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俩在里屋说完话,出来准备收拾做午饭,再过一会,在地里上工的人就该回来了。
“奶奶。”一男一女两个孩子蹦跳着进了院门,领头的男孩摸着肚子嚷嚷道:“我们饿了。”
可一见到秦淮茹,两个孩子就停住了,两双大眼睛骨碌碌地转个不停地打量着秦淮茹,家里来外人了,她是谁,
秦淮茹虽然不认得这两个孩子,但孩子一叫奶奶,就知道这就是大哥家的孩子,为什么不认得?因为秦淮茹为何会嫁给贾东旭?因为他长的帅,呸,傻柱要是收拾利落,都比贾东旭出相。起因还不是因为秦大哥说亲,而秦家却拿不出彩礼,正好媒人来为贾东旭提亲,而贾东旭因为贪图秦淮茹的美貌,不顾秦淮茹农村户口的身份,秦家多要了十块块钱的彩礼钱,非娶秦淮茹不可。
贾张氏为什么捏着鼻子认可了儿子的选择,还不是因为贾东旭要是找城里的姑娘,那是墙上挂门帘——没门。贾东旭尖嘴猴腮的,标准的一道刻薄相。再加上秦淮茹容颜俏丽,这一来能攻良基因,二来农村的姑娘勤快不娇气。
说起来,秦家是用秦淮茹的彩礼钱给秦家大哥说的亲,而且因为给秦家大哥说亲,导致秦家无钱给秦淮茹置办嫁妆。所以秦淮茹只是带了一个小包衬,里面是她在家常穿的几件衣服进的贾家的门,惹得贾张氏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的。这也是为什么在秦淮茹生棒梗时,秦父秦母来了,贾张氏不待见他们的原因。
要说被娘家这么对待,秦淮茹应该生气,然并没有,这个时代就是这个风气,女孩子就是要为哥哥或弟弟这么付出的,除了大户人家。
秦淮茹虽然没见过侄子侄女,可她却也早有准备,在供销社特地买了五分钱的硬糖。她从兜里掏出四块糖分别递给侄子侄女:“来,拿着,叫姑姑。”
两个孩子哪里敢接,爷爷奶奶,爹和娘都说过,不能吃不认识人的东西,那是拍花子,专门偷小孩的,哪哪村的小孩子,就是因为吃了不认识人的东西,被拍花子偷走了。
秦母从后面过来道:“铁蛋,大丫,拿着吧,这是你大姑,叫大姑。”
虽然吃过的次数不多,但是糖还是认得的,铁蛋和大丫刚才虽然不接,可那眼睛就没离开过糖。听奶奶发了话,这才接过糖,想想奶奶让叫人,又齐声叫道:“大姑,大姑。”
秦淮茹笑着应了,又宠溺地摸了摸他们的头:“哥的孩子都这么大了,我这还是第一次见。”
秦母笑道:“这是两个小的,铁牛大九岁,都跟你哥他们下地干活了。”
秦大哥下工回来,看到出嫁多年的妹妹回来,虽然有些奇怪,可也没有多想,问了句:“妹妹今天回来了。”
秦淮茹笑着应过,而小弟则是欢喜异常,姐姐嘛,当然是爱护弟弟多一些。秦淮茹出嫁时,秦小弟才八九岁,现在则是一个十六七岁们半大小伙子了。他惊喜地喊道:“姐,你回来了。”
秦淮笑着拉过小弟上下打|量:“几年不见,这都长成大人了,还上学的吧。”
秦小弟点头:“还在上。”
秦淮茹道:“好好上学,听说只要考上大学,出来就是国家干部。”
上了夜校,秦淮茹才知道知识的重要性,没有知识,你怎么能看得懂那复杂的图纸。
秦小弟摇头道:“考大学,希望不大,我学习不是太好。”
秦大嫂本来是板着脸的,这出嫁多年的大姑姐猛然回了娘家,这是有事?可就是没事?这来了不得吃饭啊。可她看到桌上的那盆土豆炖肉,脸上就带上了笑容。
这肉肯定不是公公婆婆割的,别说他们没钱,就是有钱,这不年不节的,他们也不可能割肉,而且还是割这么多。那这肉是谁割的,肯定是回娘家的大姑姐的手笔。人家带了肉过来的,吃上一顿饭这合理嘛。
秦大嫂面上带笑:“他大姑,你这回来看爹娘,咱还买了东西呢?”
秦淮茹就觉得头上有无数的草泥马飞奔而过。如果不是看到你一进门时的脸色,我还真就信了。不过秦大嫂的这点伎俩,在秦淮茹面前显然是不够看的。秦淮茄面带微笑,言语真挚地道:“大嫂,我回娘家看爹娘,带点东西是应该的。”
秦淮茹说完,一把拽过站在一旁的铁牛,递给他两块糖块:“铁牛,叫大姑。”
铁牛已从爹娘和小叔的言语中推算出,这就是爷爷奶奶口中那嫁到城里的大姑。听爷爷奶奶时常唉声叹气,说大姑是个苦命人,在家受苦,这嫁到城里了,大家都以为是亨福了,可没几年,大姑夫没了,大姑一个人拉扯三个孩子,还有个尖酸刻薄的婆婆要奉养,那日子过得是可想而知。可现在看大姑的样子,容光焕发的,哪象是过苦日子的样子。还给自己糖块吃,一进门就看到弟弟妹妹手中的糖块了,原来是大姑给的,大姑真好。铁牛接过糖块,喊了一声:“大姑。”
喊完之后,又想起老师说过,收了人家的东西要说谢谢,便又来了一句:“谢谢大姑。”
铁牛整的这一出引得众人大笑,秦淮茹揉了揉铁牛的脑袋:“铁牛真懂事,这上了学的孩子就是不一样。”
秦父吩咐秦小弟道:“去你二姨家,喊你秦二叔过来喝酒。”
秦父和秦二叔是本家兄弟,不过这本家已是出了五服了,这也是都是一姓,但秦淮茹和秦京茹称呼是表姐妹的原因。为何要称呼秦京茹的爹为秦二叔,他在家排行老二,小一辈的都称呼秦二叔的称呼成惯例。
秦二叔虽然不明就里,但连桥找喝酒,这个必须得去,不为别的,就冲这酒也得去。只是他想不明白的是,这连桥也不是个舍得买酒的人,这是哪来的酒?
到那一看,秦二叔明白连桥的酒是从哪来的来,原来人家姑娘回娘家带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