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矫情书院>历史军事>清梦醒> 第57章 高下立判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57章 高下立判(1 / 2)

西洲农机课选择了天坛附近的一片田地。

除了光统帝载湉和一众同学,前来参观旁听的还有两宫、四皇叔王。当然负责服侍的宫女太监和大内侍卫是少不了的。另外,先知楼的一些对农业有兴趣的助理和实习生也都来了。

大家都很好奇:洋人是怎么种地的。

但是,首先还是先展示了一下黛青当时的普通农业技术。

只见一个农夫,驱赶着一头老牛,手扶犁杖,努力的开垦着土地。吭叱、吭叱,累得满头大汗,用了一个时辰,才耕了半亩而已。

李伯约面向光统帝和孩子们,大声喊着问道:“亲爱的同学们,大家看见那个农夫了吗?你们认为,他干得怎么样?快不快?”

光统面无表情,所有的孩子都没有说话。

谁懂这个呀。

就连载汲也没说话。他倒是在书上读过相关的知识,可是他也没见过,万一书上错了呢?那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嘛,反正大家都不说话,自己不说也不丢人。

过了片刻,还是光统帝先说了声:“小链子,你替朕说。”

“嗻。”小链子答应了一声,向光统帝打了个千,然后才对李伯约说“回李大人。依咱家来看,这农夫干得算是快的了。这才一个时辰,半亩地就耕完了,这要是按这个速度,一天下来能能干三亩地,够快的了。”

小链子是北直皮县人,小时候也是干过农活的,更看过身边的人干农活,他觉得这个速度挺快的。

李伯约笑笑,他知道这些皇室贵族的孩子,根本不知道农业生产的情况。所以没有再问。

然后,轮到西洲机械登场了,只见一名西洲机械师,开着有着巨大轮子的像箱子一样的巨大机器,机器的尾部喷着黑烟,突突的在田地上跑了起来。

机器跑过的之处,地直接就耕好了。仅用了半个时辰,四亩地全部耕完,而且开机器的人一点也不累。

这二者的效率,怎么比较呢?

几乎就是行人与战马的速度比较。

高下立判。

李伯约再次面向光统帝和孩子们,大声问道:“孩子们,这次,快不快呀?”

光统帝这次没让小链子替他说话,此时的他,一脸的震惊和兴奋,李伯约一问,他立即喊道:“好快,好快啊。”

“非常好,接下来我们再看这个。”

随后,有人抬上来一套大磨盘,还牵上来一头驴。

然后,把这头骑套在了磨上,戴上眼罩,啪的一声抽了一个鞭响,那驴就开始围着磨盘转起圈圈了。

一刻钟,磨了一袋子面。

孩子没见过这个,都觉得非常有趣好玩,有人甚至很想用棍子去捅驴。当然,只是想想而已,毕竟在这样的场面,身为贵族子弟的他们,必须保持高贵优雅的姿态,不能暴露小孩子的内心。

但是李伯约很清楚的看出他们的心意,如果换一种更自由的环境,他一定尽量引导孩子们释放自由的天性,但是在现在这个场面,还是算了吧。

李伯约把孩子们带到一个刚刚搭好的,带着一个大风车的简易房前。

“孩子们,这是一个西洲古典式的磨坊,它通过风能带动风车,然后再带动石磨。现在我们看看它的内部构造。”说完,带着孩子们走进磨坊,进行了一次参观。

春天的风,总是很大的,风车一启动,就迅速的旋转起来,带动磨坊开始工作。

同样一刻钟,磨了十袋面粉。

光统和小伙伴们都惊呆了。这个小房子,比驴还能干啊。

于是有人很想用棍子去捅一捅这个房子,当然也只是想一想而已。

“孩子们,我还没问呢,你们就把答案说出来了。”李伯约笑着说。

“李师傅,这房子真厉害呀。”光统说。

“哦,这个啊,还不是最厉害的,我们再看看这个。”李伯约说着,指挥工人对小磨坊进行了调整,将风车接在了一个机器上。

然后,再次添料,工作,这一次居然磨出了三十袋面粉。

“哇!”刚才大家已经看过了风动磨坊的效果,觉得已经非常快了,相当于十头驴了,而这一次,换了个机器居然相当于三十头驴了。

“孩子们,这就是机械的力量。”李伯约认真的说道。

载汲什么也没说,因为怕不小心会泄露先知楼的技术机密。同样的设计,他是看过的,据说已经是十年前的技术了,现在西洲最先进的比这个还厉害。

就这样,李伯约先展示一次黛青现在使用的农业技术,再展示同一类型的工作通过西洲技术是怎样完成的,前前后后展示了十几轮。

最终都是一个结论,西洲的农机技术,远超黛青很多,而这种超越的关键,就在于对机械的使用。

然后,孩子们就下课各回各宫了,反而那些旁观的成年人,却留了下来。

西慈看了看身穿一身黛青官服的李伯约,那张年轻的脸上,洋溢着自信和胜利感。

西慈悄声对东慈说:“姐姐,这农耕本是咱黛青的根基,中土和南土的百姓可都是以农为生,以食为天啊。咱们古伦和塔拉不擅长种田,可是人家西尼人可是种了几千年的田啊。想不到,跟人家洋夷差了这么多?”

东慈表情凝重的点了点头,道:“有些人,天天说洋务,可是只说什么洋枪洋炮,却从来不提这田亩之事。我说洋人怎么这么厉害呢,这么多年都打不过。人家地种得就比咱们好,那打起仗能不强吗?”

东慈这里说的有些人,显然是指那些洋务派。可是偏巧,主要的洋务派大臣也好,保守派大臣也罢,今天都没来,倒是清流派的来了几个,比如翁同龢等人,倒不是他们关注机械洋务,而是因为他们是上书房的师傅,事关教学还是要看看的。

说到底,所有人都只把这件事看做一次皇族子弟的学习,就像当年泰熙帝时期,给皇子们开设西学课程一样。并没有往国家大计方面去想。所以大部分官员也就没来。

看台分为三层,最上层是两宫,两宫之下坐着四皇叔王,即:皇五叔,惇亲王奕誴;皇六叔,恭亲王奕訢;皇七叔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