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书童们终于迎来了审判日。霜儿召集书童们到院内,面无表情地通知陈宁在内的十几个人,最终只能留下一个。而选拔的方式很简单,两项比赛,一曰诗令,二曰治策。
随后,一位头发花白,气质儒雅的长衫老者走了出来。只见他抱了抱拳,对众书童说道:“老夫冼明轩,自问在诗歌一道有几分才学,今日斗胆与七位老友共评诗歌,见识见识后起之秀。”
很快,霜儿公布了诗令的规则。此次诗令由主家出题,共分为三轮,书童根据主题现场作诗,冼老等人现场评判。依据意境高低,综合考虑辞藻,分为上、中、下三等,至少两轮拿到“上”者通过,其余淘汰。
第一轮,高显王世镇边疆,便以“军伍”为题作诗,但诗中不可出现“军”“伍”“戈”“铁”“旗”“弓”“甲”“马”之八字。
只见一个黑面书童站了出来: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另一个青衫书童上前一步:
“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
人群中一个白面书童,敲打了一下自己脑袋,缓步上前:
“白登围转急,黄河冻不干。万里朝飞电,论功易走丸。”
…………
随后书童们争先恐后,表现自己的才华。此时陈宁心中暗喜,跟穿越者比作诗?那不是把他们按在地上随便摩擦吗?当即想到了李太白的《塞下曲》,便迈出六亲不认的步伐,朗声说道: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此诗一出,众书童的诗暗淡了不少,冼明轩等诗歌名家也是连连点头,不断称好,随后大笔一挥,送给陈宁一个“上”。
此后两轮中,陈宁分别凭借王勃的《山中》和王冕的《白梅》轻松取胜,而原本十几个书童只剩下五人进入了治策环节。
治策,顾名思义,就是治理决策,主要考验书童是否具有大局观,如此才能更好辅佐主子治理封地。这轮的主考官是周先生,不仅是世子的老师,还是大周知名的大儒、先帝时期的丞相。
“为政,当如何?”
五人依次作答,作为大轴出场的陈宁,却是出了状况。
周先生突然抛出了另一个问题:“我大周传承千载,每每封王裂土,众星拱月。然有士林曰:末大必折,尾大不掉,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尔等认为何如?”
陈宁根据这具身体的记忆,知晓目前大周王朝的确面临封王不听皇帝诏令,尾大不掉的问题。但相比于此,陈宁根据C国的历史教训来看,大周王朝现在天灾不断,贪腐成风,导致百姓饿殍遍野,怨声载道,才是亟待解决的最大问题,不然千年大周终有一天要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因此他也向周先生抛出了不同的观点:
“竖子以为,周先生所言稍为不妥。物有本末,事有终始,应知所先后。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审度量,节衣服,俭财用,禁侈泰,治贪腐,平民怨,令百姓安定,方为国之急也。”
话音刚落,周先生却是直接站了起来,拍手称道“好!好!好!老夫今日大长见识,竟不知王府中还有此等眼光毒辣的人物。得此书童辅佐,高显王世子必成一代贤主。”周先生转头对霜儿说道“老夫以为,这陈宁端是聪慧,无须再考校了,其他人遣散了吧。”
陈宁心中暗爽,我虽然没有这种才学,但我有金手指呀,当主角就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