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只有等到明年三四月份了,如果番国再不表态,大北朝肯定要采取措施,到时候将根据具体情况,再作决定。
就在这时,堂下有一个大臣开口道:
“启禀陛下,臣听说西北疆土的一些势力有些异动,像楼掖的马元浩,兰威的黄良,这两个势力近期非常活跃。
根据民间传来的消息,这两个势力想起兵谋反,自立为王。”
皇帝闻言,大吃一惊。
“你是从哪里得来的消息,有当地官府的奏折吗?”
“这个还没有,这只是臣道听途说的,具体是不是这么回事,臣并不清楚。”
此人话音刚落,旁边一个大臣赶紧补充道:
“皇上,臣也听说过此事,实话说无风不起浪,虽然朝廷并没有收到当地官府的奏折,但朝廷对此事要有足够的重视。
当初原西也出现这种情况,萧太元在番国的帮助下,发展自己的势力,幸亏被我们及时发现,将其铲除。
楼掖和兰威与原西同属于大漠地区,他们的情况都差不多,都有强大的地方势力。
这些势力从骨子里不服从大北朝对他们的管制,早有谋反之意。
由于当地官府控制力不强,这些势力的展部并未受到多大的阻力。
特别是近两年来,他们的势力发展很快,有称王的野心,朝廷不得不防。”
大臣们的话,让皇帝变得忧心忡忡,他拿出地图,认真的查看起来。
李广的地图非常精准,透过这张地图,大北朝的西北疆土便一目了然。
原西、楼掖和兰威三个地区,在大漠里一字排开,楼掖位于最西边,基本上与番国接壤。
那里地域辽阔,人烟稀少,如果番国对这些地区进行渗透,根本不是什么难事。
皇帝盯着地图,沉吟了半晌,才开口道:
“楼掖和兰威两个地区,情况到底怎样,朝廷一无所知,如果那里的势力想要叛乱,朝廷肯定是要管的。”
“是呀,楼掖和兰威都是大北朝的疆土,岂容那里的地方势力胡作非为。”
众大臣们议论纷纷,皇帝咳嗽了一声,众人立即安静下来。
“兵部尚书程大人可在。”
“臣在。”程大人赶紧上前一步。
“程大人,你立即安排人员前往楼掖和兰威两个地区,将那里的情况打听清楚。
不管那里的势力是否已经叛乱,朕都要将它们铲除,不留后患。”
“老臣遵旨。”
此时已进入冬季,西域地区不像北疆,道路是可以通行的,程大人在领命之后,立即安排人员前往楼掖和兰威两地。
根据皇帝的安排,下一步皇帝可能要出兵,前往两个地区平叛。
此事要提前做好安排,即使出兵,也要等到来年天气转暖。
看来萧仪的计策已经被番国采纳,而且已经奏效,接下来番国应该派人前往楼掖和兰威地区,继续散布谣言。
楼掖和兰威的地理和气候环境,与原西差不多,这两个地区处于大漠的更深处,曾经也是两个小国,被前朝所灭。
由于楼掖和兰威没有玉矿,那里没有原西富足,好在两地位于绿洲之中,周边有肥美的牧场,可以养殖一些牛羊。
能进行放牧,也只是解决生存问题,要想这两个地区取得长足的发展,还必须有其他的产业支撑。
这样一来,楼掖和兰威便与周边的一些国家来往密切。
通过商品交易,经济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从而使这些势力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壮大。
原西的萧太元,楼掖的马元浩,兰威的黄良,被称为大漠三雄,在戈壁滩大漠里,这三股实力最为强大。
他们平时井水不犯河水,相互之间交往不多,没有什么利害冲突。
萧太元势力突然被灭,给马元浩和黄良敲响了警钟。
在他们看来,萧太元被灭,与他拥有玉矿有关,虽然玉石矿给他带来了巨大利益,但也给他带来杀身之祸。
萧太元势力被灭后,反而给他们的发展带来了良机,原西的玉石市场一家独大情况已经不存在了,这给他们进军玉石市场提供了机会。
这里天高皇帝远,加上今年中原地区又遭遇外敌入侵,给了这些势力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到目前为止,马元浩和黄良的势力,已不容小觑。
也就在这个时候,他们听到这样一个消息,朝廷担心他们的势力发展过大,要将他们的势力消灭,以防止他们叛乱。
虽然这个消息是道听途说的,也让他们吃惊不已,萧太元被灭的场景还历历在目。
当初并没有见到朝廷的大军过来,只派来了小股人马,以解救奴隶之机,将萧太元的势力给灭了。
如果朝廷派军过来,他们经营多年的势力,就只有被消灭的命运。
绝不能坐以待毙,马元浩和黄良两个大漠上的霸主,终于走到了一起。
两人见面之后,很快就谈到相关传闻,此时两人是一根绳子上的蚂蚱,唯一的办法就是相互合作,共同对付朝廷对他们的镇压。
凭他们当前的实力,无法与朝廷对抗,只有借助外来的力量,也许还有一线生机。
最后马元浩提出了一个想法,由于楼掖距离番国非常近,马元浩经常与番国人做生意,结识番国一些人。
由于番国与大北朝是死敌,马元浩想利用自己在番国的一些人脉,看看番国对自己能不能提供帮助。
毕竟他们与大北朝进行对抗,也有利于番国,番国应该助他们一臂之力。
黄良也觉得这个办法可行,也许这是当前唯一能救自己的办法,便同意了,到时候他们兵打一处,将打一家。
马元浩回到楼掖后,开始着手准备,他将亲自前往番国,寻求帮助。
此时北方已经非常寒冷了,但还没有到那种冰天雪地的程度,由于楼掖距离番国的国都雁京并不远,马元浩很快赶到雁京。
在雁京住下来后,马元浩便开始活动,此事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