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矫情书院>女生耽美>佛法修学概要> 第12章 第11集《佛法修学概要》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章 第11集《佛法修学概要》(1 / 5)

诸位法师慈悲!陈会长慈悲!诸位学员,阿弥陀佛!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二十八面。

我们讲到正宗分的第二个大科,乙二,正见篇第二。

佛教的因缘观,所谓“诸法因缘生”。这个观念,如果是套用在修行上,说明了一个很重要的观念,就是我们的修行的过程是很重要的。比方说我们佛弟子去造了一个善业,外道也同时跟我们造了同样一个善业,但这两个结果是不一样的。一个慈善家或者是外道、其它的宗教,他造了一个善业,这个善业的力量会引导他到天上享受安乐的果报,但这个果报享受完以后,就完全消失掉了。这个善业对他来说,只是生命当中增加了一个美好的梦境,如此而已。

但是佛弟子造了一个善业,这个善业也会把这个佛弟子带到天上去享受快乐,但是这个力量没有消失掉,他来到人间时,会继续亲近三宝,这个善业的力量会引导他继续地修学佛法,继续地趋向于无上菩提,因为这两个人坐在一个不同的车乘。我们可以这样讲,你如果没有学佛,你很难造作一个业力把你带到三界以外,你不可能乘到一个超越三界以外的车乘,不可能,你不管做什么业都不可能了生死,不可能。

为什么会有这样差别呢?因为过程很重要。佛弟子在造善业的时候,前面有一个理观智慧的引导,他有观照的智慧,就像这个车子它有马车,它有马在引导这个车子,那么理观的智慧引导就造成我们在种下这个业因种子的时候,这个刚开始种下的业因就不一样了,自然长出不同的水果。

理观的智慧,在整个我们《佛法概要》来说主要有三种的功德力,就是引导力、安住力、调伏力三种功德力,这三个功德力都跟智慧有关系。那么我们前面第一堂课讲到了发菩提心,就是说你在修学善业之前,你必须把善业的前面安上一个很重要的马车,就是我们未来的愿景,一种往生净土的愿景,一个成佛的愿景,你才能够让这个善业未来对我们会产生一种往生净土、圆成佛道的一个引导。

关于发菩提心的引导,省庵大师讲到两点非常重要,上一堂课已经讲过,我们再复习一下。第一个他讲到“心真则事实”,第二个他讲“愿广则行深”。我们一般人很难发起一种真实的心,很难,我们一般在修学善法都是虚妄的,虚妄的心,虽然是善念,但是虚妄。

什么叫虚妄呢?什么是真实呢?《楞严经》的定义就是说,你这个心发出来,只要你要靠因缘的力量来支持你,你要靠外境的环境来支持你,你的心全部是虚妄的,不真实的。

比方说我要有钱我才可以布施,这种心虚妄,你是带条件的;我要有时间我才可以来听经,虚妄;我要没有人干扰我,我才可以提起佛号来念佛,这个念佛的心虚妄的。

为什么你假借外境产生的造业力是虚妄呢?因为《楞严经》说你的心刚开始成立的过程是你跟外境借来的,你要假借很多的因缘,你这个心才能够发动出来,那你这个心是不得做主,就是说你这个心要假借外境的因缘来支持你,就好像说你今天有一千块,但是你这一千块呢,你跟某甲借三百块,你跟某乙借三百块,跟某丙借四百块,结果你一块钱都没有。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造了那么多的善业,我们现在还在流转,因为我们没有发过一个真实的心,我们过去生所有的修学都是带条件,所以外境把你要回去的时候,你借来的东西,你总得还吧。

诸位,我们要注意你带条件,这个条件这个因缘就是外境,这个外境是由业力变现的,你只要跟外境借来的所产生的力量,你就受业力的系缚,因为这个外境是由业力主导的。所以很多人念佛,平常念得很好,到临命终生死关头现前时,他这个佛号冲不上去,因为他因地在念佛时,他的佛号、他念佛的心就带有条件。外在的环境不是你说了算,你带了太多的条件,临终时条件不会具足的。这就是为什么你临终时佛号提不起来,因为你平常念佛时带太多条件了,你跟人家借太多东西了,人家临终不见得会借你,关键在这里。

所以“心真则事实”,我们今天发了菩提心,不管外境怎么样,我一定要往生净土!我一定要圆成佛道!它是超越一切的因缘。这种心力才会在临终时帮助你超越生死。

我希望我们今天是培养一个不带条件的内心。因为你不知道自己临命终会发生什么事。你不能假设身体健康时才念佛。你临终时身体不可能健康,你在加护病房插满了管子,一定有很多痛苦的感受刺激你。所以临命终时,如果有志于培养临终的正念,你一定要知道,念佛的心就不能带条件。

不能带条件怎么办呢?大智慧的佛陀说:要有一个愿望来引导你,不能由外境来引导你。佛在世的时候,目犍连尊者有一天到了忉利天,看到一个天人很庄严,他就非常地赞叹这个天人。他说:“仁者!你过去是修什么善业,得此光明庄严的果报呢?”这个天人就很谦卑地跟尊者顶礼,他说:“以前我是一个大富长者的婢女,作仆人的。我一生当中就做了一件善事而已,就是不发脾气。因为我的主人脾气很不好,我稍微做不好,他就打我骂我。我就发了一个愿:我绝对不发脾气。以此善业生到忉利天去了。”目犍连尊者没多久又遇到一个天人也是很庄严。他问:“仁者!你是修何果报,而得此天上的庄严?”那天人说:“我过去生是做生意的,我曾经发了一个愿:绝对不说妄语,不讲话则已,一讲话就讲真实语,而且这个是任何情况绝不例外。我就做了这件善事而生天了。”

这个时候目犍连尊者就起疑惑了——佛陀说要广修十善业才能生天,这两个人一生就做了一件事情而生天,就去问伟大的佛陀。佛陀说:他们两个人虽然只做了一件事情,但是他们心中发了一个很真诚的愿力——“心真则事实”。

我们强调很多观念,满山的石头,抵不上一颗钻石的。为什么呢?因为你的本质是石头,你是虚妄的。诸位!你要知道,你念一千万声虚妄的佛号,不能够把它转换成一句真实的佛号。为什么呢?因为它的本质是虚妄,不会因为你数量增加而改变的,不会!

那么我们平常的念佛,都是活在妄想,都是受到外境的干扰,我们一定要很多因缘的具足才念佛,所以这个念佛没有力量。

所以,伟大的佛陀出世告诉我们:不要管你今生所遭遇的环境,那个都是生灭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