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患更严重了。
不是上京城发生了水患,是其他地方发生了水患,有些地方的水患更严重了。
越来越多的灾民涌向上京城。
皇宫,养心殿。
彰显帝正在跟墨元明和几个重臣商议正在的事。
“水患严重的地方,全是靠近河流的。”彰显帝愁得快掉头发了,连连叹着气,“文英王和敏慧郡主传信回来说,到处是灾民。”
“其实,最大的问题不是灾民,而是接连不断的下雨。没有干燥的地方,没有足够的食物和住的地方。”
到处都是水,百姓们想找个落脚的地方没有,又没足够的食物和干净的水源,这就导致情况越发的严重。
再这样下去,怕是会引发动乱。
墨元明眉头紧锁,“陛下,钦天监如何说?”
彰显帝揉了揉脸,仍旧十分疲惫,“钦天监说,这雨起码还要下十来天,这还是最好的预测。”
“十来天啊。上京城还好点儿,其他地方哪里扛得住。我真想将这么多水圈引到其他地方,如此就不用担心水患了。”
就现在的情况,再下几天雨,各地的水患都会很严重,更别提再下十来天的雨。
墨元明示意文安公几人说说自己的看法,特别
是工部尚书。
工部尚书第一个开口:“陛下,臣在想,能否召集灾民挖水沟排水。”
“很多地方是大量的水积聚在一起,才会形成水患的。若是能将这些水排走,水患的问题就不会这么严重了。”
文安公几人说了自己的看法。
“工部尚书的办法是好,可问题是,这么多水要引到哪里去?河流已是满了,无法再装水了。”
“最大的问题就是这么多水要引到哪里去。若是有个好地方,要解决水患就没这么难了。”
工部尚书道,“往地底装。”
“就是,要挖很深的坑。底下是有暗流和地下水的,这些暗流和地下水四通八达,会通向不同的地方。”
彰显帝让他继续说,地下水……
工部尚书指着舆图,详细说道,“比如上京城的护城河,是在地下水和暗流的基础上修建的,这是为了防止干旱和水患。”
“不知陛下和各位有没有注意过,在雨季时,护城河的水上涨情况并不会太严重。”
彰显帝几人还真没注意过这点。
工部尚书也不在意,“一是护城河的修建,是坐在地下水和暗流的基础上,二是护城河的排水结构,三是护城河的其他方面。”
“如若能在其他地方,将大量的水引到底下,情况或许会好些。”
彰显帝听完,说了自己的问题,“朕有三个问题。第一,底下能装这么多水吗?”
工部尚书缓缓的摇着头,“分地方。”
“有些地方可以,有些地方不行。不过,这是暂时唯一的办法。”
其实,他是想将这些水储存起来的,奈何没有手段和方法。
若能储存足够多的水,在将来发生旱灾或者缺水的时候,这些水便会成为救命的稻草。
接下来,工部尚书详细说了如何将大量的水引入底下。
简单来说,是一个很巨大又很辛苦的工作。
彰显帝背着手来回踱步,思考着这件事的可行性等等。
文安公几人没敢打扰他。
墨元明在想一件事:“陛下,俗话说的好,高手在民间。”
彰显帝看向他,脑袋上缓缓的冒出一个问号,“楚湘王这话是何意?”
“我想,民间或许会有办法解决这次的水患,或者能有人挖出更好的排水设施来。”墨元明说道,“我不是说工部的人不好,而是民间可能有更适合的。”
工部尚书一拍大腿,笑了起来,“对啊,我怎么就忘了民间出高手!”
“我们
工部的不少人,都来自民间。比起我们工部的人来,民间的人更熟悉当地的情况,更明白要如何排水更合适。”
墨元明颔首,“我就是这个意思。”
“我们是不缺劳动力的,缺的是如何排水,如何缓解水患的人。倒不如,从民间征集。”
工部尚书搓着手,“对对对,楚湘王说得可太对了。”
“咱们就从民间找人……从当地找人,当地人最熟悉当地的情况,能更好的处理水患。”
墨元明看向彰显帝。
彰显帝是没有任何意见的,当即下旨在民间召集解决水患的能人,也召集劳动力。
旨意一下,无数人到京兆府衙门报名。
“我有一把子力气,当劳动力是好的。我听说,当劳动力管一日三餐,我吃不完的带回去给家里人。”
“好多灾民来报名啊,也不知朝廷要多少人。”
“听说是要很多,不是所有人都留在上京城的,很多人要分配到不同的地方。”
“是有这个说法。好像是,有不少地方的水患更严重了。”
“嗳嗳嗳,你们快去城西那边啊,楚湘王妃和裴家在施粥布药,去晚了兴许就没了。”
不少饿极的灾民顾不上报名,疯了似的往城西
那边跑,吃的,喝的。
城西,一处空地上。
搭建起了棚子。
曹心茹,孔家和裴家在这里施粥布药。
三个大桶里装着浓稠的粥,旁边的长桌上摆放着好几个大簸箕,里面装着白面馒头,包子和花卷。再旁边,是几个大夫,负责帮灾民免费看病拿药。
一大群的灾民分别排在不同的队伍里,皆是巴巴的望着,不停有吞咽声音传来。
“真的白面馒头和包子啊,我听说那是货真价实的肉包子,里面塞满了肉,一口下去可幸福了。”
“你快别说了,我口水都流出来了。”
“我听说,楚湘王妃他们要在这里施粥布药好多天,他们真是好人啊。”
“我好像看到有些人装灾民,混在咱们中间想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