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对东唐州的气候还不够了解,大明众人不敢种植水稻小麦等需要好几个月才能成熟的作物。
而是选择了红薯土豆,各种蔬菜瓜果,能够短时间内成熟的东西。
再加上船只出海捕鱼,军队在森林里打猎获得的食物,已经足够养活这二十万人了。
很快。
当田野里冒出嫩绿的幼苗,生长出茂盛的庄稼,所有人的心更加安心,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不论是负责耕种的普通百姓,还是朱棣郑和等高层官员,每天忙完事情之后,都忍不住来田地里逛逛。
这一日,郑和又在一片田间地头,遇到了如老农一样,正蹲在地上看庄稼苗的朱棣。
“燕王殿下,你也来田里视察了?”
郑和也跟着蹲下,静静欣赏已经有半尺高的红薯秧苗。
也不知为何,好像红薯十分适应东唐州的气候,种下之后没多久,便进入了飞速的生长期。没有半点不适应。
朱棣满眼期冀,轻轻从一片红薯叶子上捉住一只瓢虫,将其捏死。
“是啊。”
“每次一看到生长如此好的红薯,我就发自内心的开心。”
“红薯庄稼在地上扎根,也意味着我们和所有大明百姓,在东唐州开始扎根!”
“等第一季庄稼成熟收获,获得了稳定的粮食来源之后,所有人就都可以放下心来,在这里安家落户了!”
在朱棣眼中,田里的红薯不仅是一种庄稼,更是代表着所有大明子民。
如果一切顺利,红薯可以这场生长成熟,就再也不会有人对安家东唐州,有所疑虑了。
就这样。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
大明百姓们还在继续建设可开荒,开拓更多的田地。
而地里第一批种下的蔬菜,早已可是食用,大明人吃上了在东唐州种出来的第一种食物。
又过了不久。
当红薯的叶子遍布田间,成长到了一定程度时,朱棣亲自换上适合耕作的短衣,带着所有人来到田野里。
“大明的子民们!”
“我们种下的红薯,终于成熟了!”
“今天我们就一起看看,这里的收获如何,看看红薯的产量有多少!”
众人也都万分兴奋,无比期待接下来的收获。
这关系到他们能否在东唐州立足,能不能成为掌握数百亩土地的大地主,能不能过上好日子!
“来东唐州开拓这么久,收获的时间终于到了!”
“现在可以开始挖红薯!”
“希望是大丰收!”
怀着美好的祈愿,朱棣亲自动手,和众多大明百姓一起,开始拔起红薯的藤蔓,挖掘地下埋藏的珍宝。
“噗!”
随着泥土飞溅,红薯根部成熟的块茎,也终于暴露在所有人眼前。
只见一个一个拳头大的红色块茎,挤成一堆,异常可爱。
朱棣捡起一颗红薯,爱不释手的把玩着,笑意从心底荡漾到脸庞,乐的找不着北。
“丰收,大丰收!”
“这里的红薯,长得比大明的还大,产量比大明还高!”
“哈哈哈!好!太好了!”
“我们再也不缺粮食,再也不用担心没吃的了!”
朱棣不顾形象的大声欢呼,笑声传遍四野。
其余百姓也都亲手挖出自己种植的红薯,无比欢喜满足,乐开了花。
他们知道,红薯顺利成熟,还迎来大丰收,哪怕远渡重洋来到东唐州,也再也没有什么后顾之忧了。
他们可以放开了吃,可以在此安家落户,世代繁衍!
随着第一批红薯红薯的大丰收,大明众人算是彻底渡过了粮食危机。
当城市中哟了足够的粮食储备后,朱棣就没有继续集体耕作,而是开始逐步给百姓们分发土地,以鼓励他们的积极性。
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百姓们才会对这里产生归属感,将自己的心落在这里。
踏上这片土地的人,每个人都能分到100亩田地,种都种不完。
因此虽然生活艰苦,但是每个人都是充满希喜悦。而且他们知道等后面开拓的更多了,还能分到更多的土地。
成为几百亩土地的大地主不是梦!
随着红薯等庄稼的成熟,百姓们真正在此扎根,朱棣也终于开始从田间抽身,考虑其他事情。
“燕王殿下,我们从大明带来的各种铁器等工具,已经不够用了!”
“特别是最近的大规模开荒,对各种农具的消耗很大。”
“若是没有足够的铁,开荒工作恐怕要受到影响……”
有人上前禀报,说出了最近遇到的问题。
虽然很多船上,都准备了不少的铁器,包括农耕器具,但是整个开荒行动非常浩大,对于铁器的消耗,也异常严重。
而且,很多老百姓自带的农耕器具都比较少,大多数老百姓准备最多的还是吃的口粮,以及需要播种的粮食种子。
铁器的作用,不用说所有人都明白。
要是没有这种材料,别说开荒了,大明在新大陆上,将是寸步难行。
朱棣不由皱眉,对着地图开始沉思。
“铁器不够,我们不可能再返回大明去运,所以就只有一个办法,原地开矿冶炼!”
“即刻派人去各地勘探矿产,一定要找到一处铁矿!”
只要知道铁矿,一切就都好办了,
大明这里,有不少懂得冶炼金属的人才,只需要很短的时间,便可以建造出一处土法冶炼炉,来满足需求。
至于更高一步的精炼,等先有了足够的铁,再说不迟。
于是。
接下来一段时间,朱棣接下来让人把工作重心放在铁器上面。
他派人去到处搜寻矿产,不放过附近的任何一个地方。
大明来的人里,本身就有不少经验丰富的大匠,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