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晰明了的主线,而编剧要做的就是在主线之中通过不同的手法在细节处雕琢,可能上限不高,但下限实际上是挺稳定的。所以,对于新人作者而言,不一定非要标新立异,想着:啊,我要推翻套路,我要创立自己的个人风格。……这些是没意义的,虽然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个世界有着那种一书成名的天才,但更多的作者其实是靠着一点点完善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以及愈发成熟的想法,来创作出一篇好的作品……”
凭心而论,王文宇的话挺中肯的。
可许鑫还是摇摇头:
“主要我过不去自己那一关……”
他不会说什么“这是我继承了妈妈的遗志”这种话。
没必要,太煽情,而且也太矫情了。
并且这是他自己的标准,而不是衡量别人的标准。
这种事,只要在心里衡量“我做这种事妈妈会不会担心”、或者“有没有必要”之类的就可以了。
而王文宇对许鑫这种情况也不陌生。
说白了,这就是一个很直观很直观……甚至可以说是“标准”的新人心态。
他见过许多新人作家投稿时,都是一副“啊,我的书一定要吊打谁谁谁”、“艺术性绝对前所未有”或者“我这本书你能看是你的荣幸”的态度……
从业时间长,见的就多。
而也正是因为见得多,说的多,他才明白现在这孩子的心态其实不碰壁的话,学不会成长,很难转换过来……
从这一点上来看,其实王文宇是误会了许鑫。
因为许鑫说的自己的标准,并不是比肩谁,而是纯粹一种自己的不接受。
他也没攀比的心态,纯粹的是觉着比起自己见的、听的、经历的来讲……他找的那几个切入点有些薄弱。
不过,虽然驴唇不对马嘴。
但确确实实,许鑫听的认真,王文宇也没糊弄许鑫。
以一个编辑的角度,给了他不少建议。
比如先把故事进行碎片化,把你想表达的段落写出来,然后通过连线的方式连接,先把故事概括建立起来。
又或者是找同类型的故事进行参考……注意,是参考,不是抄袭。
说的真的挺认真的。
当然了,饺子也没少吃。
而许鑫这才发现……于老师这两口子……也挺能喝啊。
等于老师重新开始煮饺子的时候,两口子一人二两酒已经下了肚。
而就在许鑫和师公就着凉菜聊他这个故事里想要展现出来的闪光点时,于珍的电话忽然响了。
谁也没当回事,直到于珍走出来,看到桌子上的电话来电人后……忽然一愣……
拿着手机就往厨房走:
“喂,马导……”
而许鑫见于老师有电话,也降低了说话的动静。
结果声刚压下来,忽然就听见于珍一声:
“啥?……现在!?”
声音里满是惊讶。
许鑫不在说话了,想着先别打扰于老师。
王文宇也纳闷的看着厨房。
然后俩人就听到于珍说道:
“这……文宇刚出差回来,我们俩还喝了些酒,这一嘴酒味的……”
接着又停顿了一会儿:
“行,我明白了,那我这就过去。……嗯嗯,一会儿见。”
“?”
“?”
“?”
连带着王馨在内,桌子上的三人都疑惑的看着于珍。
王文宇更是直接问道:
“怎么了?谁找你?要出去?”
于珍点点头:
“马导找我过去,张导不是本来说下周一回来么,但忽然提前了,现在刚下飞机,喊着团队在的人去碰下头。”
许鑫不知道俩人说的是什么,可王文宇一听后,下意识的说道:
“那我去送你……”
“不用,我自己开车……呃……”
忽然,两口子都有些傻眼了。
接着,于珍反应过来后又来了一句:
“那我打车去吧……”
“别啊,于老师,我送您一趟不就行了。我又没喝酒。”
许鑫从兜里拿出了奥迪钥匙:
“这天寒地冻的,哪能让您打车呢。”
“呃……”
于珍一听,上上下下的没头没脑的看了许鑫两眼,忽然点点头……
“也行,那……你和我一起去吧。”
没办法,谁让看自己这个学生顺眼呢。
是个好苗子,该提拔的时候,得提拔。
这不也是老师的责任么。
而许鑫倒没想太多,听到这话后,忽然扭头……
“馨馨,你的饺子还吃不?”
不明所以的王馨摇摇头,就瞧着这个许哥哥端起了盘子一阵扒拉……
七八个饺子一起塞进嘴里后,冲着她一乐。
咕哝了一句:
“哥哥替你吃……于老师,走吧?”
“……你这孩子。”
于珍笑着摇摇头:
“走吧。”