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京师,皇宫当中,朱元璋难得露出笑容。
他亲切招待几个老兄弟入内,请他们落座。
为首的是汤和,他面容坚毅,此刻见到皇帝,心中倒是比往日多了几分从容。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朱元璋身为皇帝,带来的压迫感,是出身淮西也无法改变的。
朱元璋并未跟朱高煜记忆当中的那个朱元璋重叠,他并未为了巩固权利,继续大肆杀人。
即便如此,汤和等人对朱元璋平素也是敬而远之,若非朱元璋主动邀请,他们是不会出现在皇宫当中的。
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身处高位,一举一动都会牵动无数人的目光。
尤其是这几年大明变化颇大,他们这些老人也觉得大明一日千里,相较于往日,完全是两幅样子。
这个时候,朱元璋方才笑着问道:“方才鼎臣你们在说什么?”
“回禀陛下,臣再说往日旧事,与今日之变。”
汤和面向朱元璋,一点隐瞒都没有。
他们这些旧人,对大明的了解远胜于新人。
“昔日元朝还在的时候,百姓人人面色饥黄,眼下京师左近百姓却是人人能吃饱饭,有衣穿。甚至臣还看到许多孩子被强制去学校
当中读书,如此景象,直叫臣瞠目。”
边上一人也道:“信国公所言甚是,老臣从北边归来,所见一切,皆与往日相差甚远。这大明之内,各县人口激增,百姓却能人人有其地,吃饱饭,乃是大功绩,堪称盛世。”
“这些并非是朕的做的,若非朕的好皇孙,朕的命也没了。”
“陛下?臣不在时,究竟发生了什么?”
汤和等人大惊,他们这都在家乡养老,忽的被召唤进入京师,心中都有狐疑。
眼下见说,纷纷起身问询。
朱元璋神色有异,叹了口气,又才娓娓道来。
大明的这些变化他看在眼中,心知肚明引起者一连串变化的人是自己的孙子朱高煜。
大明许多律法,权力构架,都来自于元朝。
朱元璋实际上知道自己所做的一切,并无法直接改善大明百姓的生存环境。
反倒是自己孙子神来一笔,让百姓日子愈发好过,士绅为主的地方势力,对百姓的压迫虽然有所减轻,却变化不大。
尤其是教育打破士绅垄断,让读书人增多。教育之外,开海带来的巨额贸易利益,以及南洋无数粮食,香料涌入大明,进一步提高了大明百姓的生活质量
。
当提及青霉素,御医监的医正拜师不成之后,汤和仍旧问道:“敢问陛下,您的伤势现在恢复的如何了?”
朱元璋道:“伤势恢复的七七八八,今日找几个兄弟一起来,除了叙旧之外,明日早朝,还请诸位一起。”
“臣领命。”
汤和等人对视一眼,都猜不到的朱元璋要干嘛,便只是叙旧。
谈及过往,时间过得飞快,汤和等人许久没有见到和蔼可亲,好像是濠州城下老兄弟一样的朱元璋,也是心中欢喜。
......
“殿下。”
翌日天明,早朝还未开始,朱高煜便见到了大太监到来,后者过来道:“陛下来了。”
“皇爷爷身体可是修养好了?”
朱高煜闻言一怔,这早朝朱元璋往日是天天来,可随着自己监国,以及旧伤复发,朱元璋很少来早朝。
更别说像这样的突然袭击。
“算了,此事我稍后自行问皇爷爷。”
朱高煜摇摇头,连忙前往后面搀扶朱元璋出席早朝。
“陛下到!”
朝堂之上,随着大太监拉长的声音,无数目光立马聚焦在龙椅之上。放在往日,皇太孙监国的时候,龙椅空荡荡的。
这位置,大明只有一个人
能坐。
有传言说,天子虽然养好了身子,却不想过多的插手朝政。这些日子,皇太孙监国,已经让大明的权利不断转移。
有皇太孙,就用不着皇帝出现。
甚至许多人觉得皇太孙做的比皇帝做的更好。
这并非是妄言,而是许多人真的就这么觉得。
非只如此,比如一众勋贵,都不觉得有谁能够比拟朱高煜。
一场场酣战后的大胜,让他们的军功蹭蹭上涨,手中的权利也是激增。
作为既得利益者,他们虽然没有明着捍卫朱高煜,却也不可能让别人占据那个位置。
一朝天子一朝臣,一旦朱高煜从权力的宝座上面下来,他们就失去权利。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不管心中想的是什么,山呼海啸一般的万岁声仍旧在宫阙当中炸响,席卷宫内。
无数太监宫女侧目,这才知道天子参与早朝的时候,偌大的禁宫之中,却是陷入一片死寂。
即便是朱高煜在这个时候,也瞳孔收缩,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听到的话。
“今日早朝,朕只为了一事而来,那便是退位!以皇长孙朱高煜为我大明皇帝!”
如同惊雷一样的声音,让无数人瞠目结舌。
许
多从灭元朝便开始为大明效力的官员,文武们不理解的看向朱元璋。他们不相信这样的话,是皇帝能够说出来的。
只能说,开国皇帝说话就是硬气。
如此一番话之后,朝堂上面的文武百官,甚至朱高煜,都不敢开口。
朱棣更是在惊愕当中,无话可说。
他倒是想说话,可一点不敢。
老爹就算是退位了,那也是爹,权利仍旧大的惊人。更别说继位的是自己儿子。
不对。
朱棣想了又想,才发现自己似乎好像是没有在计划当中。
自己成了太上皇!
大明也好,千古以来,只怕自己是独一无二的太上皇。
想到这里,他不知道自己是该笑,还是该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