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山是在腊月二十七那日回到金陵城的。
大雪纷飞,把整个金陵城染成一片白。
李长山带着一队人马和自己的大孙子李清川,四孙子李成溪,骑着毛发黝黑的大马顶着风雪就进了金陵城。
他回到将军府连话都没来得及多说几句,仅是换了朝服便带着一行人直接进宫面圣了。
这一次,他回到边关不仅仅是巡防换营,安排好军中年关事宜,还带回来了邻国进贡给皇帝的贡品。
当年这个国家异常猖狂,不仅三番四次对大元皇朝的商队杀人越货来挑衅,还屡次派兵想要掠夺城池,后来被李长山给打服了,这些年年年都有进贡,今年的贡品尤其多,而这些都是李长山的功劳。
皇帝看得不仅没有半分喜意,反而心中怒火腾升。
但是,当着文武百官的面,他又不得不笑呵呵地夸赞李长山一番,还要给予赏赐。
李长山从军四十年,战功无数,位居一品镇国大将军,已经赏无可赏,封无可封。
皇帝为了不寒一众武将的心,也是为了安抚李长山,还是赏赐了一些金银财宝,玉器锦帛。
哪知李长山却不接赏,反而带着自家在军中有职位的两个孙子一同跪了下来。
“多谢圣上厚爱,臣已经年迈,身体日渐虚弱,委实担不起镇国将军府一职,臣恳请圣上准允臣解甲归田,告老还乡。”
一语出,满堂皆哗然。
文武百官先是愣了一会儿,紧接着便交头接耳议论起来。
皇帝面无表情坐在龙椅上。
李长山的这一请求,无疑是直接撞在了他的心坎上。
他筹谋这么长时间,甚至不惜搭上自己的儿子,至今都没能收回在李长山手中的兵权。
但是,如今李长山这么轻易就愿意交出兵权,他却又十分怀疑李长山是不是另有所谋?
皇帝左思右想了一圈,最后视线从李长山花白的头顶,移到李家两个小辈的脸上。
“难道……”
察觉到皇帝的目光,李清川和李成溪对视了一眼,齐齐开口:“恳请圣上准允微臣辞去军中职位。”
一时之间,大殿之上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李家的三个人身上,议论声戛然而止。
皇帝依然没有说话,只是眸光复杂地看着跪趴在那里的李家祖孙三人。
他还以为李长山会要求把兵权交给李家的小辈呢,却原来不是。
他心中的怀疑更深了。
李长山已经年迈,辞官归家,颐养天年,倒还算正常的理由。
可李家的两个小辈大的不过年二十一,小的不过年十八,就已经一个是四品明威将军,一个是五品的定远将军,岂止未来可期,攒多几年军功,未必就到不了李长山如今的位置。
眼下竟然要请辞?
要知道,这一请辞,不仅以前的所有努力都付诸流水,以后的前途也全都不要指望了。
李长山既不要自己的兵权,也不要自家小辈的前途,究竟想做什么?
世上会有这么傻的人吗?
皇帝绝不相信李长山没有别的用心。
李长山掌握兵权几十年,军中亲信无数,皇帝知道收拾李家不能操之过急,但是也不能让李长山带着一家老小离开金陵城。
他要留着李长山稳定军心,等收拾好军中的势力,等军中领头人全换成他的人,他才能对李长山动手。
此时不仅不能打压李家,还要给予甜头,让世人和军中的人都看看,他有多仁爱。
“哼。”
皇帝轻哼了一声。
大殿之上顿时安静了下来,落针可闻。
“大将军征战多年,为守护大元皇朝辛苦了,朕同意李长山辞去 镇国大将军一职,改封为镇国,也不必告老还乡了,就在金陵城颐养天年吧,镇国将军府改为镇国公府。”
“至于你们两个。”
皇帝看向李清川和李成溪:“你们既然不想再去军中,那便入国子监吧,明年参加春闱考文官,你们祖父年迈,应该要养老了,但是你们可不能躲闲不帮朕分忧啊。”
“这……”
李家的两个小辈不约而同回头去看李长山。
按祖父的意思,他们是要一同辞去军中的职位,然后一家人离开金陵城的。
李长山早已猜到皇帝不会这么轻易放人的,皇帝根本不放心他带着一家老小离开金陵城,要把他们留在能看得到的地方,监视着他的一举一动。
他又叩了一个头:“臣遵旨,谢主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家两个小辈也明白了祖父的意思,赶紧跟着叩头谢恩。
大殿之上的文武百官都把目光落到了李伯均身上。
喂,你们家的人都请辞了,你呢,要辞要留还不赶紧表态?
柳埠就站在李伯均身旁,撞了一下他的肩膀:“你不是也要请辞吧?”
李伯均一头雾水地站在那儿:“我……”
也没人告诉他要走还是要留啊,他看向自己的父亲,希望父亲给自己一个指示,他一定跟家人同进退。
李长山知道自己此次没有跟家人商量过就私自下决定,有点愧对他们,一回来就匆匆进宫,不跟他们说一声,就是怕他们多想。
此时,对上自己长子的目光,他给了一个稍安勿躁的微笑。
李伯均明白了自己父亲的意思,于是便站在那儿不动了。
站在他们身后的白岩书难以从震惊当中回过神来。
他百般努力都换不来一点点上升的机会,李家这几个人已经站在巅峰了,现在居然集体要请辞。
这姓李的一家脑子都瓦特了吗?
原本他指望着白沄婳嫁给明王,然后李家助力明王登上高位,而他这个作为明王的岳父,官职肯定会跟着水涨船高。
后来,白沄婳嫁给了瘸腿的璃王,一个绝不可能成为皇帝的亲王,对他来说,没有什么益处。
是以,他放弃了白沄婳这一条路,也就等同于放弃了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