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矫情书院>武侠修真>大明第一贡生> 第486章 胜负由他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86章 胜负由他(3 / 3)

他还需要刘健等人在朝中给他顶着,毕竟他很清楚户部是皇帝下一个要收入囊中的六部衙门。

“处置事务?不是应当在朝堂上?”礼部左侍郎傅瀚道。

有人过来跟他打招呼的,也基本都是一些中立派的人,武勋那边想过来打招呼也没机会。

而张周抵达不久,在李荣通传之后,众大臣便可进入到奉天殿内。

朱祐樘本意也是要以张周全面来主持这场战事,以兵部作为主导,他也并不认为,这会马文升这个吏部尚书就有资格去干涉西北的军务。

“回陛下,以臣认为,鞑靼此时士气低落,但鞑靼小王子绝对不甘心便如此撤出大明疆土,必定会劫掠于边关,再伺机北撤,各路人马应当通力协作,将其逼到进退无路的地步,形成合围之势。”张周分析战局。

……

这既像是在问张周,也像是在嘲弄在场的大臣。

以马文升的意思,要给鞑靼后方制造一点压力,而有这能力的,自然是先前已经多次横掠草原的王守仁。

……

旁边的萧敬提醒道:“蔡国公,您莫非忘了,头年里,这位杨巡抚好像也并未跟鞑靼小王子有实质的交兵,却还是仰仗于安边侯与之周旋。”

谢迁暗示的很明显,皇帝现在肯定是在跟张秉宽商讨公务呢,张秉宽一个人就代表我们满朝文武了。

……

李东阳没想到,自己不过只是提醒皇帝,例行公事一般的奏言,都能惹来皇帝如此强烈的意见反馈,他也只能住口不言。

朱祐樘问道:“那要是杨一清发现保国公未能全力进兵,他自己也畏缩了呢?”

张周列到等候的朝班之中。

谢迁走过去安抚众人道:“诸位,想来是陛下有紧要的事要处置。”

佀钟道:“户部今年用在河工上的钱粮,比往常年少了很多,只怕陛下有意要在边镇用兵,这么下去只怕是……”

皇帝对杨一清这样本身就不属于张周派系的人,是充满了怀疑的。

万一鞑靼人不往石沟城走呢?

还是不要提前把话说满了。

他很想说,能把张秉宽简单归结是个“佞臣”吗?从哪看出来他“佞”了?跟皇帝关系是近,但问题是……

随即朱祐樘环视在场大臣一圈,道:“不过如今言赏,还早了一些,要等西北战事平息之后再详细论定。秉宽啊,最近你要多费心了,虽然从京师到宁夏千里迢迢,消息传递不便,但以你料事如神的本事,很多事都可以提前预警,朝廷要仰仗你啊。”

李荣的意思,咱已经把鞑靼人引到瓮中来了,那结果肯定是能杀不少鞑子,只管到时候只报喜不报忧,不管己方折损多少,就把杀敌数量往上提就行了。

朱祐樘跟张周对面而坐,君臣之间毫无嫌隙,而朱祐樘也没有过多去谈论宁夏的战事,而是跟张周闲话家常一般,谈及朱厚照教育方面的事情更多。

先前这番话,谢迁都没走出臣班来说,等于是原地对张周的一种质疑。

谢迁笑着环顾一下四周道:“诸位看看谁未曾来便可。”

朕不听秉宽的,也不会听你们的,难道朕没脑子?

这种时候,听你们的,最后战局不尽如人意,那到底是谁的责任?

奉天殿外,大臣很早就到来,但一直没得传召入殿,朝议也没有开始。

朱祐樘最后好像又很理解在场大臣一般,眼看着满朝大臣都被蒙在鼓里,还让张周给众人注解一下。

“诸位卿家,此战可说是旗开得胜啊。”朱祐樘用振奋的口吻,想给这场捷报增加点朝堂喜庆的氛围。

我是那种人吗?

……

张周道:“回陛下,于此时,应当严令三军不得退让,对于寸土必争,若是有遇敌畏缩不前者,当以延误战机论,即便获胜事后也当追究其责任。”

张周赶紧道:“陛下,臣何德何能,不敢居此重任。”

如果能把鞑靼小王子和他的三万兵马一次给吞并,可算是他的终极梦想了,这样甚至都不用亲自领兵进草原了。

在场被当作众矢之的的,是兵部两位侍郎熊翀和熊绣。

君臣的和睦,怎可能会一直持续下去?

谢迁笑道:“难免会想到万岁山上的毓秀亭,铮臣之道在于久持,而佞臣之道在于时宠……无百日红啊。”

谢迁眯眼道:“或者蔡国公认为谁有可能畏缩不前,只管在朝堂上点明。”

朱祐樘却抬手打断了马文升的话,显得很果决道:“行军调遣之事,朕自有论断。朕会再酌情与诸位卿家商议……”

“好了。”

皇帝亲临,朝议开始。

本来传统文臣中没多少人待见张周,但今天他们见到张周……就好像见到稀客一般,皆都转身行注目礼,好似也都知道今天张周是主角一般。

……

户部尚书佀钟走到刘健面前,声音低沉问了一句。

朱祐樘一锤定音一般道,“此战尚且还在进行中,今日奏捷,只是给大明军民提振一下士气。西北各处的防范,还有何缺漏之处,粮草等调运还有何困难,诸位卿家可以畅所欲言,朕要的是全盘的胜利。”

皇帝差点脱口就把“石沟城”的战略意义说出来,但跟之前马池的梗一样,朱祐樘也知道能藏还是先藏藏。

张周道:“鞑靼如今所犯的,到底是宁夏之地,若后续战事不顺,即便宁夏官军在马池一战中取胜,也难以掩盖兵败之实。对于保国公来说,此战可胜可不胜,只要鞑靼撤兵便可,哪怕是被鞑靼人掳劫了人畜,他也可以推卸责任。”

“但对于杨一清和郭鍧等人来说,是责无旁贷,对他们而言是无退路的。而且以臣对杨一清的了解,这点担当他还是应该会有的……且他应该懂得审时度势,知道此战中,进比退所取得的战略意义更大。”

这番话,张周就是全然出自对历史的了解,靠历史来总结杨一清是什么人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