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矫情书院>历史军事>清梦醒> 第85章 李莲英来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5章 李莲英来了(1 / 1)

尚泰派出重臣秘密前往黛青闽福省,面见黛青闽浙总督并向其递交了尚泰的密函。闽浙总督衙门又将事情报到了黛青朝廷。这样就有了之前李鸿章提出“倭奴威胁论”的一幕。

但是黛青此时并没有为了溜球而与倭奴翻脸的想法,李鸿章还在大搞“与倭亲善”呢。所以忧也好,愤也好,都只是一种情绪上的表达而已。黛青除了让驻倭奴公使向倭奴提出“冷静、克制、对话、和平”之类的空话之外,就再没有别的行动了。

这种空话,如果说倒退一百年,至少是五十年,或许还会有点用处。但是对于今天的黛青面对今天的倭奴,那也就是一个笑话,还不如什么也不说呢。因为如果什么也不说,倭奴人还会觉得可能黛青并不自己干的事儿,还多少会有一点点的顾忌。现在说了这些话,倭奴人终于明确了,黛青即便知道自己正在锁死黛青的喉咙,也什么都不会做。那么,下次可以干得更猛烈一点。

于是,倭奴继续开始在溜球的实质性管理行为,先是收了溜球的司法权,将溜球当地的司法行为纳入倭奴最高法院的管辖范围。进而对溜球推行倭奴护照制度,溜球人如果要离开溜球去包括黛青在内的其他各国,都必须向倭奴申请护照方可出行。

面对倭奴进一步的紧逼,尚泰自己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但他毫无实力,只能向外界,主要是黛青求援。而面对溜球这个“一向懂事听话的乖孩子”委屈的哭求,黛青却还是拿不出有力的作为。

当然,黛青官员们对于形势还是分析得挺透彻的,比如时任驻倭公使何如璋,除了向倭奴提出过“严重抗议”更向国内上书,力陈援助溜球的重要意义,他写道:“现在倭奴国势未定,兵力未足,然已经如如磨上之刀,弦上之箭。一旦其刃锋,其力满,则必有损于我黛青。此时正应乘其未成之机与之争锋,若一味息事,事必不息,若只隐忍迁就,溜球必灭。若溜球不保,则昭鲜亦危,若昭鲜有事,则东土震动,太祖、太宗陵寝不宁,则实大不孝也!”

可就是这样清楚明白的陈词,还是不能打动李鸿章那刻坚定的“和平之心”,他是铁了心宁可牺牲掉溜球也要维持“与倭亲善”的政策。

李鸿章当然不是无缘无故做这样的决策的。

他也是以大局为重,而他所谓的“大局”指的并不是“黛青”,而是他自己的“淮军体系”。

如果现在这个时候跟倭奴闹翻,那么按照兵力的分布,东部与倭奴相交的可全都是他的淮军体系出来的部队。他可不像左宗棠,会把自己的全部身家血本都压上去保卫国家。相反,他要保持军队和体系都在,只有有兵、有枪、有官、有权,他才有理由以建设军队为由向朝廷要钱、要权、要条件;也才能有力量向地方和商贾收租、收息、收红利。

这可不只是他自己一个人的事儿,这是所有淮军系统出身的数千官员,数十万兵丁上百万家属的大事儿啊?!

而且,他李鸿章可不像那个木头脑子的左宗棠。左宗棠那么为朝廷拼命,那是因为他真的把自己当成了一个黛青人,一个黛青朝廷命民。可是他李鸿章可是从来没有忘记,自己固然是黛青人,是黛青的朝廷命官,但自己也是一个西尼人,一个南土西尼人。

黛青朝堂之上,固然有西尼人为官,可是这朝堂的真正主人,不还是固山人,尤其是固山古伦人吗?自己不过就是个打工人罢了。

黛青二百余年,直到太平光明国拼尽了古伦人和固山人的精锐,甚至连绿旗军的主力都被打得换了血。这才不得不给予了西尼臣子“招募团练”的特权,而自己的淮军体系,也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如果没有了这个体系,自己固然不难全身而退,就像自己的老师曾国藩一样。但是西尼人好不容易得到的大好局面,恐怕就再也没有机会重新获得了。所以,他绝不能够轻易放弃手中好不容易获得的一切,尤其不能为了让黛青皇族的“太祖、太宗”在地下睡得香甜,就拼光自己的家底。

不过他的这个算盘,可是坑苦了溜球国了。1879年,黛青光统五年,倭奴明治十二年,倭奴派出三百士兵,轻轻松松的占领了根本没有任何防御的溜球王国,将其改为天皇直辖的“冲绳县”。

不过李鸿章的“大局观”可是毁了小小的溜球国。溜球王尚泰多次派人前往黛青与各种权贵用各种方式寻求帮助,终于还是没有了阻止得了溜球被倭奴吞并的下场。

可是溜球终于被吞并,毕竟还是一件坏事,非常有损黛青的颜面。朝堂上,清流派难免要发难质问,两宫四王也会提出疑问。李鸿章免不了又得费些心思小心应对才行了。

“这些三块豆腐高的倭奴国小鬼子,怎么就这么不开眼呢?老夫明明已经在福摩岛的问题上让了他们一大步,甚至还赔了许多银子,他们居然还要得寸进尺?真的逼着老夫撒破脸跟他们动手,就一定有他们的好处吗?愚蠢!贪婪!野蛮!……”

李鸿章还在自家客厅里继续骂街,突然停住了,府上的管家不知什么时候已经站在门口了,探头探脑,见他在发脾气没敢进来。

“进来吧。”李鸿章问道。

“回老爷话,宫里来人了。”管家小心翼翼的答道:“李总管亲自来了,不知道有什么事儿。”

“什么?李总管亲自来了?”李鸿章一听说李莲英亲自来了,当即没了脾气,一连忙不迭的向门口走,一边两责备道:“快带我去见他。你也真是的,干了这么多年还没个眼力见。轻重缓急分不清吗?李总管来了,怎么不早点说。我心情好不好不重要,我心情再不好也最多省两顿饭。可是李莲英要是心情不好了,咱们全府上下可是都够吃一顿大餐了。”

几句话的功夫,主仆二人已经到了大门口。就在走过门口那一刻,李鸿章的整张脸,瞬间秒变红太阳,温暖的都能把腊月的冰融化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