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肖大人三日后酉时正,于天香楼‘竹’字号包厢一见!
黄升顿首拜。
黄升?
肖翰瞬间就想起了这人,明觉府、杭州的一幕幕。
在杭州时,他还用化名,这次却写上了黄升,应该是已经知道了当年的事。
现在他花这么大一番心思,来找自己,怕不是单纯想要道谢或是叙旧吧!
“公子,到了。”
肖全的声音传来,肖翰随手将布条扔进空间,销毁灭迹了。
回到家,同刘兰蓁用过饭后,肖翰就去了书房,叫来了梁忠源和徐有成。
在平固城平叛时,肖翰就发觉这二人热血沸腾,对军旅生活充满热情。
后来跟随自己回到京城,彼此都有些苦闷,肖翰看出了他们的心思后,并未不悦。
毕竟京城现在也算风平浪静,他们俩待在自己身边,确实无用武之地。
于是就将二人找来,有心要成全他们。
徐有成是个直筒子,立即喜形于色,梁忠源高兴的同时,又有些担心肖翰,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肖翰都是一个非常好的主子,还相处了这么久,如今骤然要离开,难免生出不舍。
梁忠源跪下道:“我有负公子厚恩。”
徐有成也跟着梁忠源跪下,他虽然憨,但不傻,自己方才太急切了些。
“公子,我徐有成不会说话,但我心里也是真的忠心和敬佩公子,就算我离开了公子,我也永远不会忘记,您对我,和我家人的好”
“起来吧。”肖翰笑道,“你们的心意我都知道,我在京城也不会遇到什么危险,留你们在身边实在大材小用,既然你们喜欢军营,能去建立一番功业,我也乐见其成。”
“我先前倒是想将你们推荐给赵忠义将军,只是他如今在兵部,最多将你们编入北营,守卫京师。倒不如去东南对抗倭寇,建功立业一番,你们可愿意?”
这也是肖翰深思熟虑的,两人都喜欢军营的热血生活,而京城的守卫军,除非有人打到京城,否则就是政变,其余无多少实用之处,还不如去东南抗倭,有他岳父照料,何愁不能建功?
二人知道东南的情况,满心欢喜,对于肖翰为他们的打算,也感恩戴德。
梁忠源心中感激,眼中含泪道:“国家有难,大丈夫当挺身而出,多谢公子为我们费心筹谋,您的大恩,我梁忠源永世不忘!”
“我也一样。”徐有成附和道。
“将来若公子有能用得着我之处,我一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我也一样。”
肖翰笑着同二人回礼。
当晚就写了一封推荐信,让他们拿至浙江交与刘裕昌,至于之后如何,就看他们自己的造化了!
就在肖翰设宴给二人践行之时,
朝中一场新的政治集团的对抗,也在酝酿之中。
国家幅员辽阔,各地也是灾害频频发生,内忧又招致外患,东南的倭乱,还有西北边的鞑靼蠢蠢欲动。
新庆帝有心想做出点成绩,彰显大庆国威的同时,也能树立起自己在朝中的威信。
可永熙年间,国库空虚已经不是一两日了,他虽然让沈义甫想法子去充实国库,但对其并未抱多大希望。
皇帝有心,朝中不乏钻研之辈,其中有才者大有人在。
例如王用敬就上疏,大谈改革之道。
改人头税为田地税,用银子取代粮食交税等等。
新庆帝看了后大为赞赏,大庆建国时,为了表示对王室公族和有功之臣的厚待,规定藩王不纳税,和官绅各种优待。
可自开国以来一百六十余年,到现在藩王无数,功臣之后依仗祖先的蒙荫,成为国家一大沉重负担。
偏偏这些人依靠身份特权,疯狂地圈地,国家少了税收不说,还弄出许多流民,一遇灾年,民间饿殍满地,激起民变数十次。
新庆帝早有心想改革,见了王用敬的改革七策,立即召见了他。
王用敬出身寒微,科举名次也不拔萃,好容易攀上了大理寺卿,提拔到京城,也投奔到太子,但太子手下人才济济,压根不知道有他这么个人,自然谈不上重用。
后来永熙帝驾崩,新皇继位。
王用敬仔细观察了这位新主子,发现他是有雄心壮志的,于是就上了这么个奏疏,想要一鸣惊人!
结果果不出他所料,奏疏上去的次日,皇帝就召见他了。
两人在御书房谈了整整两个时辰,到了晚膳时,新庆帝还意犹未尽,留王用敬一起用膳。
皇帝留臣子用膳,这在古代可是至高的荣耀,非宠臣近臣不能的。
王用敬心里雀跃的同时,也后怕不已,幸好自己头天晚上疯狂恶补,否则在皇帝面前不能侃侃而谈,错失良机,岂非要抱憾终生了!
一番酣畅淋漓的交谈后,新庆帝就将王用敬引为心腹,任他为户部郎中,负责改革田税一事。
看着流水一样的赏赐送进王家,朝中投来一道道歆羡的目光。
王用敬自然春风得意,踌躇满志,高兴之余,还想拉着肖翰一起干。
原因有二。
第一,他那税改七策,其实有不少都是跟肖翰交谈后,受了他的启发。
第二,肖翰兼职在户部干事,很得沈义甫的喜欢,岳家又得力,有他在,自己在朝中也多个帮手。
王用敬自信满满去找肖翰,却被他以事繁,才疏学浅婉拒了。
肖翰当然不会答应。
封建王朝的本质就是贵族统治,大部分弊病都是出在上层,权利高度集中,人治大于法治,国家的未来都依靠君主个人的才能和品德。
这种改革的难度系数太大!
就算呕心沥血搞了改革,下一个君主上台,很可能就会废除,白忙一场,北宋的王安石改革(熙宁变法)不就如此吗?
而且改革会很动很多人的利益,历朝历代搞改革,哪一个有好下场?
运气好的,有君主全力支持,等待支持自己的君主死了,就会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