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谓是中流砥柱。朝中更是门生故旧众多,可别事到临头之后,才想起有人刻意祸乱朝纲。”
张懋笑着问道:“这是在说秉宽吧?”
刘健没回答,冷冷道:“祸乱朝纲者,必定以个人好恶为先,善钻营而轻社稷,不是人人都跟英国公这般能守得住本心。且这朝堂之上,能有几根柱梁?有些所谓的柱梁,也不过是蠹虫,着眼于眼前,或是相助于大明,放长远就是在祸国殃民。”
“呵呵。”张懋笑着摆摆手道,“事太大了,老朽一介武夫,哪能听懂这些?刘阁老若有何意见,只管跟陛下题奏,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啊。”
刘健也不多说。
把形势说完就行了,不必要马上得到张懋的表态,只要让张懋和军中人知道,现在张周手上的权力越来越大,那暗中跟张周抗衡的联盟,就可以在不经任何盟约的情况下完成。
就是需要一种暗中的联系,在不结党的情况下,一致对“外”。
……
……
“秉宽,让你整顿军务,朕没提前跟你说,朕也知如此会让你得罪很多人,你不会怪责于朕吧?”
乾清宫内。
朱祐樘跟张周会面之后,就婉转表达了歉意。
张周笑道:“臣为陛下分忧,岂能挑三拣四?该做还是要做的。”
以张周的睿智,在朱祐樘让他参与惩办辽东窝案,也就是治罪于张玉、任良等人时,就看出来,皇帝有整顿军政的打算。
这是朱祐樘早就想入手,却又一直苦于没有机会。
而以前整顿军务的意义也不大,如果只是把一群旧人换上另外一群旧人,边务还是老样子,并不会有实质的改变。
但现在不同了。
有他张周在,整顿军务意味着可以换上一群新锐,能平草原,对于有野心成为“千古一帝”的朱祐樘来说,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朱祐樘点头道:“有麻烦事,或者是谁敢暗中设绊,朕会帮你铲除这些麻烦人麻烦事,朕觉得此事之后,你可以先从朱晖身上入手,他这次的战事表现太不像话了,还有他麾下的一些人,跟他亲近的,交给你一并处置。”
张周道:“陛下,直接问罪于保国公,会不会太直接了一些?”
朱祐樘看了看一旁的萧敬和李荣二人,现在知情人也就这几个了,他似乎并不机会让这两名太监知晓此事。
“秉宽,你认为朝中上下,朕发出号令,有多少人会毫不犹豫听从,而不会说三道四?”朱祐樘反问道。
这问题也很尖锐,让张周都没法回答。
“你们说。”朱祐樘又把问题抛给萧敬和李荣。
李荣小心翼翼道:“陛下身为九五之尊,谁人敢不听呢?”
朱祐樘又将目光落到萧敬身上。
萧敬这才道:“陛下所虑必定是顾及长远,若朝中有人质疑,也不会掀起什么风浪,或是有人会议论,或……也并非是出自歹心。”
朱祐樘道:“连你也觉得,朝中还是会有反对声音,甚至大多数人,都会思虑朕所嘱咐之事,有多少不合理之处?”
“奴婢失言,还望陛下见谅。”萧敬不回答,先认错。
“秉宽,你但说无妨。”朱祐樘道。
张周道:“陛下的意思,是想要在以后,西北用兵时,不会有何反对的声音,要能做到令行禁止,还要做到三军一心?”
“嗯。”朱祐樘点头,“之前军中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能像你所说的,朕的旨意传达到军中,让三军进军草原,你看看……都成什么样子了?”
李荣和萧敬好似最深有体会,都低下头。
朱祐樘道:“保国公也算是朕之前颇为欣赏的,名门之后,他的父亲也算是勇将,如今正是边军兵强马壮之时,进兵个河套,却是畏首畏尾,朕实在不敢想,若是将来要指望他们踏平草原,会是如何的光景,别是到时被鞑靼人反击回来,关隘不保,百姓更是要遭殃!”
张周点点头。
皇帝借着一场出兵,早早就把话撂下,让保国公发挥好,并借此来整肃旧勋臣。
朱晖表现不好,皇帝也就有足够的理由来整顿。
“秉宽,朕也知晓,开罪人的事情,谁都不想做,但除了你又能有谁来为朕分忧呢?军中上下,全都是一群庸庸碌碌之辈,几番调整之后,朕也实在找不出什么合适的人选,千挑万选之下用了一个朱晖,他也算是把朕的连都丢尽了!”
“反倒是你随便提点的几个人,就能在疆场上建功,朕以后宁可把军政都交给有才有能之人,也不想交给所谓的忠臣。”
朱祐樘用很感慨的语气说完这番话。
张周听明白了。
朱晖等旧勋最大的好处是“忠心”,毕竟是“忠良之后”,有的是几代的荣华富贵,他们对于改朝换代的意愿并不强烈,因为他们知道就算是改朝换代他们也不会获得比现在更好的身家地位。
所以他们对大明就会相对忠心。
但以这么一群无能但忠心的人,是创造不了历史的,皇帝要的是平草原,又从这群旧勋臣中挑不出有能力的人,那就只能把他们给放弃。
朱祐樘用充满信任的目光道:“秉宽,你要怎么做,不用跟朕提请,只要一切是为平北方之边患所努力,哪怕是对朝中老臣动刀,朕也理解。而且朕相信以你的为人,必定不会因私废公,也一定会斟酌处置。”
张周道:“陛下谬赞,臣只能说尽最大努力。”
朱祐樘笑道:“你愿意接受此差事就好,也不是说非要舍旧用新,研武堂便是你的基础,你看中谁要用谁,哪怕是破格提拔,也不过是一句话的事。至于那些旧臣,无能的,还是让他们早点卸甲归田,他们轻省,也省了碍朕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