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矫情书院>武侠修真>大明第一贡生> 第409章 机动作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09章 机动作战(1 / 3)

宁夏开战了。

一连五六天,都是大面积的兵马调度,宁夏各路人马似乎都被积极调动起来,杨一清最初在动员能力上,展现出了非凡的水平。

但等战事开打之后,随着时间推进,各处的战果报回来,就有点“不尽如人意”。

“安边侯的人马在宁夏镇卫所以西六十里遭遇鞑靼主力,双方短暂交兵,安边侯所部折损六十多人,火炮并未打进鞑靼阵营之中,无首功。”

“安边侯撤到边羌堡,鞑靼怕此为诱敌深入之计,北撤八十里,安边侯遂引兵往南而去。”

……

总的来说。

朱凤打败仗了。

不是他能力不行,实在是大明军队一方实力不济,全数人马加起来也就四千人能给他调度,而鞑子出动都是以万为单位的。

而且对方也不跟你打集团作战,知道你的火炮厉害,也知道你可以铺设黄火药的“地雷阵”,奈何这种黄火药必须要引燃,鞑靼人就是不往你埋伏圈里钻,你也没招。

以至于朱凤败退到边镇的堡垒,差点陷入重围,也好在鞑靼人觉得这是在“诱敌深入”,或是觉得朱凤不至于这么差劲,可能还有什么厉害的后手,在撤兵时也不是只撤个三五里准备再战,而是直接北撤八十里……

朱凤的主力兵马这才转危为安。

朱凤在脱险之后也不是往宁夏镇的镇所而来,而是南下……

这也说明,朱凤不太有信心去跟鞑靼主力交战,现在避战的成了朱凤这个有名的“战神”。

连朱凤都一味避战,就更别说是别处的将士。

……

延绥镇驻地,也是三边总制驻地。

朱凤战败的消息,尽管被杨一清压住了,还是传到了秦纮这里。

秦纮看到战报之后,所想到的就是……这一战没法打。

“马上上奏,请求陛下调遣大同、偏关等处兵马,驰援三边之地,以防鞑靼人深入。”秦纮现在所想的,已经不是杨一清能否在主动出击之中占得便宜。

他所想的,是三边别出什么大的意外。

也就是说,就算皇帝延龄要主动打出去,但秦纮以审时度势认为,这一战非要坚守不可。

……

……

消息传到偏头关。

王琼作为偏关巡抚,负责节制偏关到太原等处的军务,当他知道朱凤在宁夏遇挫,也意识到杨一清有点“纸上谈兵”。

“中丞大人,照这么下去,安边侯只怕也只能东躲西藏,鞑靼人随时都可能发现其无力再战,将其围困。”

连王琼麾下的将领,副总兵姚顺,也察觉出杨一清的战术有大问题。

王琼摇头道:“换了任何人去,这场仗也没法按照陛下的意愿去打。鞑靼小王子此番全力来犯,只打宁夏这一路,全然是看出宁夏地势难以出击,只能固守。而关隘各处也有缺损……最要命的……鞑靼人已得我大明边镇火炮六七门……”

让王琼担心的事发生了。

大明在利用火炮上屡屡震慑草原部族,鞑靼小王子巴图蒙克虽然还没有仿制出来,但却在之前数次交锋之中,缴获了大明的火炮。

加上缴获的炮弹,已经能形成局部的火器压制。

甚至鞑靼人还把缴获的火炮,用在了攻坚之上,这可比在野外用炮更容易找目标,有了具体的攻坚方向,火炮的效用也能得到最大化的利用。

“奏请陛下,偏关愿意调兵驰援宁夏。”王琼觉得不能对朱凤这个小兄弟置之不理。

而且王琼有“远大的理想”,先不论在朝中是否能得到具体的尚书、侍郎官职,至少在西北要建立自己的威望,偏关巡抚始终太边缘化了,也得不到朝中主流文臣的认可,他更希望自己能成为三边总制,接替秦纮主持西北主要的军务事宜。

不想当总制的巡抚,不是好军门。

……

……

西北的战情着紧,消息也是源源不断传到京城来。

但多数的战况,都被西北各处给隐匿了。

宁夏各路遇到挫折,不往宁夏镇巡抚杨一清这里奏报;杨一清发现有败绩,也尽可能不往三边总制那边报;秦纮为了保证西北各处的安稳,为了不令人心涣散,有败绩也不往京师报……

然后朱祐樘所知道的消息,也只是下面各处镇守将官认为,可以跟朝廷上报的。

但即便如此,朱祐樘也能感觉到,西北的局势非但没有因为朱凤和杨一清抵达宁夏而好转,甚至还恶化了很多。

萧敬道:“陛下,从已知宁夏的用兵情况来看,出击作战,的确难以获得战果,鞑子也知晓大明火炮的威力,已不会再以重骑兵冲锋大明军队的营地,双方拉扯之间,大明将士会陷入到被动。”

朱祐樘皱眉道:“那到现在,一次正规的交兵都没有吗?为何知节跟鞑靼小王子主力的交战,只字片语便带过?”

萧敬为难道:“或是双方没有直接接触,便各自退兵。”

“既然鞑靼人退了,为何知节没有追击?有火炮的威力,难道还怕鞑靼人卷土重来吗?这不正是秉宽之前所说的,要除恶务尽?”朱祐樘有些生气。

鞑靼人退走,你朱凤也退,这叫什么意思?

故意不正面接触?

皇帝所不知道的是,朱凤退兵,是因为这场仗大明一方吃了大亏,反而是鞑靼人那边没什么损失。

杨一清在奏报时,言辞一如那些在西北用兵的将官一样,显得很“婉转”,即只写开头和结果,不写过程,同时也不奏报双方的损失,而只是一笔带过。

其实大明以往在西北所取得的功绩,尤其是首功,往往是以损失比鞑靼人多数倍为代价所取得。

甚至连王越的贺兰山大捷,也是这路数。

一直到王越的偏关一战,才扭转了这种局面,大明的折损才远低于鞑靼人。

朱凤只是把西北对外战事的常态给打了出来,也就是说……打不过就要死人,死人之后士气低落,就不得不退兵,也是为防止被鞑靼人乘胜追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