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又没打算在现在立刻复原渤海,只是修建一些房屋,用于最开始的居住和办公。
虽然古代的建筑物大量使用木材,以至于在大火中能留下来,还可以使用的砖、石等材料不会太多,但一整座渤海的废墟,随便扒拉点材料出来,也足够他现在使用了。
“属下谢过将军。”赵扬感激地对方飞道。
他提出保留一些渤海的历史人文遗迹,却没想到方飞并未象其他人说的那样,刚愎自用不听劝谏,而是十分痛快地答应了自己的请求。
这让自以为已经很了解方飞的赵扬,忍不住开始对方飞重新审视起来。
“还有,这一次重建渤海,我需要有一个完善的规划,所以也不必急于求成。”方飞沉吟道。
“将军打算怎么安排?”
“我打算把这次带过来的黔首分为两部。一部连家眷三万人,进行渤海的重建工作;
剩下的二十万人,从渤海旧址二十里之外开始,划出王田区,由近到远依次进行安置。”方飞道。
东汉时一里三百多米,二十里约后世的七公里,这样就给渤海区留出了五十多平方公里的余地。
虽然这个面积不大,但对现在的城市来说,已经是绰绰有余了。方飞估计在百年之内,渤海应该达不到五十平方公里的规模。
“拿纸笔过来,我先仔细算一算。”方飞对主薄许褚说道。
许褚算是方飞的“老幕僚”了。
他是最初从苑门屯军调出来跟随方飞的掾吏之一,一直默默无闻的跟随着方飞,任劳任怨的为他提供着文书、通讯方面的服务。
到了现在,曾担任过方飞幕僚的许多人,都被方飞调出去委以重任了,留下的老人只剩了许褚一个。
方飞已经对许褚习惯到了完全可以忽视的地步,加之许褚对方飞的话从不插嘴,安心做着一个工具人,所以也不是能轻易替换的角色。
因此也算是出于对旧人的回报,陈勇便把许褚提升为了自己的相府主薄,总揽一切身边文书、传录等杂务。
许褚拿出纸笔后,方飞正打算在纸上画出渤海及周边的草图时,亲卫在门口报道:“将军,周将军求见。”
“让他进来。”方飞放下笔,说道。
周仓入内汇报道:“将军,我们在渤海里发现了一些流民。”
“哦?居然有人在渤海里生活?带过来让我问问。”方飞有些好奇地道。
现在的渤海就是一片废墟,宛如末日遗迹。
片刻之后,周仓带了两名中年男子过来。
“你们一共有多少人?”方飞问道。
其中一名男子惶恐的说道:“将军,我们有两户人,一共有大小七口。”
“那你们知道在渤海里还有其他的人吗?”方飞继续问道。
“我还见过另一户人,他们一家有五六口人,其他的……应该不多吧。”男子道。
城中没有田地,难以获得生存物资,仅靠着这几年长起来的一点野菜和树叶,养活不了几个人。
“你们在城里靠什么为生?”方飞问道。
“我们带了一点粮食过来,但已经吃完了。我们会去找一些野菜,有时候还能抓到老鼠。”男子道。
“老鼠?可千万不要吃老鼠。”方飞面色变得严肃起来:“那东西有可能会传染可怕的疾病。”
“什么疾病?”男子有些不解。
“总之你们以后不许吃老鼠了。还有,袁尚不是就在不远处屯田吗?你们为什么不去他那里呢?”方飞问道。
比起在城市废墟间挣扎,去袁尚那里参加屯田,生活肯定更有保障一些。
“我们就是从那边逃出来的……现在他们有粮食还好,万一哪天又遭灾了,搞不好我们就会被做成军粮。”男子面带恐惧之色说道。
“你去跟卫生员学一下《卫生手册》,利用夜校尽快在军民之中普及卫生知识。”方飞道。
如今人员密集,天气也开始炎热了起来,蚊蝇虫鼠活跃,增加了发生疫病的风险。
方飞也没有什么能够有效解决传染病的药,所以还是要以预防为主。
就算一时不会有事,卫生常识这个东西,普及开来也是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事。
“是。”周仓应命道。
等周仓走后,方飞才继续在纸上写写划划,直到亲卫送来炊事营煮好的刀削面才暂停下来。
消灭了一大盆面条后,方飞命亲卫去把赖顺和其他几个随行的匠人找来。
大帐中点上了蜡烛,方飞开始为众人安排工作。
他命赖顺就近寻找石灰岩,准备烧制土水泥。
又让从长安砖厂抽调的陶匠,在伊水北岸建立砖窑,准备烧制红砖。
还有一位矿产资源部的资深勘测员,方飞给他拨了一队士卒,命他在渤海附近寻找煤矿。
当然,在找到煤矿之前,还暂时需要从关中运煤过来,支撑水泥厂和砖厂的生产。
剩下的就是从将作大匠营调来的两位土木营建“专家”——一位大木匠和一位大石匠,则被方飞拉着一起研究他刚画的草图。
三人不时指点着图上的某处,互相交换着意见。
直到夜深,两位大匠才离开方飞的大帐,回自己营中休息。
第二天,二十多万平民就以家庭为单位,由周仓开始进行分队,分别承担渤海建设任务和周边的垦田复耕。
在这个时代,承担徭役、被征召为民夫等,从事农业以外的工作,十分劳累不说,而且往往生活条件艰苦,因伤因病造成的减员居高不下,死亡率比种地起码高了十倍。
更别说一旦分到土地,就能成为一个有产者,哪怕是不能买卖的王田,皇帝陛下不是已经承诺过“永不收回”吗?
而且现在无论是黔首,还是豪强,对田地的热爱完全可以说是深入骨髓。
有田地,就代表能生产粮食。
对农耕民族来说,还有什么比田地和粮食更值得信赖的呢?
因此方飞不得不出面做出承诺:“筑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