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矫情书院>女生耽美>给老祖宗直播坟头变景点> 第200章 民以食为天,食以农为本(9)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00章 民以食为天,食以农为本(9)(1 / 1)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想要农业发展,无论是产量提高还是减轻人的负担,都少不了农具。

百家相互依存可不是空话,像是农家和墨家不就是最好的搭档嘛。

说到农具,我国农具也经历过好几次重大变革。】

农家墨家互相对视一眼,然后迅速转过头去:哼。

虽然你说的有道理,可碰到了还是忍不住想要学学名家杠一杠。

【最初的农具材料很是简陋,石头、树枝、兽骨随处可见的材料就是他们所用,石头用的最多,毕竟这玩意到处都是,而且杀伤力有。

等到青铜器流行起来,金属农具自然也会更替前面的简陋农具。

只不过青铜原料来源受限这一点,注定它无法一家独大,基本上是和木制农具混合在一块使用。

接下来自然是铁器的使用,最开始应当是在西周晚期到春秋这段时间,随着冶铁技术的发展,到了秦汉铁农具基本已经把木制农具挤出去了。

但这会儿的农具还能进一步发展,只不过当时的冶铁技术达不到标准,或者说需要的是进一步将铁转化为钢,才能满足农具的要求。

一直到魏晋时期出现灌钢技术,用生铁熔液灌入未经锻打的熟铁,使碳较快而均匀地渗入熟铁中,再反复锻打成钢。

嘴皮子说说简单,但炼钢需要炉温达到一个非常高的标准,不得不说人家的智慧啊。】

总算是听到有用的东西了。

现在百姓基本上就是当作科普和故事来听,朝臣就是当作阅读理解来听,只不过还需要自己找问题和答案。

【说是魏晋时期就出现,可一直到宋朝才算是普及,这里面可是横框了几百年。

这算是农具几次重要的变革,后来明清虽然也有所改进,但都达不到变革的程度,就不做细说。】

朱元璋:搞什么啊?这样子听起来他们大明连大宋都比不上。

林书:你还别说,只要不比军事,宋朝还真的不怵任何人。

【种地嘛,肯定是得先开地的。

在铁犁出现以前,耒耜 (lěi sì) 是漫长历史中的主要耕具,传言起源于神农氏时代。

耒耜 在原始农业遗址中还有事物存在,而且在最开始耒和耜是两种农具。

根据《诗经》等文献记载,上古时代普遍实行耦耕(ǒu gēng),其实就是两人并耕。

它的出现和农具耒耜有关,因为耒耜入土不难,可是要翻起较大的土块还是有难度,多人配合就会省力许多,但挖沟的时候没有那么大的地方,所以还是保持两人最佳。 】

这些农具年代都比较久远,哪怕是以古人的眼光去看,也是有些落后的。

比较了下自家现在用的,老百姓油然满足。

【耒耜和耦耕是一对搭档,那么牛耕和耕犁就是另外一对搭档。

耕犁是从耒耜脱胎而成的,任何东西的发展都是一步步走过来的,不可能一下子就跨越时代,除非有人开挂。

先有木石犁后有金属犁,先有人力犁后有畜力犁,现有古犁后有真犁。

不管是哪种类型的耒耜,它翻土都是间歇式,但耕犁是可以做到连续翻土的。

从出土的殷商遗址物品中看,晚上时期就已经出现了犁的形态,牛耕和耕犁相差的时间不会太长,据文献记载,秦朝时牛耕已普遍。

等到汉代中期出土的一些器具来看,又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瞧着那一个个就是从地底下挖出来的东西,他们已经顾不上是不是墓了,毕竟手伸不到后世去。

【当时应当是二牛三人的模式,一人在前牵牛导耕,一人在后扶犁,一人在中间压辕调节深浅。

只不过这种还是挺奢侈的,普通人家连牛都买不上,还得拼单,显然是要改进的。

不过这种相对便巧的农具,确实大大提高了生产力,2牛3人可耕田大亩5顷,只不过我想象不到民间的推广。

光是牛这一项就足够被九成人望而却步。】

“可不是嘛,两头牛,我们村里都只有三户人家有牛。”百姓觉得天幕说的很对,这挖的肯定不是他们的墓。

皇帝也很是头疼啊,别说百姓了,就是他们也缺牛啊,平时吃牛还得找点借口,老死的牛哪有那么多啊,被御史知道还得被弹劾贪口腹之欲。

【上面所说的都是直辕犁,等到曲辕犁的出现才可以说得上是传统犁耕的一次重大变革。

唐朝江南地区开始出现,一直到宋朝才逐渐完善,我就直接给一个简单的结构图了。

曲辕犁的主要特点是犁辕不直接与牛架在脖子上的器具相连,而是通过前端能够活动的犁盘。

它可用一牛挽拉,灵活自如,尤便于转弯。

咱们国家的犁具有两个特点,第一是摆动性,操作时能够灵活转动和调整耕幅深浅,第二是装有曲面犁壁,具有良好的翻垡碎土功能。

大家也能听得出来了,这样的特点是能够满足个体户使用的,满足我们古代小农经济的精耕细作。】

大家也不是看不出来什么是好东西,没想到这么快就来了,尤其是天幕还放了简单的结构图,虽然只是一面,但形状简单几笔已经勾勒出来。

虽然天幕的嘴有时候是真气人,但该该干大事的时候还真不掉链子。

“唉,这个好像没有那么难,不知道咱们什么时候能用上?”

“回去问问铁匠和木匠?”

铁匠&木匠:你们可真瞧得起我们,我们就是在村镇上挣口饭吃,有些手艺活还是等着朝廷派人下来推广吧。

嘴上在那谦虚着,可一个个心里显然也是有些‘野心’的。

这要是提前弄出来,不说名声,就是十里八乡不得第一个赚到钱啊。

好东西大家都看得到,捣腾出来绝对不缺人买。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