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友谅、张士诚接连落败,朱元璋在南中国霸主的地位毋庸置疑,接下来就是将那些零零散散的势力收编,不然总觉得不完整。
第一个开刀的则是之前方国珍。
别人都说方国珍没有主见,是墙头草,但我觉得这就是他的主见和生存之道啊。
陈友谅和朱元璋争霸时,先支持的是朱元璋,等发现两人的实力差距,又开始支持陈友谅。
朱元璋写信斥责他是叛徒,方国珍也觉得自己这样不太好,干脆谁都不支持,他又去投奔老东家——元政府。】
“这……”
许多人面面相觑,他们都不知道该如何表达,好像骂他墙头草都不能够,完完全全超越了啊。
【等到朱元璋和陈友谅的胜负分出来,又去收拾张士诚的时候,他也明白自己肯定讨不了好,还偷偷摸摸给张士诚送物资,只可惜都喂到了咱们老朱的嘴里。
朱元璋这边要对付他,方国珍倒是很有自知之明,想着要逃到海上去,可惜跑都没来得及跑,就被人吞了。
耷拉着脸被带到应天府投降,咱们老朱也是个促狭的,还在那阴阳怪气,“若是你几年前投降我,我这里还有一个爵位等着你,可现在爵位没有了。”
方国珍还能说什么?只能听着呗,他还等着和陈友定一块吃饭呢。
不过陈友定是个坚定的大元忠臣,大家立场不同,只能说人各有志,陈友定不愿意归顺,方国珍还是没能和人家吃上饭。】
百姓:“他为什么非得要和人家吃饭啊?”
旁边的人解释道:“不是非得吃饭,是想要有个伴,就他投降,怪尴尬的。”
不过,天幕说的有道理,不说陈友定、大元如何,人家愿意为元政府效忠,那是他的选择。
也没法说人不识时务。
【到这里,我们老朱总算是在应天称帝了。
撒花,鼓掌,恭喜!!!】
瞧着天幕上怪模怪样、红红绿绿还发光的纸片,瞧了眼登基的小人一副和尚样,朱元璋哼了一声。
不过到底是没说什么。
马皇后瞧着上面戴着冠冕的小和尚倒是笑得慈祥,不是对着朱元璋的,对着自家孩子的。
毕竟他们小时候都是这么个造型,还怪想念的。
【十三年啊,真是叫我感慨都不知道感慨什么,从参见红巾军到称帝,从乞丐到皇帝,他只用了十三年。
国号为大明,不过需要知道的是,这会儿的大明还算不得大一统国家。
他要走的路还有很长。
但在朱元璋的诏书中没有任何遮掩的承认了,蒙古人建立的元朝是中国正统王朝。
他终于,要正式面对北方的元王朝了。
这个曾经疆域最为辽阔的王朝,已经步入暮年,病痛缠身,气若游丝。】
始皇帝有些不满意,其实从大宋开始就很不满意,那疆域分开看得他眼睛疼。
不说天幕显示的其他地方,本来中原的地盘居然不断被异族侵袭,南北分治本就是不能大一统最好的证据。
对于曾经裂得更加细碎都要努力统一的始皇帝来说,怪叫人难受的。
【元王朝当时其实只剩下两个大军阀,一个是扩廓帖木儿,另一个则是孛罗帖木儿。
朱元璋没有被暂时的胜利冲昏头脑,毕竟距离夺回汉人江山只剩下几步之遥,必须要稳扎稳打,不可贪功冒进。
朱元璋收复北中国的策略是:山东——河南——北京——山西和陕西。
其他将领其实提出过直奔北京的斩首行动,从军事行动上来说自然没有问题,但朱元璋没有这样选择,则是站在帝王的角度。
先要获取领土,等消化了这些领土后,再去打击最主要的敌人。
所以,朱元璋的策略也可以看作:撤了元大都的屏障——毁了元大都的篱笆墙——扼其门槛。
终于,百年后,有人喊出来那八个字: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赵匡胤脸色跟着沉下来,是他们大宋丢掉的中原,是他们大宋孱弱放进来的异族。
这八个字,活像是一记最狠厉的耳光扇到他身上。
到这里,他有些明白,大明的重要性。
那是汉人断了百年的传承,是他大宋从建国到亡国都没有做到的大一统。
【北伐兵团总司令徐达,副司令常遇春,这二人若是排个元帅榜,都得名列前茅。
1367年农历十一月北伐,次年三月,收复山东;
四月,攻占洛阳,收复河南;
七月,徐达率二十多万大军势如破竹,直逼北京,元朝皇帝带领数十万人弃都溃逃,八月,攻陷北京。
至此,统治中原98年的元王朝至此结束。
逃出北京的元朝皇帝一路跑啊跑,回到了他祖先的地方——草原。】
“大明威武!”
看到这一幕,明朝的百姓立刻欢呼起来,明明他们都已经是大明了,可看到这一幕还是忍不住雀跃。
基本都是从战乱走过来的百姓,大明安定也没几年,更何况后面更是不断的打击残留势力,其实天幕呈现的日子,距离他们并不遥远。
“好”
刘彻看到这一幕同样开怀,从大宋那里就开始的郁闷总算是得到释放。
这才对嘛,就该有这样的气魄。
【但朱元璋的脚步并没有停下,李文忠把北元驱赶到沙漠深处,徐达也捕捉到了扩廓帖木儿的主力,将人逼进沙漠。
1371年,朱元璋下令三路大军进入明玉珍的四川,四川纳入大明的版图;
朱元璋又把矛头掉向蒙古人,只可惜两次北伐都失利,千百年来,游牧政权还真是从来都无法赶尽杀绝,只有经年累月的同化。
朱元璋明白这个道理,无法对蒙古彻底开战,毕竟他的大明,还需要修养,他的百姓,才经历过战乱,他们需要平复的时间。
因为,他转而攻向内部的洪武之治。】
瞧着版图一步步点亮,百姓第一次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