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雪上前一步,解释道:“侯爷,这不关李嬷嬷的事,是我们自己想要多练练,尽可能的把舞跳的好一点。”
“是啊,侯爷,这都是咱们自己的主意.”烟雪也插话。
明知道香雪和烟雪两人是在为李嬷嬷求情,偏偏韩度却生不出气来。
深吸一口气,韩度语气柔和了许多,但还是带着几分愤懑地说道:“欲速则不达,劳逸结合才能事半功倍,像你们这样苦练,还没用到万寿节你们就一个个倒下了,如此又有何用?”
不管是李嬷嬷,还是一众女乐,都被韩度的教训的低下头,默不作声。
“今日就先到这里,明日你们也休息一天,等到你们的伤好了之后,再继续练吧。”韩度也不好责怪众人,转而说道。
“是~”不管李嬷嬷心里愿不愿意,面对韩度她都只有低头答应下来。
随着万寿节的日子越来越近,韩度和李原名之间的交际开始变得频繁起来。不过本着这是一件对双方都是有好处的事情,因此两人在通力协作方面配合的越来越紧密默契,有种齐心协力的味道。
而这天,两人在万寿节大典用曲上面发生了分歧。
李原名认为应当遵从古礼,在万寿节上奏大雅之乐。但是韩度则认为,大明既然鼎立天下自然应该有自己的大乐大曲,不必遵从古人。
两人各执己见,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闹到老朱面前。
“皇上,自洪武元年以来,历次万寿节都是奏大乐《万寿乐》、大曲《万寿子》,臣以为此次万寿节也应当萧规曹随,不可更改。”李原名神色激动说道。完了之后还气咻咻的回头瞪了韩度一眼,一副改了就是不给本官面子,是在拿脚踹本官的老脸一般。
对于万寿节的奏什么样的大乐,老朱本心上自然也是不希望改动的。毕竟这《万寿乐》《万寿子》自从唐玄宗创作之后,就成了后世皇帝万寿节的正派大乐,几乎没用被更换过。
这贸然更换,若是能够有更好的大乐那自然是好极,但若是更换的大乐还不如这两个,那岂不是贻笑大方?
不过既然韩度来都来了,老朱也不好让他不说话,也想要听听韩度更换大乐的理由。
“你怎么想着要更换大乐?”
韩度神色平静,带着微笑朝老朱解释道:“皇上,《万寿乐》《万寿子》这两虽好,但毕竟是前唐的乐曲。”
“正是因为前唐的,才能够成为大雅之乐,岂能随意更改?”没用等韩度说话,李原名就迫不及待的反驳道。在他看来,换雅乐这种事情,就是大逆不道。读书人崇古崇礼,韩度这样的行为,就是在挖读书人的祖坟。
“哼!现在是我大明光耀天下,凭什么还要用前唐的曲子?难道就不能用我大明的吗?”韩度对李原名也没用客气。虽然自己早就提醒过李原名,希望他能够好好配合自己,把万寿节给办的顺顺利利的,但是没有想到一直都是合作愉快的他,竟然在乐曲上非要和自己为难。
韩度的话让老朱心里一阵莫名的激动,但他却不知道这股激动从何而来。向韩度头去目光,没用任何表示的问道:“继续说。”
韩度见引起了老朱的兴趣,便继续说道:“皇上,臣以为大明可以有自己的雅乐,若是能够光耀后世更好。”
韩度的意思虽然表达的比较隐晦,但是老朱又如何听不明白?
就那唐朝来说吧,为什么唐朝在汉人心中有那么高的地位,时至今日,前唐已经灭亡数百年了,但是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贩夫走卒,一旦提起唐朝,都能够对其津津乐道如数家珍??还不是因为大唐鼎盛,留下了的各种故事多不胜数吗?
在韩度看来,或许现在的大明实力上并不比大唐要弱,但是宣传上却是远不如大唐。明明有机会取代大唐的地方,大明不仅不想办法取而代之,反而是一股脑的去推崇,这和为他人做嫁衣裳,有什么分别??
以往老朱并没有想到这一层,但是经过韩度这么一提醒,显然他是明白过来了。
只见老朱豁然从龙椅上站起来,丹陛上来回踱步,神色一会儿激动,一会又浮现出几分犹豫。
“你有大雅之乐?”
老朱就是要比李原名的机敏灵活,韩度在心里腹诽了一句。既然自己执意要换大乐,那就说明自己手里有着能够登大雅之堂的乐曲啊。一样的话题,老朱很快就反应过来了,而李原名却只知道死死的抱着雅乐不能更改这个生硬教条。
“回皇上,不是臣有,而是臣让教坊司的一众乐师集思广益,多番苦心琢磨之下,得了这么一个曲子。”韩度嘴上说的谦虚至极,但是脸上得意欢快的表情却出卖了他。
老朱一看就知道韩度肯定是得了一首好曲子,要不然以韩度的傲气他不会如此的志得意满。
不过对于更换大乐一事,老朱也不能够仅凭韩度一面之词,就妄下判断。
想了一下,老朱施施然的坐回道龙椅上,表面不动声色地说道:“大乐可是非比寻常,你的乐曲虽好,却不一定能够得上大雅之乐的边际。”
韩度见老朱已经心动,之所以这样说,不过是因为李原名站在这里,若是老朱直接点明更换大乐,脸面上有些不好看。
韩度多么善解人意,连忙躬身说道:“臣近日得一大雅之曲,恳请皇上御览。”
“准了。”老朱淡淡的说道。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只要韩度的乐曲能够让老朱满意,那老朱肯定会毫不犹豫的选择更换大乐。一曲属于大明的雅乐,能够让大明光耀后世的雅乐,老朱没有拒绝的理由。
正好李原名也在这里,随便也可以让他心服口服。
宫里的宦官急冲冲出了宫门,直奔教坊司而去。
一进去就要找乐师前往皇宫,由于事发突然,韩度也没有提前告知过教坊司。这突然之间的变故,让一众乐师脸色煞白,担惊受怕起来。
好在李嬷嬷还算镇定,她因为万寿节即将来临,有些猜到或许事情和她们自己想的不一样。喝斥了一众乐师一句,朝为首的宦官拜下,斟酌着问道:“奴婢拜见这位公公,敢问公公这是出了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