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祖坟都拿来给洛阳上大分了;
赵光义亲征西原之前,在西京进行过阅兵,还设置了财政机构,能够和东京财政分庭抗礼的那种;
宋真宗时又设立了国子监、太祖神御殿等机构,就宋朝那个对士大夫的态度,西京的政治礼仪象征在不断的加强;
宋仁宗时又给西京大规模的加建外城,陪都的气势越来越足。
只能说,老baby还是有它的实力和魅力的。】
赵匡胤不由得沉默,赵光义那狗东西一直反对他做什么?一副刨了他祖坟的据理力争气势。
前朝的洛阳人看着他们的洛阳没有完全的落寞,反而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心中好受许多。
只不过他们没好受许久,因为,
【但月满则亏,洛阳因为其独特的历史地位,有了特殊的政治意义,成也此败也此。
洛阳自五代开始便吸引了大批的官僚驻扎,政坛嘛,独行侠那可是少见,基本上都有自己的小团体,北宋的朋党之争那是历史上都浓墨重彩的一笔啊。
神宗变法期间,还冒出来个“洛阳耆(qí)英会”,这就是咱们的北宋天团,也是新发反对的主要力量,文彦博组织的“同甲会”,司马光组织的“真率会”……
不管给这些会安上多清高雅致的文人名号,但都架不住它就是政治小团体,新法倒台,基本上都是从这些各种“会”里面选替补官员。
小小的团体力量大啊!】
好讽刺的一句话。
本来打着各种文人雅士的团体还真有点如鲠在喉,若是不心虚倒还好,偏偏有的还真不纯粹,没法坦然处之。
【朋党在政治上绝对是皇帝的心腹大患,所以后面的皇帝自然得削弱他们的力量,洛阳就被这些灾舅子连累了啊。
皇城司,也就是宋朝具有监管的机构,开始对西京严密监视,同时,皇帝也直接用行动表示他们的态度,不再临幸西京。
到了神宗时期,西京外城的墙头残破了。
唉,都怪这群搞小团体的,你们有本事倒是自己光明正大出来跟皇帝对着干啊。】
就是就是。
还没因为洛阳到底是有底蕴,虽说辉煌不再,但还是被皇帝重视的百姓生气了,怎么好端端的又残破不堪呢?
一群大臣坏得很嘞。
【第三个京就是南京应天府,它出名的话应该是在朱元璋朱棣那两代,毕竟皇帝起家嘛,被关注的肯定多。
北宋的应天府在隋唐时叫做宋州,赵匡胤当皇帝前当过宋州归德军节度使,讲得粗点,就是它祖坟冒青烟的地方,后来国号为宋也是这方面的考虑。
然后天书爱好者宋真宗为了彰显他们老赵家受上天眷顾,直接改了名,宋州改为应天府,没几年又升了头衔为南京,成为陪都之一。
宋州的这个升迁真是叫人看了都落泪。】
原来是宋州。
赵匡胤就说他怎么没听过南京顺天府,原来是赵恒那小子把名给改了。
考科举的听到天幕的说法,也狠狠代入了,没想到有一天会羡慕一个城市。
如此快速的跻身名气城,都不能用三级跳来形容。
【应天府一下子成为城市里面的新贵啊,在当时,应天书院也是宋初的四大书院,出了许多人才,就有我们特别完美,写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
听出来很喜欢范仲淹了。
不过,这句话倒是写得心怀天下,若是言行一致,被天幕喜欢也不足为怪。
【南京商丘作为所谓的龙兴之地,还真有点运道在身,赵构当初继位时也是在这里,只不过他跑得也是很快。
北宋前面的皇帝肯定没想到,自家后代这么能跑,三个陪都全没用上,跑得都看不见影子了。】
果然,有些事情就要被人唠一辈子。
老赵家的皇帝很无奈,为什么赵构这个瘪犊子什么地方都能掺和一脚?
三个陪都本来就是在东京出事的备用项,但最后一个都没用上,显得前面的那些操作特别多余。
【最后一个京就是北京大名府,又是一个和禁军一样因为水浒传被大家熟悉的名字。
这个北京大名府并不是我们现在的北京,它位于河南境内,能够升为陪都,主要是依赖于它的军事地理位置。
你要说北宋不知道军事的重要性吧,也说不通。
我不懂。】
别说天幕不懂,他们也不懂。
既然能把军事要地当作陪都,总不能说不重视,但有些操作就是让人迷惑。
【还是熟悉的燕云十六州,没了它北宋真就是一马平川,都城开封直接受到异族的威胁。
大名府就是在中原通往河北以及塞外的要道上,是黄河北边的军事和政治中心,有“北门锁钥”的名号。
寇准就镇守过这里,当时契丹还挑拨离间,说老赵家的皇帝不把他放到中央,反而打发到这种鸟不拉屎的地方。
寇准就很有大佬风范,北门锁钥之地,就要他来收拾他们。
除了能臣镇守之外,天子北行也是选择大名府。
大名府是在西夏和契丹对大宋攻击时诞生的,我也是无语了,当时又是主张和谈,主张避祸洛阳。
洛阳要是能说话:你们这群瘪犊子可别来了,好事倒是想不起它,到我这躲有什么用?人家要是渡过黄河,我还得被拆一遍。
好在当时还是有骨气的,提出建都大名,表明天子亲征的决心。
契丹听到北宋在大名建了陪都,明白大宋抵抗的决心,打消了此次侵略计划。
你好我好大家好,就当作无事发生。】
仁宗时期,赵祯十分庆幸他还是硬气了一回,采取了吕夷简的建议,不然这次被撕掉脸皮被天幕嘴的就有他了。
赵匡胤对和谈、避祸完全不意外,果然,要是不出点幺蛾子他都觉得不对劲。
【宋辽后来保持了百年的和平,但后面就是……
北京大名府的威风自然也跟着泯灭,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