁时,已开始启蒙学一些简单的文字,甚至都已小有所成……当时是皇帝对朱厚照望子成龙,反而是朱厚照自己一直都对学习很抗拒。
而女儿这边,是朱秀荣想学,而当父亲的却一直觉得教女儿太多没什么用。
“秀荣啊,就算你要学,朕让谁来教你呢?”
朱祐樘本来应该让妻子给女儿开蒙,但他又知道自己的妻子学问……那是一言难尽。
朱秀荣道:“儿臣想跟姑姑学。”
“谁?”朱祐樘望着妻子。
张皇后道:“是永康前两日来,还给秀荣讲了一些东西,让秀荣很是向往。”
永康公主,是朱祐樘的妹妹,下嫁儒生崔元。
崔元后来以迎立世宗而得京山侯,但在弘治、正德两朝,则只是个散人,但崔元的妹妹是张延龄的正妻,所以永康公主也会借着这层关系,经常来宫里拜访张皇后。
在孔闻韶之子孔贞干的墓志铭中,也提到这一点:“……夫人姓张氏,昭圣太后弟、故建昌侯延龄之女。母崔氏,驸马都尉京山侯元妹也……”
“嗯。”朱祐樘点头道,“总不能让朕的皇妹,一直来给朕的公主教授学问吧?秀荣,你以后要学习,朕会给你找名师。朕会再酌情考量一下的。你放心,你很快就会有先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