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亥看着顿弱这副样子,也是无可奈何。
他不知道短时间如何向顿弱表明,自己有这该死的贤良,貌似他之前的风评都是站在贤良的另一个极端:昏庸!!!
当年始皇帝没有杀顿弱,他也不可能真的去诛顿弱十族,毕竟历史上第一个被诛十族的人,也算是“名垂千古”。
胡亥一脸无耻的喊道:“啊,对对对,顿弱你不知道,始皇帝也没有给过你任何东西。”
“来人啊,将顿弱打晕,拉到屏风后,仔仔细细搜他的身,搜不到就去他的府邸,挖地三尺,今天也要给朕找到那个青铜信物。”
门口的侍卫经过之前小太监的前车之鉴,没有人敢再去违背皇命,胡亥的命令下完,立马行动起来。
顿弱看到胡亥这么玩,气愤的说道:“昏君,你不讲武德。”
刚说完就被侍卫一个手刀砍晕在地,拉到屏风后搜起来。
不多时,侍卫就拿着一个青铜信物跑过来邀功:“陛下,找到了。”
胡亥从侍卫手中接过青铜新信物,样子像是和氏璧,做工非常的精细,只不过只有一半。
胡亥猜到这种重要的东西,而且是个小物件,顿弱不可能轻易给其他人保管,放在其他地方藏起了。
脱离他视线也不放心,最大的可能就是在他宽大的袖子里缝一个口袋,贴身保管。
胡亥无奈道:“唉,跟你们好好交流行不通,非逼着我来硬的。”
“来人,廷尉姚贾不用带到御书房来,直接半路和顿弱一样打晕搜身,将青铜信物带过来就行。”
“诺”
“…”
不多时侍卫就带来青铜信物的另一半,来到御书房,将其交给胡亥。
胡亥将俩个青铜信物合二为一,屏退众人,喝了一口御桌上的茶水,泼到顿弱脸上。
顿弱猛然惊醒过来,水渍在他脸上顺着滑落到下巴。
他想要挣扎着站起来,却发现只能蛇形走位,胡亥特意吩咐侍卫出去时,将顿弱五花大绑。
胡亥一脸笑眯眯的看着顿弱说道:“爱卿啊,现在朕已经拿到完整的信物,告诉朕,黑冰卫在哪。”
这一句话直接让顿弱愣神,因为黑冰卫不像罗网在明面上,黑冰卫的存在属于绝对机密,就连朝中的大臣,甚至蒙恬,扶苏最多也可能只是知道一点关于黑冰卫的传闻。
哪怕是赵高,真正接触的也只是罗网这个组织,黑冰台中核心的黑冰卫由始皇帝直接统领。
他之前当过罗网的千户,所以知道黑冰卫的一点消息。
始皇帝当年把这个信物交给他们,也只是说这个关系到大秦的秘密组织。
现在他才知道,这个竟然就类似于军中的兵符,可统领黑冰卫。
顿弱老泪纵横道:“罪臣有愧于先帝嘱托,没有将此物交给贤良的君王,反而交给了你这个残暴无度的昏君。”
“成天就知道沉迷酒色,不顾百姓的死活!坐在这个位置,你也配!”
多年以后,在朝堂之上,顿弱逢人便说:“当年,我就知道陛下是藏拙,是当之无愧的帝王,半夜直接主动把掌管黑冰卫的信物交给陛下。”
胡亥听后脸瞬间就耷拉下来,心道:“我这真是闲的,这不是找骂吗。”
胡亥感觉从他嘴里也问不出什么,或者顿弱只是信物的看守者,也不知道黑冰卫在哪。
胡亥不想在听到顿弱在地上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拿起旁边的椅子,再次往顿弱头上招呼过去…顿弱…晕。
黑冰卫作为大秦最神秘的一股势力,直属于皇帝。
当年自己如果获得黑冰卫的帮助,怎么可能沦落到被逼自杀的地步。
黑冰台是在大约一百年前,由丞相张义建立,开始的作用是为了刺探六国情报,培养间谍施行暗杀和贿赂敌国大臣。
历经大秦几任秦王的有意培养,黑冰台的机制已经非常完善,逐渐分化为黑冰卫和罗网。
他们在帮助历代秦王统治国家,各国争霸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胡亥独自在御书房来回踱步,喃喃自语道:“现在可以掌控黑冰卫的信物已经到手,可是去哪里找黑冰卫呢?
自从始皇帝死后,历史上黑冰卫就消失的无影无踪,好像根本不曾存在过一样。
胡亥像是突然间想到了些什么,对外面的侍从说道:“去阿房宫。”
胡亥一行人前脚刚离开,一个小太监后脚就脱离他原本的工作岗位,只不过他前去的方向不是阿房宫…
胡亥一行人来到阿房宫。
阿房宫依山而建,胡亥远远望去就感觉到阿房宫的气势恢宏。
胡亥走了一段距离感慨:“之前来这里没有仔细观看,如今重游一场,真的和唐朝杜牧中阿房宫赋写的一样: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胡亥停留片刻,看向墙壁上雕刻而成的“龙”,在旁边雕刻的云中吞云吐雾,做工精细。
忍不住凑近抚摸,“这色泽,离近后还会闻到它传出的若有若无的香气。”
“竟然全是金丝楠木!”
“真的是无时无刻不显现出奢靡的气息,怪不得在父皇在世时就是建建停停,太烧钱了,这么大工程需要的金丝楠木,大秦国库根本吃不消。”
胡亥摇了摇头:“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可惜最后被项羽烧了。”
阿房宫是始皇帝居住的地方,这里虽然还在建造,可始皇帝去世后,这里已经没什么人居住,如今这占地三百余里的阿房宫静的可怕。
胡亥前世感觉这里到处都有着始皇帝的身影,他本就做了亏心事,违背始皇帝的意愿,篡改遗诏,立自己为二世皇帝,待在这里就会莫名的心虚。
所以他是准备将阿房宫这个工程给停掉的。
可是赵高告诉他:“这个是始皇帝建造的,如今始皇帝殡天,难道陛下不应该继续完成吗?也算是完成先皇的一个遗愿。”
他当时满脑子都是想把这个快点建成,好让父皇安息。
完全没有考虑民生方面,不顾日益增加都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