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矫情书院>女生耽美>佛法修学概要> 第35章 第30集《佛法修学概要》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5章 第30集《佛法修学概要》(5 / 6)

邪恶的法。就是在自我意识当中的旁边,他可能会有一些眷属,有善的法,恶的法,其实是由业力跟他的教育所构成。这个是说明我们心中本来是没有各种的性格倾向的。

我们接着看,怎么对治呢?

“和合因缘舛,戏论须排遣。”我们内心当中的自我概念会摄持法,这个法在《楞严经》上说,它是非和合、非不和合。你的明了的心跟你的性格思考模式,它没有真正和合,但是它也不是完全分开。就像镜子跟影像一样,它非和合、非不和合。

我自己对这个非和合,有一点体验。我有一次到一个地方去讲经,因为下午要上课,午餐以后我习惯会稍微休息一下。我在休息的时候,它那个隔壁间刚好在装潢,所以有一种干扰的声音。我试着念佛,但是没有效果,后来我想《楞严经》说,其实我们一念心跟声音没有真正的和合。诸位你看这个镜子跟影像,它们真的和合吗?如果真的和合,它就不能分开了;如果说真的和合的话,你把影像拿开,它就不能恢复原来清净了。但是你说它完全没有和合,它又依稀能够显现出来。所以我在思考,我们一念明了的心本来清净,跟声音是非和合、非不和合,所以我们可以站在不和合的角度来对治它,就是我可以不接受。

其实业力显现一切的法,我们有选择权。如果心跟法是完全和合,那你就非受不可。其实它是非和合、非不和合。这就是阿罗汉为什么能够于一切法不受,因为他能够证得非和合;菩萨是在不和合当中又从空出假,又能够跟众生随顺因缘打成一片,又能够和合,那是自在。

但是我们刚开始偏重在非和合这一块,其实你心中所认为的法,你是可以把它放下,因为它没有真正跟你连在一起。也就是说你心中的观念,是可以重新来过,是可以归零的,因为它没有真正和合,是这个意思。

那么因缘,这个因缘是指小乘的因缘,小乘的因缘是缘生缘灭,但是它没有讲到常住的这个心性,所以它只有随缘的生灭,所以它这种小乘的因缘观很容易入断灭的。

那么这种和合,真实的和合,凡夫是认为和合,所以就说:这是我的个性,我没办法改。说你这个人脾气怎么这样大?我没办法改,我从小就这样子。其实这个是可以改的,因为你那个是非和合嘛。

所以凡夫的和合相跟二乘的因缘相,从大乘的角度来说是戏论,都不圆满。

“外道枉纠缠,盲无慧眼”。那么外道对于这个“心”跟“法”之间的关系,和合、不和合,因缘、自然,通通是一种错误的理解。

那么应该怎么说呢?应该说“妙有真空,觅我同阳燄”。在一切法当中,虽然有它的因缘所生的假名假相假用,但是他是可以把它重新拨开来,恢复他的真空的心性,在真空的心性当中没有一个自我,也没有一个所主宰的法。

所以结论:“切莫把十界的依他作本然。”这一切的缘起法,都是缘生缘灭的,从一念心性的角度来观察,它本来是没有的。

这个观法无我,牵涉到一个人是不是能够很快地改变你的个性。其实这个观心无常跟观法无我,表面上它对治比较微细,好像表面上不影响往生,因为往生,其实你爱取调伏就够了。但是如果你能够知道你的心是没有一个自我,没有一个真实的法的时候,对你调伏烦恼会有帮助,因为你没有自我设限。

我们举一个例子說明什么叫自我设限。

有个马戏团发生了火灾,这里面的管理员就紧张啦,这个火已经没办法扑灭了,赶紧把狮子、老虎这些动物的笼子打开,把铁链也打开,让它们自己跑掉。后来发觉烧死了不少动物,而且这些烧死的动物,都是在马戏团待过三年以上的,那些刚抓过来的动物都跑掉了。

为什么呢?因为它已经产生了自我设限。野生动物它刚开始来的时候,它是会抗拒这个因缘,但是它抗拒久了,它走一段时间碰到铁栏,走一段时间被绑住,它会产生自我暗示,它会告诉自己:我走不出去了。那么时间久了以后,它那种自我意识形成一个法,就是走不出去这个法。这句话的法,把它给限制住了。你这个时候即使把铁链打开,它也走不出去了,它认为它走不出去了,这就是自我设限。

当然观心无常、观法无我,我们到了大乘的空观是可以取代这一块的,直接观察,利根人不要说什么无常无我,直接正念真如,直接观察到你一念心性的本体,本来清净,就没有我,没有我所。所以无常无我这一块,大乘的空观可以取代。但是大乘空观它的定位是安住力,我们会讲到,安住跟引导是大乘的智慧。小乘的智慧,给我们临终最大的养分,是来自于调伏力,调伏爱取,大乘就没讲到这一块了。

戊三、结示

我们看总结。

请大家回到讲义八十四页。其实整个思惟苦谛、调伏爱取的方法,我们看下面的三十七道品。

它的正修就是四念处,尤其是调伏色身的爱取、调伏感受的爱取这两个。刚开始先调伏色身,因为我们所有的贪爱以正报最严重,所有的财富这些依报都是其次。你色身这一关通过去以后,你要调伏感受,你能够把感受慢慢内收,你往生就没有东西可以障碍你了。你只要把色身的爱取调伏,把对感受、感官的爱取调伏,临终你内部的障碍一定没有了,你的佛号可以发挥百分之百的效果。那个车子在开,前面的石头都被你扫干净了。

我们前面的忏悔业障,严持四重,是调伏外在的业力,不要有太多业力的障碍;这个调伏爱取,是扫除内心的障碍,四念处是正修。

那四正勤呢?四正勤其实就是持戒,在这个时候加强持戒。四正勤主要是一种业力的改造。它对恶业有两个态度:已生的恶业令断,未生的恶业令不生。已生的恶业令断,当然是忏悔;未生的恶业令不生,就是持戒,尽量远离恶因缘。对于善业也是两个态度:未生的善业令生,已生的善业令增长。这个就是四个法:对恶法两个态度,善法两个态度,这叫四正勤,这个改造业力。

四如意足,这个四如意足修习禅定,修习专注力,来帮助我们的四念处的观慧。这两个是助行:一个是持戒,一个是禅定。

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是修学的次第。五根就是对四念处的这种智慧,产生信进念定慧的五根,这个属于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