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败黛青的溜球,终于引起了整个世界的警惕。
在此之前,溜球已经通过小挫罗斯被很多人关注,但那时大家还是更多的认为这只是罗斯帝国的一次大利,以及溜球小国的一次运气罢了。
没有任何人,甚至大部分溜球人也并没有认为溜球的国力真的已经强大到可以打败罗斯的地步。
但是随着打败黛青。
至少溜球人开始有了充足的信心,准备真正的和罗斯帝国单挑一下了。
甚至,包括罗斯帝国身后的整个西洲势力。至少,可以把他们从东洲驱逐出去。
溜球人甚至认为,黛青帝国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应该由自己——中山帝国领导东洲各国,建立全新的文明体系。
总之,中山帝国提出了一大堆的新概念,和宣传口号,比如“八絋一宇”、“大东洲共荣圈”等等。
中山帝国这种小人得志的嚣张气势,很自然的遭到包括黛青在内的所有各“大国”的一致愤慨。
黛青已经败了当然不能实际做什么。
而且,基于历史上黛青与溜球的“友好”历史,以及是黛青务实的外交政策,黛青还是遵照了“既然打不过,就交个朋友”的原则,与中山帝国建立了新的外交关系。黛青决转变观念,调整思维,放下身段,向中山帝国虚心学习。
而中山帝国其实骨子里原本也是对黛青怀有仰视之情的。现在见着当年“父母”现在居然放低姿态拜自己为师,向自己学习,大多数中山人还是觉得很飘的,而且对黛青也还算比较友善。
因为在中山帝国看来,自己原本也是属于五方天下大陆体系的一部分,虽然只不过是边缘的一部分,但是大家理所当然应该算为一体。以前中土强大,日月王朝、黛青王朝自然是上邦、大朝、正宗;现在,自己强大了,很自然的要以自己为新的上邦、大朝、正宗。但是以前黛青做上邦大朝的时候,对自己还是很不错的,至少比倭奴对自己好多了,自己现在连倭奴都能包容,更何况黛青呢?
当然,这种包容的前提是要以自己为上邦、大朝、正宗,一句话,要建立一个以中山帝国为核心的国际联盟体系。
这种想法原本一度只是中山人自己的“梦想”,因为虽然黛青在谦虚的向中山学习,但是怎么会甘心放下千百年的“面子”,真正奉中山为大宗呢?恐怕还是要有一场大战才可以吧。
可是事势的发展,是难以预料的,这种事儿还真的发生了。
因为罗斯国突然南下,占领了整个东土。
黛青为了保住东土决定采用“驱狼吞虎”之计,选择与中山联合,共同对抗罗斯国。
而且因为黛青没有力量对抗罗斯帝国,所以情愿拥戴中山帝国为“大东洲列国至尊”,条件是把罗斯帝国完全驱逐出东洲。
这是一场在所有人看来都不可能的目标。
有人甚至认为,这是黛青的阴谋,故意让黛青和中山两个帝国战争,最后自己从中渔利。
尽管如此,中山帝国的高层还是最终做出对罗斯帝国宣战的决策。
因为罗斯帝国已经尽数南下,不仅占领了黛青的东土全境,而且已经兵阵鸭鸭江,直接威胁到了中山好不容易夺取的昭申国了。
正如于上升势头的中山帝国,当然不允许已经吃到嘴里正在消化的食物被别人再掏出来。那不仅仅是痛苦,更是耻辱!
于是,中山男儿奋勇向前,为了大中山帝国,为了东洲再不受“鬼佬”奴役,前仆后继,视死如归。
战争分为两大战场,即陆地战场和海洋战场。
陆地战场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中山军攻克已经落入罗斯军手中的青泥港地区,并且在昭申半岛全歼来犯的罗斯军,然后两支初战初捷的陆军同时向东土的内陆地区进发。
第二阶段,罗斯军全增援,兵力达到了二十万之众。罗斯军在沙河、辽河,与中山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两军都遭到了巨大损失,却始终没有任何一方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只能继续损失。在此情况下,中山帝国表示,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夺取东土。而罗斯帝国的朝廷高官们终于忍受不了每天的阵亡数量了,在他们看来,像猴子一样身高的中山国人是不可能这么厉害的,问题一定出在前线指挥官身上。于是,他们果断撤换了似乎过于老迈前线总司令库罗帕特金,由更年轻勇武的列宁格尔代替他。
第三阶段,勇敢却经验全无的列宁格尔率领与他同样年轻的罗斯大军与中山帝国展开了决定性的全面会战,双方共投入了一百万以上的兵力,经过七天七夜的激烈战斗。中山帝国以不要命的疯狂,突破了罗斯军已经崩溃的精神底线。罗斯军士兵开始放弃冲锋,列宁格尔指挥失灵。中山军以精神和意志力创造了微弱的优势,并坚持到了最后,赢得了这场战争。
海上战场共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中山海军以青泥港为主要攻击目标,他们采取了封锁和轰炸等手段,试图强行摧毁青泥港的罗斯军舰队。然而,青泥港防御工具非常坚固,中山海军几次冲锋,都被击退,始终无法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第二阶段,中山海军乘胜追击,增加兵力对青泥港进行封锁和核轰炸。而与此前不同的是,此时的他们获得了自家陆军的增援。在陆、海两面夹击之下,罗斯军失去了青泥港的海军工事。与此同时,中山海军拦截到了从西洲波罗的海出发的航行万里前来增援的罗斯军第二太平洋舰队,并将这支已经在旅途中筋疲力尽的罗斯帝国荣耀海军团团包围,展开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海战。
战斗中,双方共投入了近百艘战舰和数万名海军。激战一天一夜之后,中山军赢得了这次战役,全歼了罗斯援军。
整个战争进行了一年时间,无论陆路战场还是海洋战场均由中山军获得告终。战后统计,中山帝国为此阵亡二十三万人,而罗斯帝国更惨,付出了三十八万人条生命的代价。至于物资、财富等外在损失,更是不计其数。
此时,花旗国站出来进行调停,而罗斯帝国也实在坚持不下去了,只好同意签承认战争挫败。最终双方在花旗国签订了终战条约,以罗斯帝国放弃在东土的一切权益结束了这场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