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矫情书院>武侠修真>气运诸天从红楼开始> 第122章 一石激起千层浪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2章 一石激起千层浪(1 / 2)

突如其来的一封奏折,直接炸翻了整个朝堂。

所有朝臣,都被奏折内容惊呆。

就是太上皇都被惊动,一时默然不语。

奏折内容十分简单,说的是眼下朝堂遭遇了严峻的财政危机,大乾各地都需要大批量的钱粮稳定局面。

可朝廷迟迟拿不出足够钱粮,导致地方局势越发糟糕。

然后,奏折里说得很清楚,朝廷还有一笔巨大银钱,只是没人注意罢了,那就是足足上千万两的国库欠银。

所以,奏折最后写道,为了江山社稷稳固,请当今派人清理欠银!

一石激起千层浪!

朝堂之上的官员们,一个个目瞪口呆的同时,纷纷开口痛斥奏折上的内容,认为其太不体恤生活艰难的底层官员。

要是没有国库欠银帮忙维持生计,真的可能会有底层官员的家人饿死!

那可真就是天大笑话,大乾王朝的脸都丢尽了。

内阁大佬们,还只是不轻不重的拿底层官员的生活说事,反对的情绪和力度都算不得激烈。

真正反应激烈的,是皇亲国戚和勋贵重臣!

他们一个个口沫横飞态度极其激烈,甚至还有脸红脖子粗,喊出了写这样奏折的家伙乃是国贼的口号。

没办法,国库欠银中的大头,可都在他们身上!

当今表面肃然,心中却是乐开了!

他早就想要催收国库欠银了,只是之前有太上皇牵制,不好贸然开口。

而且这事吧,一旦开口就是得罪大半朝臣,以及大半皇亲国戚的局面,没有破釜沉舟的勇气,提出来就是找死!

当今皇帝之前不是没有暗示过手下心腹,却没有一个接茬的,他也是无可奈何。总不能硬逼着人去冒险吧,还要不要名声了?

当今皇帝虽然没有那么执着于身后名,却也没有主动给自己泼脏水的想法。

可万万没想到,印象中的老实人贾政,竟然敢主动上这样的折子!

他当然要

这不,朝堂上三品以上重臣,

当然,想尽各种借口阻拦的同时,也难免会多想一些,贾政这厮怎么会突然上这样的折子,脑子进水了么?

这次的朝会,自然没有讨论出什么结果。

可大部分朝臣,都从当今皇帝的态度里,察觉到了事情不会这么简单。

没见,太上皇一直都没有哼声么,很有那么点子默许的意思!

这可不行,一定要堵死当今开口执行催缴国库欠银一事!

政二老爷自然知晓,自己的折子一上,肯定会引起惊涛骇浪。

他心中也有些发虚,干脆找了个借口请假回府,就窝在大书房等候消息。

贾环这时候也跟在大书房,这就是他之前‘替父出头’的后续好处了,已经成为了大书房的核心幕僚之一。

再说了,这事是他之前主动提出来的,自然得在场帮忙出谋划策。

比起事到临头,颇有些心虚的政二老爷,他则是胸有成竹。

自从提出了建议,早就盘算好了后续计划,还需要那些情绪激动的家伙们帮忙才成,不然政二老爷很难下狠心的。

“真的没问题么?”

政二老爷在大书房里转圈圈,也不知道转了多久,终于累了坐下来,下意识又问了句。

为何要加个‘又’字呢,因为这事他今天问的

“老爷放心,不会有问题的!”

贾环倒是不觉得烦躁,宽慰道:“咱们得目的十分明确,就是老爷的官职,必须达到一定高度,避免之前的尴尬再次发生!”

“当今真要是鼎力支持,咱们也有办法应对!”

“之前不是清查过府里的账目么,只要将宁荣二府的欠银补上,那就是很大一笔银子了!”

说这话的时候,贾环自己感觉也很奇妙。

原本,只是以为红楼同人文里,经常出现的荣府欠银一事子虚乌有。

结果仔细盘算,才惊讶发现真的有欠银,而且数量还相当不菲,荣府这边有足足八十万两之巨!

宁府那边更加夸张,足足达到了一百二十万两!

刚刚知晓的时候,贾环本身也吓了一跳!

红楼原著里,根本就没有这方面的情节。

贾环估摸着,不是因为太上皇刚离世不久,京城贾家就完蛋了。

就是当时的皇帝还来不及使用这样的手段,宁荣二府就倒了。

总之,这次清查府里的国库欠银一事,叫他和政二老爷都吃了一惊。

有些不明白,府里应该从来都不缺银子啊,怎么可能借了国库八十万两?

在贾环的撺掇下,政二老爷硬着头皮找老太太询问根由,这些事情老太太就算没有经手,肯定也是知晓一二的。

果然,老太太沉吟良久想起了一些往事,这才揭开谜底。

开国初期,到处都缺银子!

当然,按照老太太的说法,开国勋贵们肯定是不缺的。

毕竟他们是平定战乱的胜利者,单单私下里的缴获,就是一笔惊人数字。

可私产是私产,不可能和国库的银子混为一谈。

荣国府本身的开销也不小,主要是荣国公手下的亲兵数量众多,都需要府里出银子供养,哪还有多余银钱折腾其他的?

至于国库欠银,是在太上皇当政期间出现的。

这位喜好折腾,因为幼年时期在金陵生活过一段时间,加上南方特殊的经济地位,使得其特别喜欢亲下江南。

皇帝出动,每次起码都要耗费银钱数百万两,隐形的开销加起来,怕是五百万两都扛不住。

然后,祖籍在金陵的荣府,有幸接驾一次,从国库里借银八十万两作为接待费用,根本就没想过偿还。

道理很简单,银子都是用在接驾上了,凭什么要荣府还?

宁府那边的情况差不多,作为族长一脉开销更大,那次接驾足足耗费了银子一百二十万两,都是从国库借出来的e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