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97章 年号:元符(2 / 2)

百官不由倒吸一口凉气,也就是说,大宋需要二十年后需要一倍的粮食来养活人口,而大宋的土地却不可能增长一倍,唯一的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为大宋百姓找到土地。

曾经不少官员直接反对大迂回战略,认为官家穷兵黩武,不该图谋吐蕃和大理,只需专心对付辽夏即可。

而如今得知大宋人口大爆炸的理论,满朝官员再无一丝反对大迂回战略的心思,医术大进,大量的新生百姓出生,他们若不能为其找到土地和粮食,恐怕大宋将会率先崩溃。

然而今日乃是新年大朝会,乃是大喜之日,文武百官默契的没有提这个话题。

“启禀官家,大宋的赋税同样已达万万贯之多。”章惇主动再爆出一个喜事转移话题。

礼部尚书苏轼躬身道:“启禀官家,辽夏等诸多国度派遣使者传来贺帖,恭贺官家新年。”

“好!”

赵煦喜出望外,他没有想到好消息竟然接踵而来。

“天佑大宋,官家洪福齐天!”

百官纷纷恭贺道。

赵煦不禁壮志满怀,亢奋道:“朕取年号为绍圣,就是为了继承先帝变法之志向,如今变法四年,终于完成了先帝之遗愿,让大宋民富国强,再也不被外敌多欺辱,如今历时四年,终于有所成效。”

赵煦心中感慨不已,当初先帝宋神宗变法十六载都未曾完成的梦想,他本以为要一生来完成,却没有想到区区四年竟然取得了如大的成就。

“官家圣明!”

群臣纷纷恭维道。

百官也是脸色复杂,无论是旧党还是新党都脸色讪讪。

对于旧党来说,他们一直以来的立场就是坚决反对变法,甚至当时他们是支持高太后主政,不愿意支持赵煦亲政,而如今赵煦变法取得的如此大的成就,足以证明他们是错误的。

而新党更是脸色难堪,当初新党跟随宋神宗变法十六年,却没有让大宋富强起来,更让大宋出现了严重的党争,差一点将大宋拉入深渊之中。

而大宋目前变法的成就,要么是对新法的改动,要么是邪医范正所出的新法。

刚才新党还在笑话范纯礼乃是邪医范正的提线木偶,如今的新党又何尝不是如此,他们所推行的新法,几乎每一件都经过范正的医治。

“邪医范正!”

所有人都清楚,大宋能够有如此成就,离不开一个人那就是邪医范正,然而所有人都默契的没有提范正的名字。

毕竟满朝大臣不及一个刚刚及冠的青年,这让他们都脸面无光。

赵煦的目光和后方的范正对视一眼,这才将眼神错开,对于范正的功劳他自然牢记在心,只是此刻没有必要将范正推向台前来。

赵煦环视四周朗声道:“既然朕已经完成了先帝的变法遗愿,朕决定要改元年号。”

“改元年号!”

百官不由一愣,纷纷抬头。

赵煦虽然刚刚及冠,但是登基的时间并不晚,已经拥有了两个年号,

“官家英明神武,雄才大略,亲政以来,以挽大宋颓势,挫败辽夏,灭掉青塘,实乃大宋中兴之主,微臣认为必须盛世之年号方可匹配。”杨畏兴奋道。

“臣等赞同!”

其他百官也纷纷赞同。

更有不少有眼色的官员早已经开始引经据典,从古书中寻找合适的年号。

良久之后,群臣终于找到了心仪的年号,苏轼代表群臣出列道:“启禀官家,臣等认为元符作为年号最为合适。”

“元符!”

赵煦心中一动,他也是饱学之士,自然明白元符的出处。

《文选》:方将俟元符,以禅梁甫之基,增泰山之高,元符的意思是大的祥瑞。

蔡京恭维道:“元符:大瑞也,而官家刚刚亲政四年,带领大宋变法图强,非但废除岁币,连败西夏,更是开疆扩土,收复青塘,威压辽国,扬名海外,让我大宋国势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官家就是大宋最大的祥瑞,以元符为年号最为合适。”

“元符,大瑞也。”

赵煦闻言不由心动,正如蔡京所言,如今的大宋早已经今非昔比,而他这使得大宋的中兴之主,乃是大宋的祥瑞。

当下,赵煦又将目光推向范正,他乃是大宋的祥瑞,而范正则是他的祥瑞,他能够取得如此成就,范正功不可没。

“好,就将年号定为元符!”

赵煦大手一挥道。

至此绍圣已过,曾经那个崇拜父亲的少年赵煦终于长大成人,开始谱写自己的篇章,而这新的一年,不再是绍圣五年,而是元符元年。

“恭贺官家!”

群臣纷纷恭贺道。

所有人都知道,大宋即将迎来有史以来最强硬的一个帝王,一个极有可能改变大宋命运的帝王。

“元符!”

就在众臣的恭贺声中,范正却脸色一变。

因为他清楚的记得,赵煦就是元符三年正月病重,同月病逝,

要是真的如历史重演的话,赵煦满打满算还有两年的时光,那赵煦的所有雄心壮志,所有雄图大业,都将化为乌有,而大宋目前好不容易取得良好局面也将泡汤,甚至会重蹈覆辙。

“不!如今大宋有我在,定然不会让靖康之耻的悲剧重新上演。”范正看着意气风发的赵煦,眼神坚定道。

赵煦非但是他的知己,对其有着无限的信任,同时赵煦也是他改变华夏文明的最大的帮助,只有他才明白,未来的一段时间,大宋将会面临多少可怕的对手,唯有变法图强,才能从容不迫的躲过此劫。

不!如果大宋顺势而行,连续击败史上最强的对手,华夏文明从此发生了逆转,必将屹立在世界文明之巅。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