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木樨收拾妥当,也顾不上修整,便直奔皇宫。
只刚走到黎府大门,便迎面遇上急匆匆回府的黎世谦。
父女两个一相见,黎世谦已经红了眼眶。
刚刚在房中沐浴,陆鹤羽也告诉了黎木樨最近发生的事,包括吕夜宁情急之下找黎世谦求助,黎世谦危急时刻安抚军心,到最后迫于手握重权不可离燕都过久,不得不赶回燕都。
黎木樨自然不会觉得父亲放弃寻找自己而回了燕都有什么不妥,毕竟他们都知道,位高权重的另一面,是舍小家而为大家。
公而忘私,死而后已,不是对他们的称赞,而是对他们的描述,就算是在战场上,需要黎木樨拼死断后而黎世谦带兵撤离的时候,黎世谦也不会犹豫。
这是他们的责任。
笑了笑,黎木樨道:“爹,我先进宫了。”
黎世谦点了点头,擦了擦有些湿润的眼角,没有多说。
黎木樨辞别父亲,便骑马直奔皇宫。
黎世谦回燕都后把黎木樨失踪一事暂时压了下去,如今知道这件事的人,唯黎世谦,皇帝孟秉煜和丞相许翌琛三人。
黎木樨赶去皇宫也是为了趁此事还没有被旁人知晓之前直接彻底压下去,否则朝中人心惶惶,军中军心动荡,对大燕绝对不是好事。
黎木樨没有许翌琛不必通报就可以入宫的特权,故而她在皇宫门口等待太监通传,只正在等待的时候,却突然听到一个声音叫她。
“小黎将军?许久不见。”
黎木樨闻声一愣,转过身正见太子孟少阳正从马车上下来,见到黎木樨,孟少阳面上带笑,显然是对于突然见到黎木樨有些惊喜。
黎木樨与太子几乎没有什么交集,除了大燕比较重大的节日或是盛事,只远远见过一面,或者最多说上几句话,倒是也从来没有私交。
毕竟黎木樨是朝臣,与太子交往过密可不是什么好事。
不过对于这个太子,黎木樨倒是印象向来不错。
太子自幼师从许翌琛,太子与许翌琛的关系,有些类似孟秉煜与沈云笙。
而许翌琛其人,其实性格上要比沈云笙更严肃一些的,而且骨子里也是更守规矩一些,什么师父教出什么徒弟。
孟秉煜其实有些像沈云笙,不喜规矩束缚。
而孟少阳却像许翌琛,克己复礼,温文尔雅,彬彬有礼。
便是曾经只短短说过几句话,但对于进退有度,儒雅端方的孟少阳,黎木樨心中也觉赞赏。
而且孟少阳身为太子,这些年大燕境内出现什么灾祸,他也向来不会自矜身份袖手旁观,而是能亲力亲为便亲力亲为,在民间也有一个仁德的好名声。
更重要的是,孟少阳虽然也总是面上带笑,但却与孟月白那种没有丝毫破绽的笑脸不同。
孟少阳也会因为部下无意中伤害了百姓的利益而大发雷霆,甚至也曾经在许翌琛前去赈灾不在朝中,而孟秉煜连下三道圣旨逼陆鹤羽还朝的时候冒死直谏,请孟秉煜收回成命,还因此被孟秉煜震怒之下下令禁足。
直到陆鹤羽带兵还朝,一切真相大白,太子的禁足令才被解了。
相比于无懈可击的孟月白,孟少阳就显得更像一个“人”,而不是一个伪装的毫无破绽的“神”。
大燕需要的储君,自然也是一个会愤怒、有担当的人。
而不是一个圆滑的让所有人指不出错处,却也让所有人都胆战心惊,不知什么时候就会被悄无声息的干掉的人。
当下黎木樨对孟少阳行礼,“下官见过太子殿下。”
孟少阳师从许翌琛,许翌琛乃一国丞相,对于培养一国储君自然也是尽心尽力。
朝中何人可用,何人不可用却暂时不能动,何人是许翌琛留下为孟少阳日后登基用来立威的,孟少阳心中门儿清。
而出于对师父的信任,孟少阳对于师父都赞不绝口的第一女将军自然也是心生亲近。
故而他没有让黎木樨拜下去,只一手扶住黎木樨笑道:“将军不必多礼,可是要入宫见父皇?”
黎木樨点头道:“有些要事要通报陛下。”
孟少阳也不多问,他一个太子,若是过多插手朝政,难免被猜忌。
这也是为什么当初他冒死劝谏孟秉煜,说陆鹤羽不可能造反,求孟秉煜收回成命的时候,会惹得孟秉煜龙颜大怒。
谁都可以替陆鹤羽求情,谁都可以替陆鹤羽说话,但孟少阳不能,因为他是储君,是下一任皇帝,但这个位置,其实对当今皇帝也是有一定的威胁的。
毕竟自古以来,皇家无情,太子领兵造反的不在少数。
孟少阳是个聪明人,自然不会不知道这件事的严重性,但当时他也是没有办法。
唯一能够劝得住孟秉煜的许翌琛不在朝中,武将们都出去打仗了,文臣们又向来只想苟安不想伐楚,这种情况下,他若是不出面犯颜直谏,没有任何人会替陆鹤羽说话,或者说就算有人替陆鹤羽说话,也会被一众文臣同心协力的同仇敌忾中被淹没,比如当时据理力争却孤立无援的丁云琪。
孟少阳当初甚至抱了被废的决心。
只不过孟秉煜虽然有时候有些优柔寡断,但毕竟还没老糊涂。
虽然震怒于自己的亲儿子敢忤逆自己,但在孟少阳犯颜直谏的时候,孟秉煜其实也清醒了过来。
是啊,陆鹤羽怎么可能会反呢?他若想反,何至于等到今日?
可那时候三道圣旨已下,也有斥候传回陆鹤羽班师还朝的消息,一切都已经晚了,孟秉煜只能将错就错。
若非孟秉煜在那个时候醒悟过来,没准儿孟少阳这太子之位当真会被废掉。
更甚者,若是当时有心人在孟秉煜耳边吹风,说孟少阳与陆鹤羽乃是联手想要里应外合造反,别说废了孟少阳,直接一条白绫一壶鸩酒也不是不可能。
这件事过后,许翌琛也曾经与孟少阳说过,他不该劝谏,左右那时候已经于事无补,冒着搭上性命的危险实在不值。
可那时候孟少阳却道:“大将军一心为国,带领将士们在前线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