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矫情书院>女生耽美>给老祖宗直播坟头变景点> 第99章 蔡文姬—才学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9章 蔡文姬—才学(1 / 1)

【简单说完蔡文姬坎坷的婚姻,我们就来说说她的才情。

我是很喜欢文姬的韧性,但这是挺玄乎的东西,还是说点实实在在、无法反驳的作品吧。】

东汉末年不少人倒是想起来蔡文姬,她的才情并不是籍籍无名,只是当时还掺杂着蔡邕的存在,他们肯定是没有那么纯粹的去欣赏,心思还是放在蔡邕身上。

毕竟老父亲给儿女镀金又不少见。

【第一是音乐上。

《后汉书》当中明确记载蔡文姬辨琴的事迹。

“其父邕弹琴绝,琰闻之曰第一弦也,复断,闻之曰:第四弦也,父甚异之。”

其他的史记当中同样记载了蔡文姬音乐上的才能。

比如说《三字经》就有写“蔡文姬,能辩琴”;《汉书》中记载“善琴,能为离鸾别鹤之操”;《琴史》同样有记录,蔡文姬十岁左右便能准确判断和奏出自己七弦琴的美妙音质。

不得不说,对文姬的记载还真不少。

和她比起来,我还真就是那听琴的牛,别说什么弦不弦,哪怕是换了把琴都听不出来。】

许多人听得心里发酸。

“我们也很擅琴啊。”

凭什么就连个名字都留不下,蔡文姬就能被天幕如此推崇?

当然,若只是擅琴就大肆费笔墨书写总归叫人不服。

【第二便是书法。

家学渊源这话还真不假,蔡文姬的书法备受父亲蔡邕的影响,作品其实一直到唐朝都还流传着,其中《胡笳十八拍》就还被黄庭坚赏析过。

对其描述则是“蔡琰《胡笳引》自书十八章,极可观,不谓流落,仅余两句,亦似斯人身世邪”。

而且很有意思的是,蔡文姬从父亲那里继承来的‘飞白书’传授给了钟繇,钟繇又传给了卫夫人,而卫夫人则是咱们李二陛下最喜欢的书圣王羲之的书法启蒙老师。

追溯上去还挺有趣的,没想到他们居然还能有联系。】

李世民没想到居然还有这么一遭,决定听完后再去写一遍王羲之。

那可都是他的宝贝,儿子想要都得掂量掂量。

没听过王羲之的则是惊讶,能得到书圣的评价,那属实是了不得啊。

一旦和圣沾染关系,那肯定了不得啊。

许多名人之间的联系有时候追溯起来确实有几分趣味,蔡文姬确实有些本事。

【第三则是文学上。

一般来说文学流传作品不是诗词就是著书立说,蔡文姬流传下来的诗只有三首。

之前提及过的两首《悲愤诗》,一首五言一首七言,还有一首《胡笳十八拍》。

虽然不像是唐宋那般量产,但已经足够啦,毕竟有些人一生作出几万首诗都没流传下来,人家那不得好好夸夸啊。】

唐宋那就是诗词的巅峰,同样也是后世学生的公敌。

朗读全文并背诵那就是课后最碍眼的字。

喜欢作诗但没有一首传颂的人:有被戳心到。

说就说,夸就夸,天幕这拉踩的毛病真是改不掉。

很戳人心窝子欸。

怪难受的。

连他们想要说些酸话都底气不足,毕竟旁人随便问一句有什么流传的大作,可不得衣袖遮面啊。

【蔡文姬还有一项很卓绝的记忆力。

从胡地归汉隐居蓝田以后,蔡文姬第一是为了怀念父亲,第二是感谢曹操的重金赎人,便用惊人的毅力和记忆力默写出来蔡邕遗著四百多篇。

无论是真书还是草书都是信手拈来,从这里也能反映出她书法上的造诣。

只是可惜文姬的真迹都没有流传下来,当真是遗憾。

我的天啊,说实话,背诵文章用点心都能硬熬下来,可是那是四百多篇,距离蔡文姬被掳到胡地十多年以后,不可能在匈奴还有人拿着蔡邕的作品来给她复习。

就是这样的时间跨度,蔡文姬默写出来的作品没有错处,给后面研究当时文化提供了许多的帮助。

十多年的时间,别说将文章默写出来,怕是十多年没联系的人站在面前都认不出来。】

这样的记忆力,着实惊人。

其他人不由想到自己十多年前读的书,某些令人感触极深的语句或许还能记得,但要说全篇默写出来,他们同样沉默不语。

曹操眼睛更是大放光彩,文姬侄女这多好的才能啊,很适合给他干活啊。

郭嘉看了眼都快藏不住‘垂涎’的主公,表示没眼看。

主公肯定没有什么男女之间不规矩的想法,毕竟蔡邕的辈分摆在那,虽说平日里男女之事荤素不及,但还是要面子的。

蔡文姬听到这不免想起来和父亲在一块生活的时光。

“四百多篇吗?”

她有些遗憾,突然找到人生的方向,不管如何,总该尽量将父亲的文章作品流传下去。

虽然这里不容易弄到纸墨,但还有羊皮,总归是有办法的。

之前她哀怨着自身的命运,可现在却是充满希望。

归汉的时间能提前她很肯定,只要不是傻子,天幕都提了她的名字,有心有能力的人自然会来。

不过,她认为怕还是得那位‘曹叔父’来得快一些。

不管他心里有什么目的或是考量,但起码在另一个世界,都是他将她赎回汉朝。

君子论迹不论心,论心无好人。

况且,

蔡文姬失笑,从天幕口中拼凑出来的‘曹叔父’虽然还不完整,但瞧着可不象是什么君子,也不在意是不是君子。

【蔡文姬于动荡中诞生,于苦难中奔波,于悲惨中沉淀。

无论是她的才学还是性格,都很大程度丰富了古代女性文学。

东汉末年的才女,一生大起大落,坎坷波折,可终归是名传后世。】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